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北师大版《生物学》8年级上册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2) 新生命的孕育
第19章 第1节(2) 新生命的孕育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8年级上册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第2小节。主要讲述了有关人的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在教材中,本节内容是编排在“人的生殖系统”之后,“出生后发育及青春期发育和卫生保健”之前,因此本节课既是上节教学内容的延续,同时也是下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在整节书中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生命的孕育过程往往感到神秘和好奇,而父母们则认为此问题太敏感,往往对孩子的提问避而不谈或故意欺瞒;有些父母自身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极易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误解。其实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正确科学观,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以科学的态度和用科学的语言来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使学生对新生命的孕育知识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描述人的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1.2说出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
2、能力目标:
2.1能根据相关影片的内容用文字表述人的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2.2能与同学一起共同构建“新生命的孕育”的概念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1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3.2通过对受精过程的学习,确立正确的性行为认识观,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3.3认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并进一步形成珍爱生命、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的情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人的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
五、教学策略
1、相对于“人的生殖系统”和“出生后发育及青春期发育和卫生保健”这两部分的内容来说,“新生命的孕育”这一小节教学内容在知识目标上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但却蕴含着“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及分娩时的痛苦”这一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极佳内容。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将着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有关的图片和影片,然后描述自己的观察,初步建构知识体系;再通过小组及组际间的交流合作,最终共同构建和完善“新生命的孕育”这一知识体系。
3、新生命的孕育过程是一个动态、时间跨度较长的过程,单纯通过文字的描述是无法让学生能清楚感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图片和影片来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其内在的一系列变化。
4、在青少年中,对怎样的行为会造成受孕往往存在错误的认识,也容易因此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在教学中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受精的前提条件,从而树立学生对性行为的正确认识观,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与父母进行交流:①母亲在怀自己时,心里和身体都有什么变化和感受?②当母亲在怀孕时,为迎接你的来临,父亲都做了些什么?
2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学环节与演示文稿的使用结合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展示人卵的受精图片
|
观看图片,思考所描绘的情景。
|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点击展示人卵的受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课题。
|
思考表达
归纳小结
|
1、播放新生命的孕育过程的图片。
2、提问: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说说:(1)、受精卵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部位形成?(2)、受精卵进入子宫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描述人的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
1、观看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受精卵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部位形成?(思考:受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受精卵进入子宫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探讨表述。
3、阅读课本,小组协作、交流。
|
1、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去观察和感知这一神奇而美妙的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促使学生加深对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先点击展示问题,然后再点击播放新生命的孕育过程的图片(自动播放、每图间隔一定的时间,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并配背景音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人类的生殖过程”
|
化静为动
增加感知
|
1、设问:当卵黄的营养消耗完后,胚胎是怎样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胎儿产生的废物又是如何排出的呢?
2、展示:flash动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交换》,进一步引导探讨:1、具体是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营养的提供和废物的排出?2、胎盘和脐带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它能完成这一功能?并最终明确孕妇要加强营养和生理负担加重的原因所在。
|
1、思考、探讨。
2、观察、探讨和交流表达。
|
1、创设问题情境。
2、动画展示、小组探讨,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
点击展示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展示相关的flash动画(flash动画设置了向前向后的控制按键,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展示。)
|
合作交流
探讨构建
|
1、课件展示:小组讨论完成:“新生命的孕育过程”表格(附后)
2、实物投影:1-2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
1、小组讨论、协作完成。
2、自行对照检查、然后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交流探讨。
|
1、初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交流和协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
先展示表格,然后选取某小组的讨论结果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最后课件展示答案。
|
分享交流
升华情感
|
1、课件展示:分娩过程的影片
2、分享交流:献给父母的歌
3、点题:生命是伟大的,
创造生命的人更是伟大的,母亲和父亲用生命和爱延续着我们的人类,让我们道一声:谢谢您们,敬爱的母亲和父亲。
4、请学生把本节课的所思所感写成文字,并与父母交流。
|
1、观看分娩过程的影片。
2、根据自身调查的情况和结合观看影片的感受,交流自己的感想。
3、感悟、触动。
4、撰写、交流。
|
1、使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母亲的伟大。
2、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深化教育效果。
4、进一步深化教育效果。
|
点击播放影片,(播放结束后画面先定格在影片最后一刻,然后缓缓响起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然后再自动切换到“献给父母的歌”这一画面。)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感想。在交流的基础上展示点题的文字,师生齐读。最后展示课后的要求。
|
八、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中,教师以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和分娩时的痛苦为切入点,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会到父母的爱和生命的珍贵。而从学生的反应来看,确实也达到了这种效果。
2、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新生命的孕育”这一神奇而美妙的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在大班额教学和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做到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之间做到相互帮促,从而达到学生群体科学素养的提高。
生物苏教版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苏教版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生物世界,知识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生命的孕育从受精卵开始,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活动评价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