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 同步教案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744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 同步教案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744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 同步教案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744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教案设计
展开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化学实验;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说明实验探究的方法,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本节内容是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科学探究实验。本节课教材中设计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着重培养他们对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实验和操作简单、安全, 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为学习基本操作做了铺垫,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想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于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未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但学生对蜡烛这种物质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在课题1中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看到老师做实验,感觉奇妙,早已跃跃欲试,在这节课中将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但由于实验基本操作还没学,需要老师给予学生鼓励,指导学生预习,在实验中指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学生将会做的很好。最后要让学生对探究活动做交流汇报,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表达的能力。但学生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表述不够完整等。这也是在本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活动1:游戏激趣,观看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导入】(游戏小测试——通过“大家来找茬”图片):
【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两张图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找到图片中的不同。
【问题2】:你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你跟大家分享下你的诀窍。
【讲授】:从今天起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心人,通过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一起去发现世界的无穷奥秘。下面我们就将你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运用到化学学习中,来对我们所熟悉的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在实验中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思考,使学生目标明确,引起悬念,带着问题学习。
活动2:明确目标,推进新课
【讲授】(多媒体展示实验目的):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本节课的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齐读。
活动3:实验仪器及用品介绍
【讲授】: 我们已经对实验目的有了了解,下面我们一起认识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及药品。蜡烛、纸、小刀、打火机、火柴、盛有水的烧杯、漏斗、试管、试管架、澄清石灰水、废液缸。介绍并强调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安全以及实验想象更加明显。
(温情提示:1、水蒸气遇干冷的玻璃容器会凝聚成小水珠,可以在玻璃器壁上观察到水雾。2、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CO2,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活动4:
【讲授】:本次实验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对蜡烛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三个阶段进行探究。然后让学生再次快速阅读已预习过的导学案上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活动5:探究活动
【讲授】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的探究项目。在探究过程中各小组之间要注意团结协作、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完成导学案上的探究项目,准备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实验仪器和用品,学生对照自己实验桌上的东西,印象更深刻。多媒体展示探究项目,使学生对展示汇报的项目任务具体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活动6: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学生探究内容】:
点燃前:
【问题3】、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形状、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并闻一闻气味;
【问题4】、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现象。从而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
【教师】:巡回指导,交流体会。同时,要提醒学生边做实验边认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燃烧时:
【问题5】、用打火机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及火焰的分层情况?哪层最亮,哪层最暗?
【问题6】、取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小木条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3、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改进实验):
【问题7】在距火焰上方1厘米左右处罩一个干冷的漏斗,将漏斗倾斜,观察内壁及管口的现象;
【问题8】同时用一只干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管口处,10—15秒后,迅速将试管正立,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向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交流共享】:提醒学生边做实验边认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认真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推得相应的结论。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各组实验想象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在大屏幕上,实现成果的交流共享。
熄灭后:
【问题9】、轻轻吹灭蜡烛,观察现象;
【问题10】、迅速用打火机顺着白烟熄灭的方向点燃白烟,观察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交流体会。同时提醒学生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共享实验成果让学生感受成功实验的喜悦。
活动7:展示汇报、总结归纳
【讲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鼓励性评价。
【小组代表汇报展示】: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对项目分别进行汇报展示,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指导学生演示汇报】:在学生演示汇报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实验、细心观察、规范表达,并对他们的表现做出肯定和赞扬。并让学生体会做实验-——观现象——推结论的基本探究思路。学生边汇报我边用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亲自实验使学生观看到现象更清晰,印象更深刻。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8:知识小结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我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
活动9:总结提升
【问题11】通过上述学习,同学们想想我们化学学习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总结教师因情况补充)
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六、巩固测评练习
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又针对性的选择了几道习题,能结合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用多
媒体进行答案展现,讲解。
1.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的石灰水
2.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
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4、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颗粒。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填序号)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填序号)。因为
.
七、课后作业
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
八、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物理性质
2、燃着时 蜡烛+氧气 水+二氧化碳
3、熄灭后
九、教学反思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公开课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类型,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课前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