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课前导言,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
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交流物种较少;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哪些事件推动了世界的物种联系?
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世界市场的出现及扩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后所引发的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有人称之为“全球物种大交换”,也有人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只是种植在庭院,供人们观赏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
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玉蜀黍……田家园也多种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宁河县志》五谷……收番麦则多矣。——嘉庆元年(1796年)《华亭县志》玉麦……则处处产之。——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府志》
材料所讲的是何种作物?随时间推移,其种植有何特点?
玉米;由很少种植到遍布全国。
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的推广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一)积极: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一)积极
材料: 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都用于出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作用。
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北美:水稻主要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中国: 玉米等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剩余的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材料: 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何炳棣、陈树平
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
1.美洲:(1)马牛羊繁殖数量远超土地承载能力;(2)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2.明清: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
(二)消极: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有什么特点?
内容:范围:时间: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等)
提高粮食产量,世界人口激增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授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马铃薯,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我是谁,物种交流的特点,镜头穿帮,情境分析,学习聚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民幸福,大国崛起,全球共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背景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美洲物种的外传,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外来物种的侵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