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展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教学概述
本课位于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第19章第2节第一课时,位于《植物的生殖》之后。内容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和功能,为第二课时种子的萌发做铺垫。基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功能思考结构的思维方式及将两课时紧凑化的目的,本人将本课线索安排为体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结构,分析各结构功能,对比分析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分享种子萌发经验及感受。
在感性的、贴近生活的情境下,学生们有了积极探索的热情和方向,教师提供合适的研究方法及素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讨论。最后用本课所学指导生活,分享经验和感受。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学生变得更热爱生活,更容易用理性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种子的基本结构、功能,重点描述胚的结构功能;通过对双子叶植物种子蚕豆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的观察、比较、分析,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
2、能力目标:
通过解剖并观察蚕豆和玉米种子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能力;通过对各种种子的比较、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种子结构与功能的探讨,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辩证观点;通过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生命的力量;通过在萌发种子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失败,体验生命的不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描述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描述胚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对比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
四:教学概念图
五:教学准备
教师:PPT,蚕豆、玉米等泡好的种子,种子萌发各阶段的示意图,蚕豆、玉米种子的模型,学案;学生:在家体验种子萌发过程,完成观察记录。
六:教学过程
- 情境引入
播放种子萌发视频,请同学给大家介绍课前进行的种子萌发过程。
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经历哪些重要阶段?
教师设疑:种子为什么能萌发出植物的各个器官?
- 讲授新课
(1)玉米和蚕豆种子结构
观看示意图,解剖种子,并粘贴种子
比较两者异同,思考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
观察图片,观看录像,认识胚的结构。
(2)玉米和蚕豆种子各结构功能
观看录像,结合萌发种子实验,连线题反馈两种植物种子的各结构功能
(3)小结:比较两种种子异同,提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概念,完成学案填写
(4)完成板书:概念图
- 拓展延伸
(1)萌发种子经验分享
(2)讨论:为什么不能选虫蛀的豆子发芽?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七、教学反思
苏州以古典园林享誉世界,苏州园林以太湖石名闻天下。苏州太湖石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瘦、皱、漏、透”,给中学生物课堂无限的想象,也为我们打造卓越课堂提供了许多的启示。
- 瘦:意在简约
生物课其实就像太湖石,是以瘦为美的,臃肿和花哨都是对美的伤害。本课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在研究种子结构时,单子叶植物种子与双子叶植物种子只各列举了一种,在以视频阐述各结构功能时,也是紧扣这两种代表性植物。在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中,学生自然会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拓展性地研究各种不同的种子。本课简在知识,重在方法和能力,及情感价值态度观。
- 皱:意在生动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清流。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老师规范简约、恰到好处的课堂教学语言既是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需要,更是开启心智、陶冶情操的催化剂。在这节课上,开头注重营造气氛,通过种子萌发的优美视频,以及学生讲述几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引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通过(1):种子为什么能萌发出幼苗?(2)是什么结构发育成了植物幼苗?马上转入本课主题。接着,通过(1)学生解剖、粘贴两种植物的种子结构,(2)观看两种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与各结构关系的视频,(3)借助学案对比两种植物的异同,(4)说说自己在种子萌发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探讨如何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提高萌发率等环节,让师生共同在场、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卓越课堂离不开交往,离不开对话。对话,不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心灵的靠拢与沟通。
- 漏:意在留白
课堂教学就像音乐,总要抑扬顿挫才显得美。过于稀疏,就会使课堂容量不足,就是“偷工减料”;密度和强度过大,就会造成学生的身体疲劳和心理紧张,就是“满堂灌”。卓越课堂,总是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疏密相间,有利于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保持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同时使心理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所以,高明的教师总能使教学方式间隔变化,处理好动手操作与讨论、观看视频与练习等活动与思考的关系。通过学案,将各个环节串联,将重点和难点落于纸上,让学生有机会思考、探讨、沉淀、升华,不让活动流于形式,而是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 透:意在深刻
我们在教材处理时,也应该合理“编程”。这既需要教师能八方联系、多方整合,也需要教师能精准投放、精确打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本课的知识要求很低,也很简单,但是如何让学生学着有劲、有意义,就需要教师充分营造生活场景,如在家发豆芽,探讨“为什么萌发失败了,如何提高萌发率?”并且,恰当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如视频豆芽的发育,通过用心营造出极富感官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精心构思出极富变化的教学环节,并倾心展示出随机应变的教学技巧和随心所欲的教育境界时,卓越课堂的魅力也就让人触手可及了。
生物八年级上册2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册2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动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动物的生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动物的发育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动物的发育公开课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