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8874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8874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教案
展开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
教学设计
课题 |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 |
教学目标 |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
教学重点 | 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
教学难点 | 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玩的?和谁一起玩的?(学生回答,引出重的一端会下去,轻的一端会上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重的比较。(师板书:轻重) 二.探究新知 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小动物也喜欢玩跷跷板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狮子和老虎玩跷跷板的图片) 瞧!这是谁呀?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老虎被翘起来了,狮子沉下去了) 思考: A.老虎为什么会被翘得老高?这一现象说明了生么?(引导学生得出:老虎轻,狮子重的结论) 小结: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猫重,狮子最重,猫最轻。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呢?(看出来的) 小结:是的,有很多物体用眼睛就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种方法就是看一看的方法。(教师板书 看一看) 活动:请两个同学上来,其他同学看一看,说说谁轻谁重。(请两人为一组,分别让大家目测。学生参与的兴致很高) (一)掂一掂 1.同学们真是火眼睛睛,现在再来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两个盒子,猜猜谁轻谁重?(大盒子是空的,小盒子里装满了实物) 2.学生果然都猜大盒子重,小盒子轻。教师不予表态。指名上来用手掂一掂。 3.小结: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光用眼睛看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是要用手去掂一掂才能知道。(板书:掂一掂) 4.学生实验 A.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身边的物体,等会说说谁轻谁重, (文具盒和书、铅笔和橡皮、本子和尺子……………………) B.学生回答,要求说清楚谁比谁轻、重 (二)称一称 1.请同桌的同学掂一掂两人的文具盒,比比谁轻谁重。(同桌意见可能会有不同) 2.看来我们又遇到了问题,这两个文具盒差不多重,用手掂一掂的 方法又很难确定它们的轻重,那该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引导学生说出称一称的办法,借助测量工具) 3.老师这有一架天平(出示天平)谁来试试?说说到底谁的文具盒重?(学生操作,回答) 师:比较物体还有一种方法 就叫称一称(师板书:称一称) 4.游戏,猜猜看哪种水果重?(师准备各种水果|饼干) 学生先猜后称。 5.小结:刚才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呢 ?(学生回答: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看一看的方法呢?在什么情况下掂一掂的方法呢?在什么情况下又是用称一称的方法呢? 总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书本第23页1至4题) 四.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
板书设计 | 跷跷板 ——比轻重
掂一掂 称一称
|
课后作业 | 回家找一些物体比一比它们的轻重。
|
教学反思 |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一 比一比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一年级上册一 比一比优秀教案设计,共3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跷跷板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