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 升华和凝华一课一练
展开2.4-2.5 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1.(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下列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的是( )
A.浓雾的散去 B.雾凇的形成 C.雪人的消失 D.樟脑球的变小
2.(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是水循环过程中水常见的三种状态,某同学据此画出了水的三态变化图,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的三种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冰,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是冰,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C.乙是水,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D.丙是水蒸气,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3.(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下列是小明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将液体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凉,是因为酒精液化吸热
B.舞台上的“烟雾”是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形成的
C.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低温度的办法将气体液化的
D.附在草木、屋瓦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变化,下列有关水的物态变化中,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露润绿叶 B.冰雪消融
C.滴水成冰 D.枝头凝霜
5.(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
A.草叶上的露珠 B.屋檐下的冰挂
C.花瓣上的白霜 D.冰棍周围冒“白气”
6.(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吸放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汽化过程
B.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熔化过程
7.(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碘的熔点为114℃。如图甲用水浴法加热,图乙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在两个碘锤中均看见紫色的碘蒸气。关于两个碘锤加热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只有升华 B.甲只有升华,乙有升华和熔化
C.甲、乙都只有熔化 D.甲有升华和熔化,乙只有升华
8.(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大块干冰放入装有少量水的玻璃瓶内,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水很快结成冰,瓶外底部出现了霜。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形成需要吸热 B.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C.“白气”是干冰升华产生的气体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9.(2022·江苏·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期末)为参与学校组织的“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活动,摄影爱好者小丽拍摄了一组生活美景,图中的生活美景属于凝华的是( )
A.晶莹的露珠 B.冰雪消融
C.草叶上的霜 D.河面结冰
10.(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11.(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2.(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13.(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叶子,可有效减慢体内水分的
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固
14.(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15.(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在冬奥会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A.均吸收热量 B.干冰吸收热量,水放出热量
C.均放出热量 D.干冰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
16.(2022·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下雪后,人感到寒冷的可能原因是雪( )
A.升华吸热 B.汽化吸热
C.液化放热 D.凝华放热
17.(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袋降温
B.花瓣露珠
C.美丽雾凇
D.白雪冰凌
18.(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简称碘锤)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的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最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113.7oC,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oC)()
A.用酒精灯外焰直接加热碘锤 B.将碘锤浸入沸水中
C.用手捂住碘锤 D.将碘锤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
19.(2022·江苏·射阳县第六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冬天,龙门山顶上的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春天,龙湾湖里的冰面熔化了,此过程中需要吸热
C.炎热的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D.初夏清晨圣源湖水面上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20.(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22.(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2022·江苏·淮安市浦东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D.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
24.(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25.(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将密封有少量碘颗粒的玻璃泡放进温水中,玻璃泡里很快就会弥漫着淡紫色的气体,是由碘颗粒 _______ 形成的;附着在路边草叶上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 形成的,此过程中要 _______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6.(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实施人工降雨时,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放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很快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空气的温度急剧______(选填“升高”或“下降”),高空处水蒸气就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为雨点落到地面上(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27.(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由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冰晶,此过程中______热量,“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加热升温,将霜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
28.(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生活中处处有物态变化的现象,在下列各空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1)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嘴唇上的水发生了________现象。
(2)舌尖上的美味离不开肉,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3)在浴室洗热水澡时发现卫生间里的玻璃镜面常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现象;
(4)疫情期间,我们经常向双手喷洒酒精进行消毒,喷洒在手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这是酒精发生了________现象。
29.(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小明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了冻豆腐,冻豆腐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里面的水经历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_的物态变化过程。他还发现冰箱内有霜形成,如果把食物放进冰箱时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做,冰箱内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30.(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31.(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2.(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33.(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初秋的清晨,树叶枝头会挂有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太阳升起后,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4.(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方案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方案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_(方案一/方案二)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利于碘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热。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浓雾的散去是由液体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雾凇是水蒸气凝华而成,在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雪人的消失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樟脑球的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选B.
2.D
【解析】
由图知:乙到丙吸热,丙到甲放热,所以乙为固态,丙为气态,甲为液态。乙到丙是升华过程,需要吸热;丙到甲是液华过程,会放出热量;甲到乙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A.将液体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凉,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故A错误;
B.舞台上的“烟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液化石油气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将气体液化的,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故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冰雪消融,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所以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B,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
A.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的冰凌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先熔化后凝固,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棍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飘散在空气中出现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解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由图可知,丙状态到乙状态需要吸热且经过甲状态,说明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
B.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
D.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7.B
【解析】
甲图中,用水浴法加热,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4℃,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升华吸热。乙图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5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也可能直接升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A.将干冰放入水中时,干冰迅速升华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水和周围温度降低,水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错误;
B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D正确;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故选D。
9.C
【解析】
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河面结冰是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解析】
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解析】
A.河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碳粉属于固态,碳蒸气属于气态,据此判断物态变化类型。
黑色碳粉为固体,激光照射时,碳粉吸热直接变为气态的碳蒸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则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解析】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缓水分的蒸发,而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故A正确,BCD错误。
14.A
【解析】
A.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所以这种白雾不是二氧化碳,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干冰常温下直接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不是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无色透明看不到,不是白气,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使环境问吨降低,但常温下空气不会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5.B
【解析】
“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一过程中,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凝固成冰.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16.A
【解析】
下雪后,雪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和升华,而在熔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让空气的温度降低而感觉寒冷,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A
【解析】
A.冰袋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起到降温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花瓣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的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美丽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的冰,故C不符合题意;
D.白雪冰凌是水遇冷放热凝固成的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B
【解析】
AB.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将碘锤用手捂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C
【解析】
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面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吸热温度降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D
【解析】
①金属盘下的水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吸热的是②④,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1.B
【解析】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D
【解析】
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
23.A
【解析】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
BC.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液化和凝华都放出热量;云层越厚,小水珠和小冰晶越多,水珠下落到地面形成雨,小冰晶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所以雨是液化、凝华和熔化过程,液化和凝华放出热量,熔化吸收热量;故BC错误;
D.河水结冰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24.D
【解析】
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是由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二者原理相同。
故选D。
25. 升华 凝华 放出
【解析】
[1]将密封有少量碘颗粒的玻璃泡放进温水中,碘颗粒吸收热量变成淡紫色的碘蒸气,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2][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此过程中药放出热量。
26. 升华 吸收 下降 凝华 熔化
【解析】
[1]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从固态干冰,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叫升华。
[2][3]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迅速下降。
[4]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
[5]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27. 凝华 放出 熔化
【解析】
[1][2]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小冰晶组成的,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3]“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使霜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28. 凝固 凝华 液化 汽化
【解析】
(1)[1]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是嘴唇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粘”是因为嘴唇上的水发生了凝固现象;
(2)[2]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冻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凝结成小冰晶,形成霜,这一种凝华现象;
(3)[3]洗热水澡时,空气中热的水蒸气比较多,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变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4)[4]消毒酒精喷到手上后,会很快变干,是酒精在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了汽化现象。
29. 凝固 熔化 不容易
【解析】
[1][2]豆腐有很多水分,放入冰箱水受冷就会凝固,水凝固时体积要变大;拿出来,凝固的冰晶要熔化,体积减小,所以冻豆腐上有很多小孔。
[3]把食物放进冰箱冷冻时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防止食物中水分的蒸发,冰箱中水蒸气减少,即冰箱内不容易凝华产生霜。
30. 升华 凝华
【解析】
[1][2]黑色碳粉是固态,碳蒸气是气态,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变成碳粉,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31. 凝华 凝固
【解析】
自然界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小的水滴遇“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32. 升华 熔化
【解析】
[1]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2]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遇冷,会由气态凝华为固态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即形成雨。
33. 液化 汽化 内 凝华 放热
【解析】
[1]清晨在树叶枝头和蜻蜓身体上会挂有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3][4][5]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形成“冰花”,这是室内空气中较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所以形成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凝华放热。
34. 方案一 熔化 凝华 放
【解析】
[1][2]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如果用酒精灯加热,碘会发生熔化现象,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用热水加热是为了防止碘发生熔化,能够更好的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3][4]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便于碘受冷放热凝华成碘颗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课时作业,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3.5 光的反射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3.5 光的反射达标测试,共21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