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19、《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复习
1、议论文知识回顾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 、__ 论据_ 、 论证 。
._论点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_论据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_论证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点要__正确____、__鲜明___,有针对性_____。
.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事实 和_道理____。
.论证方法主要有_举例论证_、_道理论证_、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作者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 ,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
虚妄(wang) 墨(mo)守 譬(p1)如 懒惰(duo) 塾(shu)师 停滞(zh1)
盲(mang)从 颉(jie) 颐(y1)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腐(fu)草为萤(y1ng)
4、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
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墨守成规 )
B、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辨伪去妄)
C、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不攻自破)
D、没有事实根据的。( 虚妄)
二、问题导学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证
明
分论点: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分两个部分:一(第1、2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二(3—6段)阐明中心论点。
第一层(3-5):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二层(6):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合作探究
本文的结构层次,小组合作完成。
四、展示点评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完善。
五、课堂巩固
根据提纲,再次梳理课文思路。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
一、 预习复习
1、说说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教师补充: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是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
二、问题导学
1、课文第一、二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2、读第三段思考:
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4、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提示: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1)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5、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6、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分论点?怎样论述的?
承上启下,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后,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首先作道理论证: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惰性的表现,是不能治学的,只有在不断发问中,学问才会丰富起来(“反面”—“正面”)。其次举例论证:戴震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再次,从正面阐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疑的态度,又从反面阐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这样,有力的论述分论点。
教师归纳中心,总结课文: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三、合作探究
关于论证方法及作用,小组合作交流。
四、展示点评
个别回答,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五、拓展延伸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口头论述观点的能力。我鼓励学生对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评论,课上学生演讲,让他们有了更多进行逻辑思维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水平能得到充实和提高。
17、《怀疑与学问》学案
[学习目的]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一、基础训练
1、议论文知识回顾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___ 、 。
._ 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_ 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____ 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点要_ __、__ ___,__ ___。
.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和___ __。
.论证方法主要有_ _、_ _、 、 。
2、作者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 ,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为加横线的字注拼音。
虚妄 墨守 譬如 懒惰 塾师 停滞
盲从 颉 颐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腐草为萤
4、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
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
B、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
C、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D、没有事实根据的。( )
二、能力训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3、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4、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分论点?
三、拓展训练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作文链接——选自八(1)班张雨萱的作文《从今天开始》
结尾:或许昨日,还在为学校汇演而苦恼,从今天开始,得生气勃勃;或许昨日,还在为脸庞胎记而低头做事,从今天开始,须昂首挺胸;或许昨日,还在为班长的行为而埋怨,从今天开始,应充满感激。昨天早已过去,忘掉所有不愉快,一切从今天开始,今天才是最重要的!路旁的花儿依旧开放,但它已不再悲凉,从今天开始,她已不再孤独,心儿像开满鲜花的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理解探究我能行,合作释疑我展示,探讨研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归纳小结,当堂测评,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归纳小结,当堂测评,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