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学弈51-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784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学弈51-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784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弈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学习课文,学习感悟,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能结合课文注释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中体会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则《学弈》第二课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其中的蕴意。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2、对照注释解意;3、熟读成诵悟道理。
二、学习课文
(一)、认识弈秋
1.看图说话,
出示图片问:这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弈秋是怎样的老师?
2.根据注释理解句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全国
善:善于、善长于下棋的人。
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于下棋的人。
3.认识判断句并进行练习
判断句“——, —者也”的句式,我们称之为判断句,比如: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丽的人。)
(2)、莲,花之君子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练习:-------------,通校之善------------者也。
石灰,------------------------者也。
-------------------------者也。
(二)、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
1.弈秋在教他们学习下棋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学的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倒装句)
专心致志: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句意: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对比)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句意: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来,想要拉弓把它射下来。
2.请你用学过的成语形容这两个人的不同态度:(出示)
其一人: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一心一意
一人:三心二意 东张西望 心不在焉 左顾右盼
(三)、 他们的学习结果怎么样呢?
出示相关句子,理解重点词“俱”、“弗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俱:一起 弗若:不如
句意: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却不如前一个学的好。
(四)、追问:这是为什们呀?(出示)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为:因为 然:这样
其:他,指后一个人
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设问)
三、学习感悟
1. 二人师出同门,可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幅图,(出示带有?的图片)你看,其一人专心致志,他一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一心想着该如何下这一招,也有可能正在思考着弈秋刚才教过的方法,所以他就成功了;而一个学生虽然人坐在那里,可三心二意,东张西望,根本不看棋盘,也没有把弈秋的教导牢记在心,所以就失败了。
2.难怪“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原来是态度的不同,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你是前一个人,还是后一个人呢?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示呢?(出示)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我们再来读一遍: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四、拓展练习
“之”的一字多用:
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的 )
弈秋之为听; (助词, 的教导 )
一人虽听之,(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
4、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代指鸿鹄)
5、虽与之俱学,(代词,代指前一个人,即专心致志者)
6、弗若之矣。(代词,代指前一个人)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就要下课了,我们下次再见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学弈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文章,整体感知,领悟道理,深化认识,联系生活,深化认识,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初读课文,走进课文,阅读感悟,成果展示,教师总结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