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2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2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2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27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27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27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27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337527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性具体的含义,思维抽象的含义,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从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相关链接,思维活动过程,思维具体,思维抽象的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议题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你对我们学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我们初到一所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一些老师和同学,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1)我们对学校的初次印象有的是对它的教室、宿舍、食堂等,接触一些同学和老师等某一方面具体认识,有的是对校园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对校园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就是感性具体,这些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未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是一种不完全的认识。⑵经过几年的校园生活,现在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体会到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更接近学校的本质。从最初的印象到现在的看法,就是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认识的含义: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2)感性具体的局限性: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对事物的认识不完全。
示例:我们与一个陌生人首次见面,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对方的外貌、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然后通过这些在头脑中会形成关于这个陌生人的比较整体的印象。
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
(1)思维抽象的含义: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请思考:下列认识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①来到一个新地方的初次印象。②小明是一个中学生。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者某种共性的反应,就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在秋天,树叶会变成各种美丽的颜色,如紫色、黄色和红色。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在许多植物的叶子中,有许多天然色素,例如说叶绿素、叶黄素以及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等,树叶的颜色其实就是与这些天然色素的含量、比例的不同息息相关。2.什么是植物呢?科学家经过对各种植物特征的思维抽象,概括出植物的定义。
从整体中抽取一部分,抽取这部分的质的规定性。
示例: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古代,人们一直将雷电神化,误认为是雷神发怒。直至近代,随着富兰克林、法拉第等人的积极探索,并做了大量的实验,才揭示了电的本质,人们才认识到积云所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发生中和并产生火花,这便是雷电现象。
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直观的事物,对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形成反映,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 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 因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知识拓展】:如何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下列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
以自然数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具体事物之间的换位关系
以A、B表示任意自然数,抽象的数量之间加、乘的换位关系
抽象的符号之间的换位关系
从个性中抽取概括出共性
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抽象首先是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
这时的“抽象”是一个名词。
这时的“抽象”是一个动词,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是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这朵花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都被思维舍弃了。
作为上述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抽象,
当我们说“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时
“抽象”又被当作形容词使用。
(2)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①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②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说一说】小明是一个中学生。是一个怎样的思维活动?
这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的思维活动,即思维抽象活动。舍弃了小明的性别、年龄、籍贯、性格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他作为“中学生”的规定性。
(3)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例如:小明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明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成绩有了起色。小明重视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分离分离)
分离、提纯、简略、理想化
分离即在思想上暂时把认识对象从整体的历史联系中剥离出来,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进行考察。
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
万有引力联系时代、历史意义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提纯提纯)
即在思想上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其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在纯态下进行考察。
分离只把两种或多种物质分开,只是把这些物质从混合状态变为分开状态,A是A。B是B,物质总量不变。即由一种混合物分开为多种物质。而提纯是指把需要的提取出来,然后保留所需要的、把杂质或不需要的去掉,让需要的更纯净,即由多变为一,只有A或只有B
分离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各自分离开,不能改变其性质。
而提纯是混合物当中有一种物质,需要用一定的分离方法给他提纯出来,除了需要的这个提纯物质之外,其他的一概不用考虑。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例:恩格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认为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他人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消费。所以,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简略化。
例: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
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即将抽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
④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3)思维抽象的环节
(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理性思维中的一个环节,必然具有所有思维都具有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
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既在思维抽象的目标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又在思维抽象的过程中发挥着纯粹的提炼功能,使得认识对象能够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理想化贯穿其中
(1)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 (2)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 (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²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落体定律。(4)在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思考: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特征?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及对策①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②对策: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议题: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人们也因此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2)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提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阶段。(2)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出来。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
例题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思维发展阶段意义上看,其中的“热闹”与“门道”分别是指( )A.思维抽象与感性具体B.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或思维具体C.规律与本质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
【解析】“热闹”表明看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象,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门道”则是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因此,B正确。
议题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人们早已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以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电磁波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说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历程。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认识发展道路的理解。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是
(1)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特征: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多样性的统一)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楚国从前有个擅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有人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母亲回答:“他的父亲是个游泳的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这位母亲的推理是否是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不是。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这位母亲并非抽取了丈夫和孩子的共性,而只是运用了类比的推理方法。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2)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和规律的认识。
表述某种思维具体需要许多概念,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构成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作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马克思就是经过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1)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商品(2)资本论: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3)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环节,商品——货币——资本等一系列范畴作了深刻的分析,循序渐进,逐步上升,最后形成《资本论》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多样性统一中把握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
【相关链接】: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从多样性统一中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本质
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变化发展的“胚芽”概念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示例: 人们知道磁铁吸引铁屑现象、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法拉第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提出了电动力学,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制造出发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等。
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这种方法是以感性具体为起点,经过抽象的中间环节,要回复到思维中的具体,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
拓展延伸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易混易错】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感性具体是起点;思维抽象是桥梁;思维具体是终点。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议题: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提示: ①人们对水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 ②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中,从而形成感性具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抽象出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形成思维抽象。 ③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的本质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从而形成思维具体的认识。
人们在对水的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通过分析认识到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等,并且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根据认识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分析人们是怎样形成对水的内在本质的认识的。
材料中关于人们对电磁认识发展的介绍,体现了人类对电磁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从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科学家们在猜想、假设、实验等的基础上,发现了电磁的初步规律,形成了电动力学,丰富了电磁理论,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化。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投身于社会实践,利用抽象理论指导发展新技术,推动电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电磁的认识过程不只是从感性具体中抽象共性,而且凭借思维抽象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将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不断深化认识,获得关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完整认识。
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说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历程。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感性具体是起点,思维抽象是桥梁,思维具体是终点。)
注意:马克思关于认识发展道路的表述(教材90页):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等哲学家关于思维划分为不同阶段的理论,将思维运动过程概括为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的“第一条道路”指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第二条道路”指的是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对认识的发展历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谈谈对认识发展道路的理解?
例题2:马克思曾说过:“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对此认识错误的有( )A.第一条道路是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B.第二条道路是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C.这两条道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实现第二条道路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图文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难点理解,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活动过程,思维具体,思维抽象的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理想化贯穿其中,四五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说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探究,探究剖析,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抽象的局限性,思维具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