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4145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4145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41452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41452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41452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41452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41452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414528/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得天下,中央行政机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 一 篇章 秦扫六合一统河山
名家史论 秦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向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秦人所以能收成功之利,则(一)他地处西垂,开化较晚,民风较为诚朴。(二)三晋地狭人稠,秦地广人稀,秦人因招致三晋之民,使之任耕,而使自己之民任战。(三)又能奉行法家的政策,裁抑贵族的势力,使能尽力于农战的人民,有一个邀赏的机会,该是其最重要的原因。——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222
材料2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1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泰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 。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秦统一的条件(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概括秦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原因)有哪些?
★征南越:征服了南方越族 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北击匈奴: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材料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直乎? ——《史记.蒙恬列传》
第 二 篇章千古帝王统一大业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你是秦皇,如何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含义: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体现在中央官制的设置。)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具体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须严格服从中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体现在地方官制的设置。)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根据材料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1)称号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2、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保证皇权。
特点:(1)官僚政治: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取代血缘贵族政治。(2)皇权至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军政大权于一身。(3)家国同治:浓厚的家天下色彩,家国同治。一些官职为皇帝专设,为皇家(4)高度集权: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思考:①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二人的主张和论据分别是什么?② 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结合教材指出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
郡:全国分36郡 最高长官称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免。县:郡以下设县 最高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乡、亭、里: 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材料: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最大变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血缘政治)
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只有俸禄,无封地,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相对独立性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钱穆《史学大纲》
高分跨栏: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意义:①高度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②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产生划时代变革;③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贵族政治。
探究:结合材料以及前面所学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邹纪万:《秦汉史》
1、国家版图:2、政治:3、经济社会发展:4、民族国家认同:
扩大了疆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结束了诸侯争霸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的基本格局
加强中华民族各地之间的经济交往联系与社会发展
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交流与交融,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和发展奠基。
第 三 篇章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导致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蕴含深刻统治危机
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第 四 篇章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小组合作:如何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①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修筑陵墓,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②他制定严苛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热之中;③他还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重点背诵:1.秦统一的条件;2.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4.巩固统一的措施;5.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图片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知识点一秦的统一,统一的条件,统一的过程,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研习1郡县制,知识导图,要点记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过程及措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诸卿的职责范围,十里设一亭,郡县制的特点,郡县制的意义,统一车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等奖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统一过程,皇帝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合作探究,大秦陨落,秦的暴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