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知识 体系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
大气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原因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作用
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2关于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量很少且因时因地变化小B杂质对成云致雨没有影响C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是成云致雨的基础条件D含量很大且因时因地变化大
3.图中表示的是干洁空气的组成和比例。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字母所示的内容,按照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 。(2)其中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_,促进绿色植物生长的是_________。(3)大气中除干洁空气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The Ozne Hle
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
从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从平流层顶到3000km的高空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③无云雨现象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②大气密度极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
①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来源②该层大气上冷下热③集中了整个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①臭氧集中分布在22-27千米,它可以吸收大量紫外线②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③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水平运动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
80-500km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读图,完成1~2:1.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 ②北京 ③漠河 ④摩尔曼斯克A.①③②④B. ②③①④C. ①②④③D. ①②③④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M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B.P层水汽、杂质少,多晴朗天气 C.N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P层集中了全部的大气质量
4.关于大气圈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所起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提供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B.避免紫外线透过大气层C.减少外来天体对地球的撞击 D.使地表昼夜温差变小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图回答:3.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 )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A.16℃ B.-6℃ C.4℃D.-4℃4.图9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
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5.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如图所示:
2.大气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下图为“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第1题。
1.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白天①强,夜晚②弱 B.白天④强,夜晚③强C.白天③强,夜晚②强 D.白天①弱,夜晚④弱
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考点五: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成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3)“三个不同”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陆地升温快;气温升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山谷的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谷风
夜间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顺山坡流入山谷,山谷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山风
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影响,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解析 根据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和不同性质下垫面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1.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8~9题。
2.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3.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解析 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的温度差异发生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库区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气压高,风由库区吹向四周;晚上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压低,风由四周吹向库区,C项正确。
考点六:大气的水平运动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近地面的风:斜穿等压线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1)手势法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图(单位:hPa)
(2)作图法判断风向作图法是判断风向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作图法判断风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草原犬鼠(土拨鼠)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它们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图所示)。这使地面上的风能够吹进洞穴,形成“穿堂风”,在夏季给犬鼠带去习习凉风。据此完成1~2题。1.根据上图犬鼠洞穴的 “穿堂风”,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高C.乙处气温较低 D.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2.湖南省衡阳市丘陵地区的民居要利用“穿堂风”,以下布局合理的是( )A.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河流,屋后水泥地面B.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水泥地面,屋后山林C.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山林,屋后河流D.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水泥地面,屋后河流
(2018·北京文综)图示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2.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3.(2017·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要求。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右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 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惠灵顿位于两岛海峡之间,加大风速;依山傍海,迎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挖空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202021年高一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3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 20202021年高一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3 (含答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