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2.5 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3.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
展开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方式完成。
【基础梳理】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 传导的,这种 也叫神经冲动
2、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 外流(方式:协助扩散);电位表现:
3、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内流(方式: );电位表现: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1)
膜两侧的静息电位为:外 内
(2)
a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膜电位变为:外 内
b处电位仍为静息电位:外 内
a、b之间存在 ,因而形成局部
(3)
兴奋由a处传到b处,a处的电位恢复为:外 内
b处受到刺激电位变为:外 内
(4)
兴奋由b处传到c处,b处的电位恢复为:外 内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向传导
6、兴奋的传导与电表指针偏转的分析方法: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e=ce), 点和 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3)刺激d点, 点先兴奋,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的概念: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支末端膨大,呈 状或 状,叫作突触小体
2、突触的概念: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 或 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3、突触的结构:突触的结构包括 、 与
4、① ② ③
5、神经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与 分开,并迅速被 或 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向传递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 中,只能由 释放,然后作用于 上,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8、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的原因: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 ,因此兴奋传递的速度要比在神经纤维上慢
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的信号转化:
10、兴奋传递与电表指针偏转的分析方法: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点先兴奋,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 点不兴奋, 点可兴奋,电表发生 次偏转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化学物质作用于突触的机制:有些物质能刺进神经递质的 和 ,有些会干扰 与 的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 的活性
2、兴奋剂的概念: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 的一类药物,如今是 的统称
3、兴奋剂的概念及作用:兴奋剂具有 、 的作用
4、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 从
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 持续发挥作用,导致 减少,可卡因具有 的作用,导致 异常,还会抑制 的功能。
【易错提示】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2)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
(3)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4)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
(5)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
(3)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的变化。( )
【深化探究】
1.为什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双向性?
2.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巩固练习】
1.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兴奋在结构b和结构c处的传导速度不同
2.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外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3.如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最终导致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元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生兴奋后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中含有两个突触结构
4.下图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作电位传至突触小体后引起了Ca2+的内流
B.Ca2+的内流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C.③过程受阻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D.过程①③都需要消耗ATP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传递兴奋,与人的“愉悦感”形成和多种上瘾行为有关。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回收泵”回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可作为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储存在人脑细胞突触前膜的_____内,以_____的方式释放后,通过突触间隙与下一个神经元上的_____结合,引起_____(填“Na +”或“K +”)内流,使兴奋得以传递。
(2)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从而 (填“延长”或“缩短”)对脑的刺激,产生更强的“愉悦感”。
(3)吸毒会打破生理上的均衡状态,导致体内部分化学物质失衡。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 (填“升高”或“降低”)。由此给我们的启示:吸毒成瘾者必须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 ,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6.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图2中C物质的释放需要图1中A物质作载体
C.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
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7.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至少包含一条完整的反射弧
B.图中4个突触的突触后膜均为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C.闰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D.神经冲动经过图示环式传递后可能会终止,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同,兴奋在结构b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结构c神经纤维处的传导速度慢,D正确。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图中缺少感受器和效应器,不能构成反射弧,A错误;兴奋在结构b(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根据神经节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因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向传出神经进行传递,因此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在结构a上测不到电位变化,C错误;
2.答案:B
解析: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故其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NE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 神经元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即促进Na+内流,B错误;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正确。
3.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图可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所以在屈肌运动神经纤维上没有发生膜电位的反转,A错误;B、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所以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B错误;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其兴奋,C正确;D、由图示可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中至少含有5个突触,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A、分析图示可知:动作电位传至突触小体后,Ca2+由膜外进入膜内,引起了Ca2+的内流,A正确;B、Ca2+能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释放某种神经递质,B正确;C、③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③过程受阻时会导致突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C错误;D、①是释放神经递质过程为胞吐,③是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利用,过程①③都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图1中Ⅰ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B、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胞吐,不需要载体,但要消耗能量,B错误;C、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正确;D、图2中C为神经递质,D为受体,当神经递质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图中不含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因此不含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据图可知,图中有4个突触,其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的后膜为肌肉细胞的细胞膜,B错误;由题意知,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闰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仍然表现为静息电位,C错误;由题意知,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神经冲动经过图中环式传递后可能会终止,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实现了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正确。
生物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滥用兴奋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学案,共7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