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ppt课件
展开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坏境?
不一定。有些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概念: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也叫生态占用。
(2)换算: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使用了“生态足迹”这一指标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其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仅为0.8公顷,生态赤字高达0.7公顷,而全球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就是不可持续的。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减小自身的生态足迹。”
习近平主席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如: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3)特点: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
①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人口增长快;②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
①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出生率和增长率下降,进入低生育水平);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a.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b.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c.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d.推进生态农业。)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2)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3)防治措施: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1)形成原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2)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3)防治措施:节约用水。
(1)形成原因: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2)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3)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
(1)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2)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3)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1)形成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2)危害: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3)防治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1)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形成原因: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3)危害: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4)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概念: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2.我国: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 采用“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
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研究人口数量的环境容纳量需考虑人的生态足迹 B.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低,生态足迹小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适当提高生态承载力 D.“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下降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C.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的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产量下降 D.降低人口数量的有效方法是,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内容,生态足迹的特点,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采取措施,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练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练习题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概念图,课堂练习巩固,典型习题,规律总结,实践•探究,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足迹,茶卡盐湖,问题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