|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01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02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03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04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05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06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07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本研讨,乐在何处,香草美人,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变不变,取与不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形貌上,赋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对称句)。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的文学作品代表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题材丰富,开创了豪放词派,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等。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秋七月,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接连上章弹劾苏轼。弹劾的导火索正是上表中的这两句话。认为苏轼是攻击朝政,反对新法。后来由神宗批示后,七月二十八日,台吏皇甫僎携吏卒急驰湖州勾摄苏轼。
    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于四月二十日到任,进《湖州谢上表》,其中写到:
    句中"其"为自称,"新进"即指神宗任用的新派人物。公开地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自己不与当朝新贵合作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新法"生事"的不满。 秋七月,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接连上章弹劾苏轼。弹劾的导火索正是上表中的这两句话。认为苏轼是攻击朝政,反对新法。后来由神宗批示后,七月二十八日,台吏皇甫僎携吏卒急驰湖州勾摄苏轼。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副相王珪等人指控苏轼的罪行,在神宗面前历数苏轼四大罪状:“身无学术却滥竽充数,急于提拔而依附权贵,圣上待其宽容却拒不领情,以诗诽谤朝廷大政实属叛逆。”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 由于当时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章惇等人亦出面力挽,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
    诗案之前,苏轼自任杭州通判以来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其作品中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也叫赤鼻矶)。这里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三咏赤壁
    《后赤壁赋》
    壬戌(rén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不绝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樽以相属。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①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②属客:劝客人饮酒。属,同“嘱” ,劝请。③兴:起。④明月之诗;窈窕之章:《诗经·陈风·月出》中的诗句。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苏先生同客人乘船在赤壁之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平静没有波澜。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①少焉:一会儿②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③白露:白茫茫的水汽。④横:笼罩。
    译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波光连着天空。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①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漂去。纵,放任。一苇,小船。如,往。②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凌,越过。万顷,广阔的江面。 茫然,旷远的样子。③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④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⑤遗世:脱离人世。⑥羽化:飞升成仙。
    译文: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 澄沏,如梦境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①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舷,船的两边。②桂棹兮兰桨:桂木做的棹,木兰做的桨。③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④渺渺:悠远的样子。⑤美人:所思慕的人。
    译文:那时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指打着节拍唱起来,歌词唱道:“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悠远啊我的情怀,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另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①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倚,偱,依。②和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③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④缕:细丝。⑤舞:使……起舞⑥泣:使……落泪⑦嫠妇:寡妇。
    译文: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箫声呜呜,像是哀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2)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1)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1)“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2)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①苏轼借助于想象,先正面描写,用比喻来描写萧声,把客人箫声的悲咽低回的哀音描摹得十分形象、真切; ②再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夸张写箫声之悲凄,使人如闻其声,令人凄然下泪。作者感情由“乐”转“悲”,引出下文的主客问答。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①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②危坐:端坐。③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缪,同“缭”,盘绕,围绕。⑤困:受困。
    译文:苏先生不禁改变容色,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①方:当。②下:攻占。③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④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⑤酾酒:斟酒。⑥槊:长矛⑦固:本来。⑧安:哪里
    译文: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长达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握长矛赋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哪里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①渔樵于江渚之上:在江边捕鱼砍柴。渔樵,捕鱼砍柴。②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③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④一粟:一粒米。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相劝酒。像蜉蝣一样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①须臾:片刻,短促。②挟:偕同。③骤:一下子,很轻易地。④遗响:余音,指箫声。
    译文: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偕同仙人一起遨游太空,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2)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1)本段写“客”的回答 。
    2.客人因何生悲?为何而悲?
    ①英雄安在之悲。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
    ②个体渺小之悲。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
    ③人生短暂之悲。长江无穷,而人生短暂。
    ④壮志难酬之悲。欲求仙而不得,托遗响于悲风。
    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①未尝往:江水虽然在不断地奔流,但前者去后者来,始终滔滔不绝,如同没有流去。②盈:满。③虚:缺。④卒:终究。⑤消长:消减和增长。
    译文:苏先生说:“你也理解那水和月亮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①将:表示假设。②曾:简直,竟然。③一瞬:一眨眼。④物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
    译文: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①且:况且。②苟:假若。③虽:即使。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与你可以共同享受。适,享受。
    译文: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们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2)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1)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2)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3)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3.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1)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 (2)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3)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①更:再。②肴核:菜肴和果品。③狼籍:即“狼藉”,凌乱。④相与枕藉:互相枕着垫着。⑤既白:天明。白,明亮。
    译文: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2)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1)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以表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自己豁达的胸襟,抒写自己达观的情怀。同时也是对对手的一种抗议:我虽被贬,但我能淡然处之,生活还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从而表现本文主题。
    3、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这“客”到底是谁,历来研究者却持有不同见解。 第一种说法来自于苏轼本人的记载。根据《苏轼集·补遗》中一段文字:“今日李委秀才来相别,因以小舟载酒饮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这则小品中所描述的情景与《前赤壁赋》有颇多相似之处。但是,这一种说法留下了颇多疑点。首先,这《苏轼集·补遗》本身就有一些篇目属伪作,可信度不高。其次,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而这篇小品文的落款则是元丰六年八月五日。第三,这里记载的李委吹笛与原文中“客有吹洞箫者”不符,而且一个秀才也说不出那些参透了道家思想的话语。 于是人们又从苏轼《与杨道士书帖》中找出了这样一段记载:“ 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也。”这则记载明确指出《后赤壁赋》中与苏轼同游的人是杨道士。杨道士名世昌,字子京,是蜀中绵竹武都山道士。他善画山水,通晓天文历算,懂得医药酿酒,是位多才多艺的方外之人。
    《前赤壁赋》中的客是谁?
    元丰年间,这位杨道士一直居留黄州,与苏轼交情颇深。苏轼在《次韵孔毅父》一文中还说杨道士 “识音律,洞萧人手清且哀”。按理说,杨道士不管是从精神气质还是从艺术才华都更接近于《前赤壁赋》中的“吹洞箫者”。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后赤壁赋》的写作与《前赤壁赋》相隔三个月之遥,我们根据《后赤壁赋》的记载而断定《前赤壁赋》中的客,是否太武断。 还有研究者认为,汉赋“主客答问”中的客多是假托之人。《前赤壁赋》中苏子与客的那番对话其实就是两个苏轼间的对话,是苏轼内心矛盾的反映。所以“客”即苏子,苏子即“客”。 这桩公案至此形成三种截然不同解答。苏子当时如果真的写出客的名字,一则可能给客带去不必要的麻烦,二则会让《赤壁赋》一文丧失许多美感。
    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夜游之行(“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乐极生悲 释悲生议 英雄易逝人生苦短仙愿难成
    借景议理,解客之悲 变则万物皆短、不变则物我皆长、物各有主、共适清风明月
    4、 由悲而悟,苏轼有了哪些悟?
    水 月 人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旷达乐观
    通过泛游赤壁时主客之辩,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正襟危坐而问客(4)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凌万顷之茫然 (3)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月出于东山之上(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1)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吗。(2)相与枕藉乎舟中(3)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4)知不可乎骤得
    介词,相当于“于”,在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助词,无义,调整音节。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获奖课件ppt,共18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由乐转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习课文第一段,研习课文第二段,研习课文第三段,研习课文第四段,研习课文第五段,情景交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