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6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6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这是一份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5页。
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前者是歌行体;后者是乐府体。
C.“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却只因为是“宫使驱将”,所以“惜不得”。
D.《卖炭翁》是一首抒情讽喻诗,揭露、批判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 B.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C.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 D.独与老翁别(唯独、只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 B.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C.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 D.手把文书口称敕(shù)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的《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手法。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D.《马说》是一篇论说文,以千里马寓人才,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二、综合性学习
6.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是“__________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__________”。其作品大多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2)《马说》借_______和________为喻,对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卖炭翁(节选)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属于七言律诗,《卖炭翁》属新乐府诗。
B.《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借“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动人。
C.《卖炭翁》(节选)运用外貌、心理、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生活贫困、处境艰难劳动艰辛的老人形象。
D.《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卖炭翁》则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画线句在修辞及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10.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四、现代文阅读
诗话两则
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
(选自许觊《彦周诗话》)
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选自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生灵涂炭( ) (2)社稷存亡( )
(3)彦周未免错会( ) (4)莺啼绿映红( )
12.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C.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D.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13.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生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
14.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C
6. (1)退之 唐代 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 “韩柳” (2) 伯乐 千里马 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3) 发表议论
7.B 8.《钱塘湖春行》画线句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富有音乐美,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卖炭翁》(节选)画线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人们思考卖炭翁的生活现状。
9.C 10.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的深切同情。
11. 这里比喻苦难 借指国家 理解错误 映衬 12.C 13.原句富有形象性,是东吴国破家亡的形象写照,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改句较平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概括,并不能专指东吴,缺乏典型性。 14.①这可能是杨慎一时“逞才”,借批判名家而炫耀才学,一时“失口”;②夸张也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杨慎与杜牧在对夸张的把握上有不同的见解;③杨慎可能真的看到过“十里莺啼绿映红”这一版本,想到“十里蛙声出深山”的成句,有此“失口”不足为奇。(只要能说出两种,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9页。
这是一份第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6页。
这是一份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