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
B.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是一个种群
C.可以用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表示其种群密度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即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解析: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包含多个物种;跳蝻即蝗虫的若虫,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包含该种群中所有的个体,属于一个种群;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新增个体数只包含种群的部分个体;杂草中包含多个物种,不全属于一个种群,故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不能称为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解析: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高。
3.下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波动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
D.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近期其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少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因此①为死亡率、②为出生率、③为迁出率、④为迁入率,⑤为年龄结构,⑥为性别比例;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人口流动所引起,即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⑤年龄结构;衰退型的种群一般来说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但是也不排除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种群数量不变甚至增长的情况。
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升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若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为2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雌雄比例为1∶1时,每个个体都有机会产生后代,此时的出生率最高;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导致出生率降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不能判断各类型出生率的高低。
5.如图表示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样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取样时要在被调查对象数量适中的区域进行
B.图示样方中应该有5个个体纳入统计数据
C.该方法也适用于一些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
D.多次取样就可获得某一种群的实际种群密度
解析:选取样方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图示样方中应该有9个个体纳入统计数据;样方法也适用于一些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即使多次取样也很难获得某一种群的实际种群密度。
6.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的对象
B.若标记重捕法被标记的对象易被天敌捕食,则实际种群密度低于计算结果
C.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应选择种群密度较大的区域进行
调查
D.调查跳蝻和某种蛇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
解析: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不能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若标记重捕法中被标记的对象易被天敌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变小,估算值偏大,则实际种群密度低于计算结果;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应随机调查取样;蛇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7.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B.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某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该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D.可根据当前种群的性别比例情况,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均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当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说明性别比例失衡,出生率会降低,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可根据当前种群的年龄结构情况,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
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C )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
解析:标记总数/种群数量=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故种群数量=50×42÷13≈161,但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理论上灰仓鼠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应小于161只。
9.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
研究者将乔木的树龄划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林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1、图2。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研究者采用样方法对此进行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法和 法。
(2)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上层林冠茂密,林下 不足,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综合上述分析, 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解析:(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可知,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预测该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是下降;由图2可知,水曲柳幼年个体多于成年个体,成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综合上述分析,水曲柳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答案:(1)种群密度 五点取样 等距取样
(2)光照 下降 增长 水曲柳
10.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实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
(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和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
(1)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 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直接使 降低,从而使该种害虫的 明显降低。
(3)与对照区相比,实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 (填“早”“晚”或“相同”),出生率总体水平 (填“低”“高”或“相同”)。
(4)种群密度的应用有农田杂草状况调查、濒危动物保护、 以及 等。
解析:(1)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该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数量为40×60÷20=120(只),则种群密度=120÷0.5=240(只/hm2)。
(3)据题图分析,对照区幼鼠组成比例在5月达到最高,而实验区幼鼠组成比例在9月达到最高,与对照区相比,实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晚,出生率总体水平低。
(4)种群密度的应用有农田杂草状况调查、濒危动物保护、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以及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
答案:(1)240只/hm2 (2)性别比例 出生率 种群密度 (3)晚 低 (4)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
素养培优
11.科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别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折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B.性别比例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
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D.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冬季和秋季时性别比例水平较高,但种群数量较少,这说明性别比例较高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在春季和春夏之交,社鼠的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说明此时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此时雌雄数量相差不大。
1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解析:因诱杀数量(重捕总数量)未知,无法推算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
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1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结构个体数)。请回答:
(1)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应该采用 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采用 法调查种群密度。
(2)图中信息显示,该种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 而变化;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月份入侵该岛,并以该种群未成熟的个体为食,这将使种群的 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第二年的 ,最终使岛上该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
(3)8~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为 ;适度捕猎该种动物的成熟个体的时间可以考虑选在每年的 月份以后。
解析:(1)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应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该种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由题图可知,不同月份中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的比例不同,说明该种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而变化;由题图可知,6月份未成熟个体最多,且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又根据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说明6月份以后没有新出生的个体。若一种外来生物于6月份入侵该岛,并以该种群未成熟的个体为食,这将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第二年的出生率,最终使岛上该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
(3)由(2)分析可知,8~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为0;由于每年的6月份以后种群没有新个体出生,所以适度捕猎成熟个体的时间可以考虑选在每年的6月份以后。
答案:(1)标记重捕 样方
(2)季节 年龄结构 出生率
(3)0 6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用样方法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用样方法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