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作业
展开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课堂同步测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训练
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脆弱性(即灾情区域差异)划分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形区,属于自然灾害“重度脆弱”地区的是( )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广东、江苏两省属于自然灾害“轻度脆弱”地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貌与气候 B.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密度
C.国家政策与交通 D.经济发展水平与抗灾能力
由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过程是包括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3~4题。
3.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4.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为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 B.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C.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 D.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6.一次降水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大鱼鳞坑 B.隔坡梯田 C.大台田 D.原始黄土坡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60年代起,该地区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轻。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能力提升
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完8-9题。
8.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C.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 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9.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 )
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
C.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
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如右图)。读图,完成下题。
10.我国西南地区易形成石质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风化作用显著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冲刷 D.风蚀作用显著
11.我国西南地区易形成石质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过度放牧 B.开山取石 C.陡坡开荒 D.交通建设
12.石质荒漠化发展的后果是( )
A.土地资源的丧失 B.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转变
C.地下水更加丰富 D.耕作方式由水田耕作业向旱地耕作业转变
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四类: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杨树、刺槐等;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沙拐枣等;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
(1)分析聚落B与聚落A相比所具备的区位优势。
(2)为改善生态环境,该区域计划选用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聚落A、B两处附近地区为该区域主要的农牧业区。该区域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调研发现,该区域农牧业区的范围近年来大幅缩减。如果你是该地理兴趣小组的一名成员,你应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给予哪些科学建议,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A
6.C
7.解析:第(1)题,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方面。第(2)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为黑土区年降水量较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以及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人为原因为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造成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第(3)题,采用滴灌技术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且滴灌对土壤的冲刷作用较弱,能够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第(4)题,可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于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0.C
11.C
12.A
13.
(1)聚落B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水资源相对丰富。
(2)有利影响:柠条抗旱性强,固沙效果好。
不利影响: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柠条耗水高,水分利用率低,生态效益低。
(3)改善耕作方式和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生态退耕;合理放牧,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保护草场,发展适应当地干旱环境的特色农业。
人教版 (2019)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38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练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