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039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039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039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共16页。
《世说新语》二则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不久,一会儿) 因风起(趁)
B.已去(离开) 则是无信(就)
C.差可拟(相比) 入门不顾(看)
D.未若(不如) 与人期行(约定)
二、情景默写
4.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锄禾日当午
B.俄而雪骤/ 俄而日出
C.撒盐空中差可拟/衡乃拟班固《两都》
D.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7.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离开)
B.尊君在不(同“否”)
C.与人期行(期待)
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0.请问:文中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四、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太极殿始成,王子敬①时为谢公长史②谢送版③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之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④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阼⑤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
【注】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②长史:官名。谢公指谢安。③版:此处指用来题写殿名、制作匾额的木板。④韦诞:三国时魏人,擅长书法。据传魏明帝筑凌云阁,非常高峻,先钉画,忘了题字,于是高高吊起一张凳子,让侍中韦诞坐在上面悬空题画,韦诞题完后,须发全白了,回家告诉子弟,不要再学这种书法。⑤阼:封建王登阼阶主持祭祀,指帝位。
11.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文言文中多一词多义现象。甲文中的“太丘舍去”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去”意思不相同。
B.文言字词积累要联系课内所学,乙文“时为谢公长史”与甲文“元方时年七岁”中的“时”意思相同。
C.乙文“使王题之”中的“题”在此为名词用作动词,可以理解为“题字、题匾”的意思。
D.乙文“谢以为名言”与《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以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B.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C.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D.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13.《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或心理活动。
【场景】(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子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阼所以不长。”
14.请分别指出甲乙两文中各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元方和王子敬的“方正”?
(甲乙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1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分别概括谢道韫和陈元方聪颖机智的表现。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
(《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9.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B.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C.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20.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不:同“否”。
B.不忍委之 委:舍弃。
C.而入有义之国 义:意义。
D.下车引之 引:牵拉。
2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不忍委之 C.我辈无义之人 D.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
2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乙】文中胡贼是讲情义的,所以也敬佩讲情义的荀巨伯,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获得保全。
B.从【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时间出行,能够看出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
C.从【乙】文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也不愿舍弃他,可以得出交友应有情有义的结论。
D.荀巨伯不愿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陈太丘的友人失信还“对子骂父”,通过《世说新语》对二人事迹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信义的看重。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五、填空题
24.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陈太丘与友期行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参考答案:
1.C【详解】C.根据原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他并没有喜不自禁,因此选项内容“陈元方喜不自禁”属无中生有,说法错误;
故选C。
2.C【详解】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本句重点字词:中,正午;舍,舍弃、放弃;乃,才;
因此本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故选C。
3.C【详解】C.“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故选C。
4.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 对子骂父, (4)友人惭, 下车引之。 (5)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章的背记与默写。试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本题中的“太傅、集、撒、差可拟、柳絮、惭”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理解进行筛选,才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
5.B 6.(1)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7.谢道韫的比喻比谢朗的好。因为盐没有柳絮轻盈。把雪比作柳絮,既抓住了雪洁白的特点,又抓住了雪轻盈的特点。所以把雪比作柳絮更为形象,还有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日:某一天/太阳
B.俄而:一会儿,不久;
C.拟:相比/模仿;
D.因:趁、凭借/因为;
故选B。
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何,什么。似,像。
(2)重点字词:未若,倒不如。因,趁,凭借。
7.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撤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点睛】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8.C 9.(1)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2)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1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解析】8.C.“与人期行”的意思是: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故选C。
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时,当时。年,年龄。戏,嬉戏,玩耍。
(2)重点字词:至,到,到达。则,就。信,诚信,讲信用。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注意要求:用原文回答。
根据“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分析,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1.D 12.A 13.参考示例一:紧绷着脸,不屑地说
参考示例二: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
(没有唯一答案,只要能扣住语境和王子敬不畏权贵、率性正直的品质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或动作、心理,任意一样或多样均可) 14.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①他懂得“信”的重要;②他懂得“礼”的重要;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王子敬的方正体现在:①拒不为太极殿题匾,②直言评价魏国不长久的原因,③不畏权贵、率性正直的品质。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D. “谢以为名言”译文:谢安认为是名言。以为:认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以为:以,可以;为,做。
故两句中的“以为”意义不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让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中“为”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长史”,不能在“谢公”和“长史”之间断开,应在“长史”后断开,排除BC;
“使王题之”中“使”为使令性动词,往往其后所跟内容为“让(使)某人干某事”,故不应在“王”后断开,应在“题之”后断开,排除D。
故选A。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的意思是“这是给正殿的题匾,你为什么不帮忙题匾呢?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写过的呀”。题干所设计的人物动作、神态为“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可以看出谢安因为王羲之不给他题写匾额,谢安略有不满,在对待题写匾额这件事上,谢安认为这种事在其他朝代发生过,不以为意,故神色轻松;而王羲之认为这事不正确,故应是非常生气,有些愤怒地反驳谢安,表现出王羲之不慕权贵的耿直性格,故此处王羲之应是“紧绷着脸,不屑地说”或“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甲】文“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元方直接反驳陈太丘,指出陈太丘与自己父亲约定而没有如期而至,是一种失信行为;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当陈太丘感到惭愧后想拉元方的手,而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不给陈太丘刘面子,均可以表现出元方的正直;
【乙】文“可掷之门外”“魏阼所以不长”,王羲之直接让人将谢安的木板扔到门外,不给题字,当谢安反问王羲之不题字并给出先朝例子时,王羲之毫不留情地说魏朝国运不能长久,反驳有力,毫不为权贵屈服,体现了王羲之的耿直、不慕权贵。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太极殿刚建成的时候,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让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告诉来人说:“把它扔在门外吧。”谢安后来看见王子敬,就说:“这是给正殿的题匾,你为什么不帮忙题匾呢?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写过的呀。”王子敬说:“这就是魏朝国运不能长久的原因。”谢安认为是名言。
15. (1)急 (2)同“否” (3)回头看 16.B 17.(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他(元方)。 18.谢道韫对出的句子,表现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更具美感;元方年纪虽小,却懂得信和礼的重要性。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2)句意:你父亲在吗?不:同“否”。
(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1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该题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舍去”是动词,其后断开,因此断句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要通读全句,把握意思,注意倒装与省略现象。翻译句子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
(1)欣然:高兴的样子;何:什么。
(2)惭:惭愧;引:拉;乃:才。
1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求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阅读[甲]文,由文中“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等内容可知,主要通过吟咏的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出谢道韫的聪明,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表现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更具美感,有意象又有蕴意,形象贴切;
阅读[乙]文,由文中“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等内容可知,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表现人物,陈元方小小年纪却懂得信和礼的重要性,对友人的批评有理有据十分中肯。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9.A 20.C 21.C 22.A 23.①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②宁愿用我的生命代替友人的生命。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人物“大军”“汝”,联系上下文可知,“一郡尽空”是写“大军至”的情形;后一句是个反问句由“何”“而”连接,故断句为: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故选A。
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辨析。
C.句意: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义:道义。
故选C。
21.本题考查“之”字用法或意义辨析。
A.代词,代指元方;
B.代词,代指友人;
C.结构助词,的;
D.代词,代指“凿井得一人”这件事;
故选C。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由“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可知,胡兵自认为不懂道义,而非选项说的“胡贼是讲情义的”。
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①舍,舍弃;去,离开;乃,才;至,到。
②宁,宁愿;以,用;身,此指生命、性命;代,代替。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胡人军队已经来到,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一起获得保全。
24. 南朝宋 刘义庆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及诗句默写。
(1)《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从“撒盐空中差可拟”及“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可提炼出比喻白雪纷纷的两个情景是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注意“撒、拟、絮”的书写。
(3)从文中找到元方反驳友人的语句即可。
25.相比 约定 离开 才【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1)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3)句意: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4)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世说新语》二则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不久,一会儿) 因风起(趁)
B.已去(离开) 则是无信(就)
C.差可拟(相比) 入门不顾(看)
D.未若(不如) 与人期行(约定)
二、情景默写
4.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锄禾日当午
B.俄而雪骤/ 俄而日出
C.撒盐空中差可拟/衡乃拟班固《两都》
D.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7.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离开)
B.尊君在不(同“否”)
C.与人期行(期待)
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0.请问:文中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四、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太极殿始成,王子敬①时为谢公长史②谢送版③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之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④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阼⑤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
【注】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②长史:官名。谢公指谢安。③版:此处指用来题写殿名、制作匾额的木板。④韦诞:三国时魏人,擅长书法。据传魏明帝筑凌云阁,非常高峻,先钉画,忘了题字,于是高高吊起一张凳子,让侍中韦诞坐在上面悬空题画,韦诞题完后,须发全白了,回家告诉子弟,不要再学这种书法。⑤阼:封建王登阼阶主持祭祀,指帝位。
11.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文言文中多一词多义现象。甲文中的“太丘舍去”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去”意思不相同。
B.文言字词积累要联系课内所学,乙文“时为谢公长史”与甲文“元方时年七岁”中的“时”意思相同。
C.乙文“使王题之”中的“题”在此为名词用作动词,可以理解为“题字、题匾”的意思。
D.乙文“谢以为名言”与《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以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B.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C.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D.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13.《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或心理活动。
【场景】(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子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阼所以不长。”
14.请分别指出甲乙两文中各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元方和王子敬的“方正”?
(甲乙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1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分别概括谢道韫和陈元方聪颖机智的表现。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
(《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9.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B.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C.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20.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不:同“否”。
B.不忍委之 委:舍弃。
C.而入有义之国 义:意义。
D.下车引之 引:牵拉。
2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不忍委之 C.我辈无义之人 D.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
2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乙】文中胡贼是讲情义的,所以也敬佩讲情义的荀巨伯,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获得保全。
B.从【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时间出行,能够看出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
C.从【乙】文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也不愿舍弃他,可以得出交友应有情有义的结论。
D.荀巨伯不愿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陈太丘的友人失信还“对子骂父”,通过《世说新语》对二人事迹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信义的看重。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五、填空题
24.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陈太丘与友期行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参考答案:
1.C【详解】C.根据原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他并没有喜不自禁,因此选项内容“陈元方喜不自禁”属无中生有,说法错误;
故选C。
2.C【详解】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本句重点字词:中,正午;舍,舍弃、放弃;乃,才;
因此本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故选C。
3.C【详解】C.“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故选C。
4.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 对子骂父, (4)友人惭, 下车引之。 (5)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章的背记与默写。试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本题中的“太傅、集、撒、差可拟、柳絮、惭”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理解进行筛选,才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
5.B 6.(1)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7.谢道韫的比喻比谢朗的好。因为盐没有柳絮轻盈。把雪比作柳絮,既抓住了雪洁白的特点,又抓住了雪轻盈的特点。所以把雪比作柳絮更为形象,还有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日:某一天/太阳
B.俄而:一会儿,不久;
C.拟:相比/模仿;
D.因:趁、凭借/因为;
故选B。
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何,什么。似,像。
(2)重点字词:未若,倒不如。因,趁,凭借。
7.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撤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点睛】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8.C 9.(1)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2)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1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解析】8.C.“与人期行”的意思是: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故选C。
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时,当时。年,年龄。戏,嬉戏,玩耍。
(2)重点字词:至,到,到达。则,就。信,诚信,讲信用。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注意要求:用原文回答。
根据“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分析,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1.D 12.A 13.参考示例一:紧绷着脸,不屑地说
参考示例二: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
(没有唯一答案,只要能扣住语境和王子敬不畏权贵、率性正直的品质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或动作、心理,任意一样或多样均可) 14.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①他懂得“信”的重要;②他懂得“礼”的重要;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王子敬的方正体现在:①拒不为太极殿题匾,②直言评价魏国不长久的原因,③不畏权贵、率性正直的品质。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D. “谢以为名言”译文:谢安认为是名言。以为:认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以为:以,可以;为,做。
故两句中的“以为”意义不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让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中“为”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长史”,不能在“谢公”和“长史”之间断开,应在“长史”后断开,排除BC;
“使王题之”中“使”为使令性动词,往往其后所跟内容为“让(使)某人干某事”,故不应在“王”后断开,应在“题之”后断开,排除D。
故选A。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书诞诸人,亦自为也”的意思是“这是给正殿的题匾,你为什么不帮忙题匾呢?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写过的呀”。题干所设计的人物动作、神态为“谢公轻抚王子敬背,神色轻松地劝说”,可以看出谢安因为王羲之不给他题写匾额,谢安略有不满,在对待题写匾额这件事上,谢安认为这种事在其他朝代发生过,不以为意,故神色轻松;而王羲之认为这事不正确,故应是非常生气,有些愤怒地反驳谢安,表现出王羲之不慕权贵的耿直性格,故此处王羲之应是“紧绷着脸,不屑地说”或“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甲】文“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元方直接反驳陈太丘,指出陈太丘与自己父亲约定而没有如期而至,是一种失信行为;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当陈太丘感到惭愧后想拉元方的手,而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不给陈太丘刘面子,均可以表现出元方的正直;
【乙】文“可掷之门外”“魏阼所以不长”,王羲之直接让人将谢安的木板扔到门外,不给题字,当谢安反问王羲之不题字并给出先朝例子时,王羲之毫不留情地说魏朝国运不能长久,反驳有力,毫不为权贵屈服,体现了王羲之的耿直、不慕权贵。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太极殿刚建成的时候,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让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告诉来人说:“把它扔在门外吧。”谢安后来看见王子敬,就说:“这是给正殿的题匾,你为什么不帮忙题匾呢?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写过的呀。”王子敬说:“这就是魏朝国运不能长久的原因。”谢安认为是名言。
15. (1)急 (2)同“否” (3)回头看 16.B 17.(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他(元方)。 18.谢道韫对出的句子,表现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更具美感;元方年纪虽小,却懂得信和礼的重要性。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2)句意:你父亲在吗?不:同“否”。
(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1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该题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舍去”是动词,其后断开,因此断句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要通读全句,把握意思,注意倒装与省略现象。翻译句子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
(1)欣然:高兴的样子;何:什么。
(2)惭:惭愧;引:拉;乃:才。
1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求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阅读[甲]文,由文中“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等内容可知,主要通过吟咏的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出谢道韫的聪明,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表现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更具美感,有意象又有蕴意,形象贴切;
阅读[乙]文,由文中“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等内容可知,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表现人物,陈元方小小年纪却懂得信和礼的重要性,对友人的批评有理有据十分中肯。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9.A 20.C 21.C 22.A 23.①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②宁愿用我的生命代替友人的生命。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人物“大军”“汝”,联系上下文可知,“一郡尽空”是写“大军至”的情形;后一句是个反问句由“何”“而”连接,故断句为: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故选A。
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辨析。
C.句意: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义:道义。
故选C。
21.本题考查“之”字用法或意义辨析。
A.代词,代指元方;
B.代词,代指友人;
C.结构助词,的;
D.代词,代指“凿井得一人”这件事;
故选C。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由“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可知,胡兵自认为不懂道义,而非选项说的“胡贼是讲情义的”。
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①舍,舍弃;去,离开;乃,才;至,到。
②宁,宁愿;以,用;身,此指生命、性命;代,代替。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胡人军队已经来到,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一起获得保全。
24. 南朝宋 刘义庆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及诗句默写。
(1)《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从“撒盐空中差可拟”及“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可提炼出比喻白雪纷纷的两个情景是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注意“撒、拟、絮”的书写。
(3)从文中找到元方反驳友人的语句即可。
25.相比 约定 离开 才【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1)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3)句意: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4)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