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题 地理过程类分析 培优学案
展开高三地理 地理过程类分析
一、思维建模
具体的答题思路为: 首先认清地理事物,在头脑中准确的回现整个地理事物形成过程,判断起点到终点经过哪些重要核心环节,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次序(逻辑关系)逐一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述出来。
|
二、例题:
2020年全国卷Ⅱ·金沙江沙金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方法总结:
|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阅读相关材料,分析石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
【合作探究二】阅读相关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三种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1)分别说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
【合作探究三】阅读相关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三种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阶段一:曲流(河曲)的形成过程
阶段二:“曲峡”的形成过程
|
四、真题演练
【2021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图8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6分)
【2021年全国乙卷】圩田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
归纳总结 |
自然地理类试题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地理过程的分析与描述利用自然地理原理既要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的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等用地理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又要不遗漏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缺中间某环节)或a→b→d或b→c→d(缺头)或a→b→c(少尾)。 |
五、课后作业
1.“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数条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图1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图2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1)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太行山“曲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节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江中沙洲上植被稀少。本区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并分析该沙丘的形成过程。(8分)
解题技法08 非选择题解题技法技法(一) 原因分析类-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这是一份解题技法08 非选择题解题技法技法(一) 原因分析类-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大题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培优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大题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培优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点状地理事物,线状地理事物,面状地理事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必练必备 专题十 考点2 区域特征分析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必练必备 专题十 考点2 区域特征分析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