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2山东青岛高二期中)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市的人口数量可称为种群密度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C.标记重捕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
D.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以推算该种群在生态系统的相对重要性
2.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3.(2022江苏宿迁高二期末)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只有标记重捕法
4.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5.下列有关生物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调查跳蝻,用标记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统计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6.在对某种兔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只,则该种兔种群的总数量约为( )
A.46只
B.125只
C.88只
D.96只
7.下列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
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8.(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通报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 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 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近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B.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样方法
C.据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D.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黑光灯诱捕法
B.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可精确计算出种群密度的真实值
C.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不属于随机取样
D.调查某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不适宜用样方法
10.(2021江苏淮安高二月考)下图是某种群的数量特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H分别指的是迁入率、迁出率
B.N表示死亡率,N与G的差值为自然增长率
C.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11.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我国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调查内容有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生育、死亡、迁移流动情况等,以上调查内容不能体现出的种群数量特征是( )
A.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B.人口密度
C.迁入率与迁出率
D.出生率与死亡率
12.黑桫椤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科研人员为研究广东罗浮山黑桫椤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该区域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溪流的两侧。
(1)研究人员选取了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小溪流,设置了面积为10 m×10 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 | 黑桫椤个体数 | 平均值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A | 7 | 17 | 5 | 10 | 6 | 16 | 7 | 4 | 15 | 6 | 9.3 |
B | 19 | 6 | 10 | 14 | 8 | 11 | 5 | 8 | 5 | 4 | 9.0 |
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 原则,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样带B应分别位于 ,样方位置的选取应采用 (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
②据表中数据可估算出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约为 。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植株高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如下图所示。
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数量特征中的 ,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 。
关键能力提升练
13.(2021山东青岛高二期末)存活曲线是依照物种的个体从幼年到老年所能存活的比率所做出的统计曲线。存活曲线主要有三种类型,Ⅰ型早期死亡率很低,在接近生理年龄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但达到一定生理年龄后,死亡率会迅速上升;Ⅱ型各年龄的死亡率基本相同;Ⅲ型早期死亡率很高,但达到某一年龄后,死亡率就会变低并且保持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统计观察的对象超出生理年龄,则存活曲线的类型会发生改变
B.存活曲线能反映出生物易受伤害的年龄,有助于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C.人类以及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符合Ⅰ型
D.气候条件的改善,食物和空间资源的增加都会影响存活曲线
14.(多选)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类型 | 雌性个体 数/只 | 雄性个体 数/只 | ||
初捕 | 50 | 50 | 28 | 22 |
重捕 | 50 | 10 | 32 | 18 |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15.(多选)(2021吉林松原实验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下图是同一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2→t4,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B.t1→t4,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一直增加
C.t2和t4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D.据图不能判断甲、乙种群的种间关系
16.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布氏田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初次捕获并 标记个体数(M) | 重捕个体数(n) | 重捕个体中被 标记个体数(m) |
32 | 36 | 4 |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2)下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0 | 2 | 3 | 3 | 4 | 12 | 4 | 2 | 3 | 3 |
17.膏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生长于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较高,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是干热河谷地区保持水土、促进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近年来,因其种子油经过加工可制成清洁环保的生物柴油而备受关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在同一条盘山公路的带状坡面上采用 法调查膏桐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 。
(2)研究者根据膏桐的株高和直径,将膏桐的发育阶段划分为5个等级,如图所示。
分析图中幼树(Ⅱ级)比例低的原因是 ,导致种内竞争激烈,且幼树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
(3)综合考虑膏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目前地少人多的现状,请就如何合理利用膏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桐的作用)提出你认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2个问题。 。
参考答案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1.A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指标,某市(一定区域)的人口数量可称为种群密度,A项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趋势, B项错误;标记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常采用的方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也能估算总个体数,C项错误;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但并不能推算该种群在生态系统的相对重要性,D项错误。
2.B 解析 个体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种群具有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等特征。
3.B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或迁入率)、乙为死亡率(或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迁入率会使种群密度增加,迁出率会使种群密度减小,A项错误;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项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丁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均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C项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D项错误。
4.A 解析 由题图可知,开始时,该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最后该地人口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5.D 解析 跳蝻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因此调查跳蝻的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马尾松个体较大,应扩大样方面积,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统计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相邻两边(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及其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C项错误。
6.D 解析 已知在对某种兔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只,根据公式,该种兔种群中个体总数=(46×25)÷12≈96(只),因此该种兔的种群数量大约为96只。
7.B 解析 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因此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分为:雌多于雄,雌、雄相当和雄多于雌三种类型,所以并不是任何种群的雌、雄数量比例均为1∶1,A项错误,B项正确;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C项错误;根据年龄结构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D项错误。
8.B 解析 由题干数据可知,我国人口近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A项正确;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入户调查,逐个计数的方法,B项错误;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C项正确;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D项正确。
9.A 解析 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是该种昆虫的趋光性,A项正确;通过黑光灯诱捕法、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方法得出的种群密度都是估算值,B项错误;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随机取样的两种常见方法,C项错误;蚜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D项错误。
10.B 解析 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不影响M、H的变化,而二者分别引起种群密度的增加和减少,因此M、H分别指的是迁入率、迁出率,A项正确;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因此N表示出生率,G表示死亡率,N与G的差值为自然增长率,B项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因此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C项正确;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减少害虫受精的机会,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项正确。
11.B 解析 由题干可知,年龄和性别体现的种群数量特征分别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题干信息没有体现;迁移流动情况体现的种群数量特征是迁入率与迁出率;婚姻生育和死亡体现的种群数量特征分别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12.解析 (1)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因此样带A和样带B应分别位于溪流两侧。溪流两侧的黑桫椤大致呈带状分布,则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的是等距取样法。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由于样带A、B的平均密度分别是9.3×10-2株/m2、9.0×10-2株/m2,所以测定结果为(9.3×10-2+9.0×10-2)÷2=9.15×10-2(株/m2)。(2)分析柱形图可知,研究者将黑桫椤分为了五个年龄等级阶段,反映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而该种群年龄结构中,幼苗数量多,大型植株数量少,因此其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会增大。
答案 (1)①随机取样 溪流两侧 等距 ②9.15×10-2株/m2 (2)年龄结构 增大
13.A 解析 存活曲线是依照物种的个体从幼年到老年所能存活的比率所做出的统计曲线,若统计观察的对象超出生理年龄,存活曲线的类型不会发生改变,A项错误;存活曲线能反映出生物易受伤害的年龄,在易受伤害的年龄进行人工保护,有助于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B项正确;Ⅰ型存活曲线在幼年时期存活率高,老年时期死亡率高,人类以及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符合Ⅰ型,C项正确;存活曲线的特点可因环境条件和有限资源的竞争而转变,如人类的存活曲线因医疗卫生条件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D项正确。
14.BD 解析 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偏小,N值会偏大;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3∶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15.AB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纵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时,种群密度增大;当出生率/死亡率等于1时,种群密度不变;当出生率/死亡率小于1时,种群密度减小。t2→t4时段内,甲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先大于1后小于1,故其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A项正确;在t1→t4时段内,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始终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加,B项正确;在t2和t4时刻,虽然甲、乙两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数值相同,但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具体数量,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大小,C项错误;根据图中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D项正确。
16.解析 (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N,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数)=M(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即可得出N为288只。该样方面积为2 hm2,所以种群密度约为288÷2=144(只/hm2)。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m值偏小,所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图见答案。(3)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①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②给出了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由于第1组数值和第6组数值与其他组数值相差太大,应舍去,然后用剩下的8组数值取平均值作为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即(2+3+3+4+4+2+3+3)÷8=3(株/m2)。
答案 (1)144 大 (2)如下图所示
(3)3株/m2
17.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2)树苗(Ⅰ级)数量过多,种内竞争激烈,且幼树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导致幼树(Ⅱ级)比例低。(3)若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桐的作用,可从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角度分析,如研究各种环境条件对膏桐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可研究种子采摘量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找到最佳采摘量。
答案 (1)样方 随机取样 (2)树苗(Ⅰ级)数量过多 (3)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角度:研究各种环境条件对膏桐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种子采摘量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找到最佳采摘量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用样方法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用样方法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