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71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4《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71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4《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71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展开10.4《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
课题 | 10.4《电容器的电容 》 | 学科 | 物理 | 年级 |
|
教材 分析 | 电容器的定义式是理解电容器特性的基础和前提,在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中占核心地位,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有大量的电场问题建立在电容器的模型上,本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电容器与很多现代科技有关,根据最新课标的精神,这就是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好素材,本课的重点在于电容器的定义式的定性定量探究过程,难点在于把实验数据转化为电容的概念定义。这在本节内容利用了等分法, I—t图像法,去定量来分析电容器的定义。借助于探究影响平板电容器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理解平板电容器的影响因素。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场力和电场能的性质,而且有过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经历,为本节实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后学生对电容器这种非线性元件还是还是第一次接触,感性认识方面就比较陌生,对于新高二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物理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也比较熟悉,然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从实验数据生活到概念规律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抽象认识到概念认识需要老师大量的引导。 | ||||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容器的作用和构造,理解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的电流方向以及能量转化。 2.能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探究电容器的定义式。 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 4、学会电容器在等压、等电量的情况电压、场强等物理量的变化。 二、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用估算法、比值法、等分法等物理常见思维过程分析电容的定义。 科学思维:通过从实验的角度认识电容器充放电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理解决定电容大小的本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现代科技的了解,建立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热情。了解国内现在对电容器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
重点 | 1.通过比值法来定义电容器电容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 | ||||
难点 | 1.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 2.学会电容器在等压、等电量的情况电压、场强等物理量的变化。 |
教学过程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一、学习目标展示 1.知道电容器和平行板电容器的概念,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2.理解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大小的因素及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 4.认识常用的电容器。 二、情景引入 水可以用容器储存起来,电荷也可以用一个“容器”储存起来。图中的元件就是这样的“容器”-——电容器。那么,它内部的构造是怎样的?它是怎样“装进”和“倒出”电荷的呢?
| 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
有目的的学习
为引入电电荷的概念做铺垫 |
讲授新课 | 【自学感知】 一、电容器 1.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 2.平行板电容器: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电介质。 3.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的转化 电容器充电过程中,两极板的电荷量增加,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电源的能量不断储存在电容器中;放电过程中,电容器把储存的能量通过电流做功转化为电路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电容 1.定义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 2.定义式C=Q/U;C与Q、U无关,仅由电容器本身决定。 3.物理意义 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V所增加的带电量. 4.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法拉。 符号: F,1 F=1C/V。更小的单位还有微法和皮法。 换算关系:1 μF=10-6F; 1 pF=10-12 F。 5.击穿电压和额定电压 (1)击穿电压:电容器电介质不被击穿的极限电压。 (2)额定电压:电容器外壳上标的工作电压。 6、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电容的决定因素 减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增大两极板之间的距离都能减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而插入电介质,却能增大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反之亦然。 (2).电容的决定式C=εrS/4πkd。极板间是真空时:C=S/4πkd ①k为静电力常量。 ②εr是一个常数,与电介质的性质有关,称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三、常用电容器 1.固定电容器 (1)定义:电容固定不变的电容器 (2)分类:聚苯乙烯电容器和电解电容器。 2.可变电容器:由两组铝片组成,固定的一组铝片叫作定片,可以转动的一组铝片叫作动片。转动动片,使两组铝片的正对面积发生变化,电容就随着改变。 【探究解惑 】 探究一:实验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把直流电源、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单刀双掷开关组装成实验电路。 (1)把开关S接1,此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电压表示数迅速增大,随后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电流表示数逐渐减小至0,说明电容器两极板具有一定的电势差。充电完毕时电容器两极板带有一定的等量异种电荷,即使断开电源,两极板上的电荷仍然被保存在电容器中。 动画演示
(2)把开关S接2,电容器对电阻R放电。在放电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都逐渐减小,说明放电电流由电容器的正极板经过电阻R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正负电荷中和。此时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减小,电势差减小,放电电流也减小,最后两极板电势差以及放电电流都等于0。 【例1】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充电结束后,断开开关,用绝缘手柄增大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过程中,有从A到B的电流通过电阻 B.充电过程中,有从B到A的电流通过电阻 C.断开开关后,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 D.断开开关后,电容器放电,极板上不再带电
B 电源对电容器充电时,电路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即有从B到A的电流通过电阻,使上、下极板分别带等量的正、负电荷。断开开关,电容器与电源断开,回路处在开路状态,所以电容器带电荷量不变,故电容器上极板仍带正电,因此B项正确。 探究二、试比较公式C=Q/U与C=εrS/4πkd的区别 例2、 (多选)下列关于电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B.电容器A的电容比B的大,说明A的带电荷量比B多 C.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需要带的电荷量 D.由公式C= 知,若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10 V,极板带电荷量为2×10-5 C,则电容器电容大小为5×105 F 解析:电容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A对;电容器A的电容比B的大,只能说明电容器A容纳电荷的本领比B强,与带电荷量多少无关,B错;根据电容的定义式可知C对;电压为10 V,电荷量为2×10-5 C时,电容C= =2×10-6 F,D错 探究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有哪些因素决定? 利用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保持Q和d不变,增大(或减小)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Q/U ,分析电容C的变化。 (2)如图所示,保持Q和S不变,增大(或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Q/U ,分析电容C的变化。
(3)如图所示,保持Q、S、d不变,插入电介质,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 ,分析电容C的变化。 结论: (1)实验结论:S增大,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2)实验结论:d增大,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3)实验结论:插入电介质,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例3.(多选)有一个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相距d,正对面积为S,充以电荷量Q后,两极板间电压为U,为使电容器的电容加倍,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将电压变为U/2 B.将带电荷量变为2Q C.将极板间的距离变为d/2 D.两板间充满介电常数为2的电介质 CD 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电压无关,所以选项A、B不正确;根据公式C=εrS/4πkd,可以知道选项C、D正确 探究四、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1)两类情况: ①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始终与电源两极相连(此时电压U保持不变); ②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此时电荷量Q保持不变)。 (2)分析思路:
分析方法:抓住不变量,分析变化量。 规律方法: 电容器动态分析的理论依据 (1)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Q/U (2)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是匀强电场E=U/d (3)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 εrS/4πkd 例4.如图所示,A、B为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G是静电计,开关S闭合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下述做法可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 ) A.使A板向左平移以增大板间距离 B.在A、B两板之间插入一块陶瓷板 C.断开S后,使B板向左平移以减小板间距离 D.断开S后,使B板向上平移以减小极板正对面积
D 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不变,则指针的张角不变,故A、B错误;断开S,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不变,当B板向左平移减小板间距,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表达式可知电容增大,根据U=Q/U知,电势差减小,则指针张角减小,故C错误;断开S,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使B板向上平移减小正对面积,电容减小,根据U=Q/U知,电势差增大,则指针张角增大,故D正确。
|
学生阅读课文,认真研究,然后填空,对填不出的空重新看书理解并与同桌讨论。
学生理解后记忆
学生思考讨论 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
学生练习
|
把读书自学的机会还给学生。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公式的实质。
让学生理解实际情形下所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注重学生的讨论过程,淡化探究的结果,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强化所学知识 |
课堂小结 |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 |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 | |
板书 | 一、电容器 1.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 2.平行板电容器: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电介质。 3.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的转化 二、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 2.定义式:C=Q/U; 3.物理意义: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4.单位:法拉 5.击穿电压和额定电压:极限电压 工作电压 6、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容的决定式C=εrS/4πkd。极板间是真空时:C=S/4πkd 三、常用电容器:1.固定电容器 2.可变电容器: | ||
教学反思 |
|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电容器的电容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电容器的电容一等奖教案及反思,文件包含1041电容器的电容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doc、1042电容器的电容典例分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磁场 磁感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磁场 磁感线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磁感线,安培定则,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体的电阻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