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 教学设计 教科版2017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3712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3.压缩空气教案设计
展开《压缩空气》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2.发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并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2.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2.通过与他人合作,并比较数据,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空气能应用于生活。
2.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区别水与空气的不同性质。
难点: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教学设计
(一)聚焦
1.教师先出示水与空气的气泡图,回顾水与空气的不同点。
2.让同学复习:水与空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索
[材料准备:两个注射器、一杯水、一支笔、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注射器。
提问:有什么部分组成?(预设:针筒、刻度、活塞)
提问:想一想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猜测:往两个相同的注射器中,抽取10ml空气和水后堵住管口,将活塞向下压,会发生什么变化?出示活动手册,学生进行预测,指导学习如何记录,提示用力不能太大。(视频指导)
3.猜测:往两个相同的注射器中,抽取10ml空气和水后堵住管口,将活塞向上拉,会发生什么变化?出示活动手册,学生进行预测,指导学习如何记录,提示用力不能太大。(视频指导)
4.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感受空气能否被压缩。
5.交流反馈:水和空气能不能压缩?压缩的程度怎么样?
6.研讨: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可以要用恰当的图示方法来表示空气微粒和水微粒——小圆圈。让学生关注颗粒数量、颗粒间隙、颗粒分布三个维度,简单了解空气能被压缩的原因)
(三)拓展
学生观察第29页拓展部分的图,并通过观察演示视频,尝试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接着用纸团堵住注射器,用力压活塞,使管口的纸团射向标志物。
教科版 (2017)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3.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上册3.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3.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