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导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导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导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 3.1 城市的辐射功能 导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导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1、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
3、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4、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3、说明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 、易于退化且 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 交替、 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 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 ,土地易退化。
4.土地退化
(1)概念:土地出现 、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 化、土壤侵蚀,土壤 、土壤 等。
5.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特点: 、类型多、 。
(2)典型地区
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 ,土层 ,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 ,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 ,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 。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 源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概况
(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 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 地区的过渡地带。
(2)现象变化:气候出现 变化时,就会出现 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变
率 且多以 形式出现在 。
(2)多大风——大风多集中于 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 ,但是降水 ,因此表土层 ,极易遭受大风 。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1)过度开垦:本地区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 ,作物产量逐渐 。
(2)过度放牧:过度放牧的后果是 ,是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3)不合理的 、 、道路建设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 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 、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 发展。
2.综合治理措施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构筑防护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一、单选题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枯草秸秆所起的作用是( )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
2.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
3.沙漠改造后,西瓜长势喜人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温差变大B.土壤保水性变好C.土壤肥力增强D.光照变强
4.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下题。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5.“蚂蚁森林”是国内某线上支付平台推出的一款网络活动:用户通过一些减少碳排放量的行为,可以在平台中养一棵虚拟的树,等该虚拟的树长大后,环保企业等平台合作伙伴会在现实的某个地方种下一棵真实的树。以下行为属于“蚂蚁森林”意义的是( )
A.有利于提高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B.有利于践行高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C.有利于建设资源浪费型社会D.有利于宣传地球卫士奖
6.香樟树是常绿的高大乔木,树径可达3米,树高可达30米,枝繁叶茂,一般生长在长江以南地区。在自然状况下,不同树龄的香樟树下自然生长的杂草数量差异较大。香樟树被很多城市引种为绿化树种,其原因可能是( )
①枝繁叶茂,遮荫效果好②常绿树种,美化环境效果好③落叶较少,清洁工作量较小④树叶茂密,树下光照条件差⑤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经济价值高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7.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 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分布广泛
9.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沙化面积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严重
C.西部地区风蚀严重D.西部草原地区鼠害严重
10.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题。
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
白洋淀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是雄安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基。但近几十年来,注入白洋淀的水量不断减少,湖面不断萎缩,下图为白洋淀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白洋淀属于( )
A.湿地B.林地C.草地D.沙地
12.甲工程对白洋淀的主要作用是( )
A.节能减排B.抵御灾害C.生态补水D.调蓄洪水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部分区域图(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在A_______以西,东部是辽阔坦B_______高原,西部的C是_______盆地。
(2)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该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
(3)解决B、C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一、1.能力弱、难于恢复
2.干湿、农牧、沙漠边缘
3.稳定性较差
4.(1)质量下降
(2)石漠化、盐碱化、肥力下降
5.(1)面积大、分布广。
(2)①陡坡、薄、缓慢、暴雨、石漠化。
②沙尘
二、1.(1)牧区、半干旱
(2)冷暖、干湿、农进牧退
2.(1)大、暴雨、夏季。
(2)、冬春、解冻、稀少、裸露、疏松、侵蚀。
3.(1)下降、降低。
(2)草场退化
(3)开矿、樵采
三、1.(1)保护、恢复
(2)生物、人地和谐
1.C 2.B 3.B
【解析】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枯草秸秆增大地表摩擦,减弱风力,减少蒸发,截留水分,C正确;黏合沙粒主要靠化学黏合剂,A错误;枯草无法汲取地下水,B错误;枯草秸秆插入地下,可以增大下渗,D错误。故选:C。
2.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沙漠土壤化技术比草方格沙障技术难度大,A错误;沙漠土壤化技术利用化学黏合剂快速使沙漠土壤化,成土时间短,B正确;沙漠土壤化技术利用化学黏合剂,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而草方格沙障技术不会产生污染物质,C错误;沙漠土壤化技术技术要求高,使用化学黏合剂,比草方格沙障资金投入较大,D错误。故选:B。
3.沙漠改造后,沙漠土壤化,土壤温差减小,A错误;沙土变土壤后,保水性变好,B正确;沙土变土壤后,土壤肥力并没有太大变化,C错误;沙漠改造后,不能影响光照,D错误。故选:B。
4.B
【解析】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①正确。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②正确。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③正确。热带雨林地区的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比较贫瘠,不是生态系统的优势,④错误。故选: B 。
5.A
【解析】通过日常行动减少碳排放,逐步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A正确。减少碳排放有利于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BC错误。蚂蚁森林与地球卫士奖的宣传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故本题选A。
6.C
【解析】绿化树种往往具有美化环境、遮阴的功能,香樟树枝叶繁茂,遮阴效果好,树下光照条件差。作为常绿树种,不会出现集中落叶的情况,减轻了清洁工作量,①②③④正确。绿化树种更多的表现为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作用较弱,⑤错误。故本题选C。
7.D
【解析】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雨林区人类活动增加,都会对雨林造成破坏,不利于雨林的保护,A、B、C错误;在雨林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D正确。故选D。
8.C 9.B
【解析】8.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大,加上过渡放牧、不合理开矿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A错误,C正确。西部地区降水量和集中程度均不及东部,排除B。黄土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黄土分布较少,排除D。故选C。
9.草原面积广阔不会导致沙化,因为植被可以防风固沙,排除A。西部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B正确。风蚀作用是形成洼地、雅丹、风蚀蘑菇等地貌,不会直接导致沙化,排除C。西部地区沙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与鼠害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B。
10.A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都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正确;工业生产、交通建设、居民生活等不是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BCD错误;故选A。
11.A 12.C
【解析】11.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根据图片可知,白洋淀流域有河流与湖泊,属于湿地。故选A。
12.根据图例可知,甲工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因此其对白洋淀的主要作用是生态补水,C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与节能减排无关,A错误;南水北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灾害,调蓄洪水,但这不是其主要作用,BD错误。故选C。
13.(1) 大兴安岭 内蒙古 塔里木
(2) 干旱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海洋湿润气流难进入
(3)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举例亦可得分);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1)西北地区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图中A是大兴安岭,西部为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C是位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因此本区最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
(3)B为内蒙古高原,C为塔里木盆地,两地荒漠化加剧主要是因人口增速过快,对资源需求超过环境承载力,而出现荒漠化。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工程建设等,破坏植被及河流上游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解决措施首先要从根本上控制人口增长,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恢复植被,同时统筹好河流上、中、下游之间的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6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6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解析),共3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