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
    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
    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24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晚秋的澄__________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__________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高粱时时摇(yè)__________ 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diāo)__________敝的颜色。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公园里有水波粼粼的湖面,绚丽多彩的花儿,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B.这次春游,一出发他们就各得其所,一点统一行动的意思也没有。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3.下列句子中有关谦辞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到好朋友小龙,小林说:“多年不见家严大人,甚为牵挂,请代我向他问好,过两天我一定登门去拜望他老人家。”
    B.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丽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刘云想去好朋友小米家玩,于是对小米说:“星期六你能够邀请我去你寒舍玩吗?”
    D.王海见大哥欲言又止,连忙笑着对大哥说道:“大哥,别客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是兄弟,愚兄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多次选用。
    B.母爱是冰心作品中的三大主题之一,对母亲,冰心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之一。
    D.玉洁同学出生在书香世家,老舍的作品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5.对下列语段的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④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A.③①④⑤② 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④②
    6.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记叙)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描写)
    C.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记叙)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议论、抒情)
    7.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中平项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着实厉害,多亏悟空几番变化,偷骗了“红葫芦”等宝贝,最后用“玉净瓶”收了金角大王。
    B.《朝花夕拾》的《琐记》一文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里是嫌恶她的。
    C.《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为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胜利。
    D.《朝花夕拾》中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社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阿Q正传》。
    8.古诗名句默写。(8分)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李自《峨眉山月歌》)
    (5)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流露出个人身世之悲和对繁华时代落幕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海上江水浩渺、诗人扬帆东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 读(3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送“韩侍御”①之广德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②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③。
    注:①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被贬,此时去广德隐居。②贳:租借,赊欠。③泉明:即陶渊明。此处将韩侍御比作陶渊明。
    9.这首诗写送友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最能触发作者今非昔比的情绪。(2分)
    10.诗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很巧妙,你能想象其中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吗?请作具体分析。(3分)


    对比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③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②郡:城。③败义:败坏道义。④班军:调回军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D.友人惭,下车引之    久之,目似瞑(《狼》)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岂荀巨伯所行邪?
    13.作者写胡贼“班军而还”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从中明白的交友之道。(3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父亲的叮嘱》完成下面小题。(11分)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什么,爹?”“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5.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2分)

    1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17.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1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义。(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回答问题(11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9.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__________
    20.读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21.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 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三、作文(50分)
    23.(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5 00







































































































    600








































































































    四、名著阅读(8分)
    24.交学常识与名著知识。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C.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D.《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合欢树》等都是优秀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2)下列关于《西游记》的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猴王为求长生寻仙访道,第一个拜的是菩提祖师,祖师给它起名叫“孙行者”。
    B.美猴王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后”,先任“弼马温”,后管蟠桃园,但因受人轻视,便大闹天宫。
    C.“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的“小圣”是指哪吒。
    D.唐僧师徒途经观音院,只因院主贪婪,悟空又自负、轻率,惹来祸端,丢了袈裟。
    (3)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理解,请填入正确答案:(4分)
    ①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
    ③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___________的照片。
    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答案与解释)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24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晚秋的澄__________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__________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高粱时时摇(yè)__________ 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diāo)__________敝的颜色。
    【答案】 : chéng      wǎn     曳     凋
    【详解】①澄清:形容水清而透明时,读chéng qīng;意为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时,读 dèng qīng。结合语境,形容天空的明亮清澈,应读chéng qīng。
    ②宛:wǎn,仿佛。
    ③摇曳:读音为yáo yè,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 注意“曳”的正确书写。
    ④凋敝:diāo bì,意思是指衰败,残缺破烂,破败,也用于描绘秋天,用来形容百花凋零,一片凄凉的景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公园里有水波粼粼的湖面,绚丽多彩的花儿,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B.这次春游,一出发他们就各得其所,一点统一行动的意思也没有。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答案】 :2.B
    【详解】A.水波粼粼:水面十分明净。句中用来形容公园里的湖面,正确;
    B.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句中用来形容春游不统一,使用对象错误;
    C.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句中用来形容“她”的意外高兴,正确;
    D.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的翻动身体。句中用来形容她“睡不了觉”,正确;
    3.下列句子中有关谦辞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到好朋友小龙,小林说:“多年不见家严大人,甚为牵挂,请代我向他问好,过两天我一定登门去拜望他老人家。”
    B.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丽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刘云想去好朋友小米家玩,于是对小米说:“星期六你能够邀请我去你寒舍玩吗?”
    D.王海见大哥欲言又止,连忙笑着对大哥说道:“大哥,别客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是兄弟,愚兄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答案】 :B
    【详解】A.家严是谦称,称呼自己的父亲,不是别人的父亲;
    C.寒舍是谦称自己的家,不能说对方的家是“寒舍”;
    D.愚兄是谦称自己,不能说对方是“愚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多次选用。
    B.母爱是冰心作品中的三大主题之一,对母亲,冰心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之一。
    D.玉洁同学出生在书香世家,老舍的作品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答案】 :B
    【详解】A.“长期”与“多次”重复,可删去“多次”;
    C.通常情况下一个洲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人往往只有一人,应删去“之一”;
    D.主客颠倒,是“她对老舍的作品”而不是“老舍的作品对她”;
    5.对下列语段的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④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A.③①④⑤② 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④②
    【答案】 :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排序能力。应首先从题目给出的几个句子中找出中心句并判断这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选段是写“我”作出选择决定走大路,故第③句是中心句,也是首括句,应排在第一。根据③句母亲的语言“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可知,①句紧承③句;接下来根据“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可知,后面的叙述中,母亲和儿子的叙述顺序也应该是母亲叙述在前,儿子叙述在后,即顺序为⑤④;最后②加以总结议论。故排序为:③①⑤④②,答案应选D。
    6.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记叙)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描写)
    C.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记叙)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议论、抒情)
    【答案】 :C
    【详解】C.表达方式是议论而不是记叙,议论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所以C项错误;
    7.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中平项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着实厉害,多亏悟空几番变化,偷骗了“红葫芦”等宝贝,最后用“玉净瓶”收了金角大王。
    B.《朝花夕拾》的《琐记》一文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里是嫌恶她的。
    C.《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为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胜利。
    D.《朝花夕拾》中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社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阿Q正传》。
    【答案】 :D
    【详解】《朝花夕拾》中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社戏等情节的回忆应是《无常》和《五猖会》。《阿Q正传》是鲁迅的中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
    8.古诗名句默写。(8分)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李自《峨眉山月歌》)
    (5)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流露出个人身世之悲和对繁华时代落幕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海上江水浩渺、诗人扬帆东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一夜征人尽望乡     (2)枯藤老树昏鸦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6)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详解】注意以下词语的字形特别容易出错:枯藤、昏鸦、渝州、悬等。此外,还要注意“落”字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洲”和“州”要区分开来。
    二、阅 读(3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送“韩侍御”①之广德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②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③。
    注:①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被贬,此时去广德隐居。②贳:租借,赊欠。③泉明:即陶渊明。此处将韩侍御比作陶渊明。
    9.这首诗写送友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最能触发作者今非昔比的情绪。(2分)
    10.诗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很巧妙,你能想象其中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吗?请作具体分析。(3分)


    【答案】 :
    9、 绣衣     贳酒    
    10、 赊下“明月”,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放歌畅饮欢送将去隐居的友人,表达出对朋友的安慰和对其高洁人品的颂扬之情。
    【解析】9.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写作背景可知,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触怒帝王遭贬而决定隐居。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10.最后两句写诗人将“月色”也赊下了,借“东山”这一舞台将“酒、月、歌”交融在一起,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只为欢送“泉明”。泉明,即渊明,喻指友人韩歆,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含蓄地流露出对友人的安慰和颂扬,表达了淳朴、真挚的友情。
    对比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③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②郡:城。③败义:败坏道义。④班军:调回军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D.友人惭,下车引之    久之,目似瞑(《狼》)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岂荀巨伯所行邪?
    13.作者写胡贼“班军而还”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从中明白的交友之道。(3分)


    【答案】 :
    11. C    
    12. (1)(家父)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2)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13. 胡贼因荀巨伯有情有义的言行而受到教育和感动,班军而还,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品质。意思接近即可。   
    14.  示例:从甲文,陈太丘与朋友按约定时间出行,得出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从乙文,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也不愿舍弃,得出交友应该有情有义。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1.A.止:停留/只 B.舍:舍弃,抛弃/同“释”,解除,消除;
    C.委:均为“抛弃,舍弃”; D.之:代词,指元方/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12.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待,等待;久,很长时间;不至,没有到;已去,已经离开。
    (2)句重点词语:岂,难道;所行,所做的事;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13.乙文中“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意思是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匈奴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由此可知,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被荀巨伯重义轻生的举动所感动。作者以胡人的知耻退军来衬托出荀巨伯的舍生取义、忠于友情的精神品质。
    14.从甲文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的内容可知,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诚为本,诚信的本意是诚实无欺,恪守信用。总之我们要以诚待人;
    从乙文“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知,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是愿用自己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启示我们交友要有情有义。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匈奴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可能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匈奴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匈奴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整个郡县都因此得到保全。
    现代文阅读
    阅读《父亲的叮嘱》完成下面小题。(11分)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什么,爹?”“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5.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2分)

    1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17.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1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义。(3分)


    【答案】 :

    15. (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   
    16.  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17.   (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18.   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回答问题(11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9.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__________
    20.读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21.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 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


    【答案】 :
    19. 母亲翻找螃蟹     (2)母亲发现螃蟹     (3)母亲放下螃蟹    
    20. 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21.  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表现了母亲的善良;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    
    22. 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解析】
    19.先找到题目的答题范围,“我想吃螃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三自然段。“母亲捞起螃蟹”在七自然段,因此前两个空答案应在三至七段中间寻找,最后一个空在七段后寻找。由前向后找,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如四、五段中的“翻”和六、七段中的“发现、捞”,据此,我们不难概括出“母亲翻找螃蟹、母亲发现螃蟹”和“母亲放下螃蟹”。
    20.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此部分,提取出与题目要求一致的答案。“1-4段”是题干告诉我们的答题范围,从前向后找,三段有“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四段有“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总结出答案即:“我”想吃螃蟹;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21.对于人物的直接描写,包括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的描写,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情服务的。“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句子中的“放、捞”写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原因是“她又想起什么似的”,即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但又不忍心抓走母螃蟹。这些动作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22.要求分析标题含义的,文章的题目一定有其深层的意思,我们要结合全文内容及主旨,尤其是文章抒情议论的语段、语句分析。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全面,不要遗漏。文章最后一段“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点明了“母亲的心”的双重含义,即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还能理解母亲对孩子的爱,理解别的母亲。
    三、作文(50分)
    23.(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5 00














































































    范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翻开记忆的相册,回忆如海浪般汹涌而来,有些人、有些事我已经淡忘了,但唯独那一个眼神,仿佛是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永远历久弥新。
    要知道我从小就很胆小,每次老师让同学们举手发言时,我总是坐在一旁沉默着。记得有一次,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而我还是像以前一样默默地坐着,一声不吭,心里不停地打着鼓:拜托,千万不要叫到我,千万不要叫到我。可是,事不尽如人愿,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这对于我来说可以算是晴天霹雳了。我惶恐不安地站了起来,心里像揣着只小兔子似的,七上八下,手紧紧地捏着,冒出了汗来,脸涨得通红,可还是没挤出一句话。老师和同学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我的发言。
    过了一分钟,我抬起头来,正遇上老师的目光。我看见老师的目光充满着对我的期待和信心,好像在说:“加油,我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大胆说出来吧!”老师的眼神就像一缕春风,唤醒了我的自信。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我坐下的时候,同学们的掌声就响了起来,老师也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我的心灵逐渐充盈了起来,变得自信,也从那一刻开始,我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眼神,那使我变得自信的眼神,它会烙印在我的心里,永远都那么清晰。而那份自信,也会伴随着我,即使遇到再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要想起那个眼神,我就会依旧坚持下去,不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那个让我难忘的眼神,会像一朵花一直开在我内心深处,永远清新艳丽、历久弥新。
    【详解】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题目中“眼神”限制了写作的范围与对象,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老师、同学、父母、陌生人的眼神;也可以写动物,从动物眼神中传递出怎样的期盼和情感;可以写今人,也可以写古人。不同的眼神,体现的情感也不同,它可以传达出失望、期盼、坚毅、慈爱、愤怒、鄙视等情感。“难忘”一词是文章的题眼,要写出眼神为什么“难忘”, 是给了自己警醒,还是给了自己鼓励等等,要把原因写清、写透。还应思量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结合“眼神”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切感悟:眼神给“我”的力量、启发,“我”对眼神的理解等等。这些感悟可以穿插在行文过程中,也可以在文末揭示,也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感悟。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文章的主旨。
    四、名著阅读(8分)
    24.交学常识与名著知识。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C.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D.《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合欢树》等都是优秀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2)下列关于《西游记》的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猴王为求长生寻仙访道,第一个拜的是菩提祖师,祖师给它起名叫“孙行者”。
    B.美猴王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后”,先任“弼马温”,后管蟠桃园,但因受人轻视,便大闹天宫。
    C.“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的“小圣”是指哪吒。
    D.唐僧师徒途经观音院,只因院主贪婪,悟空又自负、轻率,惹来祸端,丢了袈裟。
    (3)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理解,请填入正确答案:(4分)
    ①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
    ③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___________的照片。
    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     A     (2) D
       (3)  范爱农    《无常》    藤野先生
         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
    【详解】(1)A.刘义庆是南朝宋人,不是南宋人。《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A.菩提祖师给猴王取的名字是“孙悟空”;
    B.“美猴王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后’,先任‘弼马温’”有错。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大闹天宫,第一次打出天门是因为弼马温的官儿太小,根本未入流,因此怀恨而去;第二次是因为,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邀请了所有神仙除了齐天大圣这只猴子。
    C.“小圣”是指二郎神杨戬;
    (3)①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
    ②《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③悬挂先生的照片是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一个具体行动。《藤野先生》原文语句是: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④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更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即唤醒民众的觉悟。而要唤醒民众的觉悟,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写作。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