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高中化学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
展开第二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7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 D )
解析:A选项,CO2分子中3个原子共线,为直线形,故A项错误;B项是p-pπ键电子云模型,故B项错误;C项中砷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2.下列有关化学键知识的比较肯定错误的是( C )
A.键能:C—N<C===N<C≡N
B.键长:I—I>Br—Br>Cl—Cl
C.分子中的键角:H2O>CO2
D.相同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键能:σ键>π键
解析:C、N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三键键能最大,单键键能最小,A项正确;原子半径:I>Br>Cl,则键长:I—I>Br—Br>Cl—Cl,B项正确;H2O分子中键角是105°,CO2分子中键角是180°,C项错误;相同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σ键的键能比π键的大,D项正确。
3.下表中各粒子、粒子对应的立体结构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D )
选项 | 粒子 | 立体结构 | 解释 |
A | 氨基负离子(NH) | 直线形 | N原子采用sp杂化 |
B | 二氧化硫(SO2) | V形 | S原子采用sp3杂化 |
C | 碳酸根离子 (CO) | 三角锥形 | C原子采用sp3杂化 |
D | 乙炔(C2H2) | 直线形 | C原子采用sp杂化且C原子的价电子均参与成键 |
解析:NH中N原子采用sp3杂化,且孤电子对数为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A项错误;SO2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数+孤电子对数=2+×(6-2×2)=3,含孤电子对数为1,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2杂化,结构为V形,B项错误;CO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4+2-3×2)=3,不含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2杂化,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项错误;C2H2中C原子采用sp杂化,且C原子的价电子均参与成键,所以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D项正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互为镜像,且分子组成相同,性质也相同
B.由酸性FCH2COOH>CH3COOH,可知酸性ClCH2COOH>CH3COOH
C.共价键都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都可以绕键轴旋转
D.除HF外,其他卤化氢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是因为氢键的键能逐渐增大所致
解析: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其结构不同,性质也有所不同,A错;由提示可知,B项中F原子的存在使得酸性增强,故同族元素的Cl也有类似的作用,B正确;s轨道与s轨道发生电子云重叠形成的共价键没有方向性,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不能旋转,故C错;在卤素氢化物中,只有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D错。
5.已知HNO3、H2SO4的结构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NO、SO的立体构型分别为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
B.HNO3、H2SO4分子中N、S的杂化类型分别为sp2、sp3
C.等物质的量的NO、SO含σ键个数之比为2∶3
D.HNO3、H2SO4都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
解析:双键中含1个σ键,等物质的量的NO、SO含σ键个数之比为3∶4。
6.PH3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能比N—H键能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C )
A.PH3分子呈三角锥形
B.PH3分子是极性分子
C.PH3沸点低于NH3的沸点,因为P—H键能小
D.PH3稳定性低于NH3,因为N—H键能大于P—H键
解析:PH3与NH3空间结构相同,因中心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均为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故A、B项正确;PH3的沸点低于NH3,是因为NH3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C项判断错误;PH3的稳定性弱于NH3,是因为N—H键能大于P—H键,D项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有机物CH2===CH—CH3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有sp3和sp2,分子中含有1个π键和6个σ键
B.CO和N2的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均相等,故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C.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已知Zn2+的4s轨道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杂化轨道,则[ZnCl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解析:双键两端的C原子均采取sp2杂化,甲基中的C原子采取sp3杂化,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8个σ键和1个π键,A项错误;CO和N2互为等电子体,某些性质相似,B项错误;COCl2的结构为,由此可知,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项错误;由CH4的空间结构可判断[ZnCl]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D项正确。
8.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E五种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A与B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B、A2B
B.E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C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低
C.D在过量的B2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DB2
D.A与E形成的化合物分子AE4是极性分子
解析:由所给部分元素周期表可知A、B、C、D、E五种元素分别是C、O、F、S、Cl。C与Cl形成的化合物CCl4为非极性分子。
9. “冰面为什么滑?”,这与冰层表面的结构有关(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好,高温下也很难分解
B.第一层固态冰中,水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C.第二层“准液体”中,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
D.当高于一定温度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连接的氢键断裂,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使冰面变滑
解析:水分子的稳定性好,是由水分子内氢氧共价键的键能决定的,与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无关,A错误;固态冰中,1个水分子与周围的4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接,从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B正确;“准液体”中,水分子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所以1个水分子与少于4个的水分子间距离适合形成氢键,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C正确;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连接的氢键被破坏,使一部分水分子能够自由流动,从而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造成冰面变滑,D正确。
10.下列模型分别表示C2H2、S8、SF6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32 g S8分子中含有0.125 mol σ键
B.SF6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C.1 mol C2H2分子中有3 mol σ键和2 mol π键
D.C2H2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对共价键的分类掌握不牢固,错选B、D。1 mol S8分子中含有8 mol σ键,因此32 g S8分子中所含σ键为×8=1 mol,A项错误;根据SF6的结构模型可知,SF6是由S—F极性键构成的,B项错误;单键为1个σ键,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因此1 mol乙炔中含有3 mol σ键和2 mol π键,C项正确;C2H2分子中所含的碳碳三键是非极性键,D项错误。
11.X、Y、Z、Q、E、M六种元素中,基态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Y的基态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Z元素的某同位素原子常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Q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E的阳离子通常存在于硝石、明矾和草木灰中,M的原子序数比E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EYQ4中阴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B.X、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X<Y
C.ZO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D.MZ2仅含离子键,可用于制备乙炔
解析: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的元素X是Be;Y基态原子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则Y为B元素;14C通常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Z是碳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硝石、明矾和草木灰中均含有的阳离子是K+,则E、M分别是K、Ca。BF离子中B原子有4对价电子,所以B是sp3杂化,A项错误;Be的2s轨道为全充满,故其第一电离能大于B,B项错误;CO中碳原子的价电子对数是3,碳原子为sp2杂化,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C项正确;CaC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项错误。
12.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的相关标注正确的是( D )
选项 | 分 子 式 | 中心原 子杂化 方式 |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
A | SO2 | sp | 直线形 | 直线形 |
B | HCHO | sp2 | 平面三角形 | 三角锥形 |
C | NF3 | sp2 | 四面 体形 | 平面三角形 |
D | NH | sp3 | 正四面体形 | 正四面体形 |
解析:SO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呈平面三角形,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A项错误;HCHO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呈平面三角形,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B项错误;NF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呈四面体形,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C项错误。
13.顺铂[Pt(NH3)2Cl2]是1969年发现的第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碳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属于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结构如图所示,其毒副作用低于顺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碳铂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顺铂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
C.碳铂分子中sp3杂化的碳原子与sp2杂化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2∶1
D.1 mol 1,1-环丁二羧酸含有σ键的数目为12NA
解析:根据碳铂的结构简式可知,有sp3杂化的碳原子,属于四面体结构,因此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A错误;顺铂分子中N有3个σ键,一个配位键,因此杂化类型为sp3杂化,B错误;碳铂分子中sp3杂化的碳原子有4个,sp2杂化的碳原子有2个,即数目之比为2∶1,C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1,1-环丁二羧酸的结构简式为,补全碳环上的氢原子,可得1 mol此有机物含有σ键的数目为18NA,D错误。
14.第ⅤA族元素的原子R与A原子结合形成RA3气态分子,其立体结构呈三角锥形。RCl5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RCl5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键角(Cl—R—Cl)有90°、120°、180°几种
C.RCl5受热后会分解生成分子的空间结构呈三角锥形的RCl3
D.分子中5个R—Cl键的键能不都相同
解析:R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5对共用电子对,所以RCl5 中R达10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从RCl5的分子结构图可知键角,B正确;RCl5+Cl2↑,C正确;R—Cl有两类键长可知键能不完全相同,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8分)
15.(12分)已知A、B、C、D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其他3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B原子的L层p能级中有5个电子;C是周期表1~18列中的第14列元素;D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能级中有一对成对电子。请回答:
(1)A与C形成的简单共价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SiH4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 sp3 ,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正四面体 ,是 非极性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B与C比较,电负性较小的是 Si (填元素符号)。
(3)D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Ⅷ 族,D2+的结构示意图是 ,它的+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 。
(4)A与B形成的化合物极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HF与H2O都是极性分子,HF与H2O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
解析:B原子的L层p能级中有5个电子,则B为F元素;D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能级中有一对成对电子,D为26号元素Fe;C是周期表1~18列中的第14列元素,原子序数在9~26之间,所以C为Si元素;A与其他3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所以A为H元素。
(1)H与Si形成的简单共价化合物的分子式是SiH4;价电子对数为4,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sp3;无孤电子对,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形,是非极性分子。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F与Si比较,电负性较小的是Si。
(4)H与F形成的化合物极易溶于水,其原因是HF与H2O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16.(12分)氯吡苯脲是一种常用的膨大剂,其结构简式为,它是经国家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1)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1 。
(2)氯吡苯脲晶体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2、sp3 ,羰基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2 。
(3)查文献可知,可用2-氯-4-氨基吡啶与异氰酸苯酯反应,生成氯吡苯脲,其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每生成1 mol氯吡苯脲,断裂 NA 个σ键,断裂 NA 个π键。
(4)膨大剂能在动物体内代谢,其产物较为复杂,其中有H2O、NH3、CO2等。
①请用共价键知识解释H2O分子比NH3分子稳定的原因为 H—O键的键能大于H—N键的键能 。
②H2O、NH3、CO2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别是 V形、三角锥形、直线形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 sp3、sp3、sp 。
解析:(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氯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5,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为1。(2)根据氯吡苯脲的结构简式可知,有2个氮原子均形成3个单键,孤电子对数为1,属于sp3杂化;剩余1个氮原子形成1个双键和1个单键,孤电子对数为1,是sp2杂化;羰基碳原子形成2个单键和1个双键,为sp2杂化。
(3)由于σ键比π键更稳定,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断裂的化学键为异氰酸苯酯分子中的N===C键中的π键和2-氯-4-氨基吡啶分子中的N—H键。(4)①O、N属于同周期元素,O的原子半径小于N,H—O键的键能大于H—N键的键能,所以H2O分子比NH3分子稳定。②H2O分子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4,孤电子对数为2,所以为V形结构,O原子采用sp3杂化;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4,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为三角锥形结构,N原子采用sp3杂化;CO2分子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2,不含孤电子对,所以是直线形结构,C原子采用sp杂化。
17.(12分)X、Y、Z、M、Q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结构或性质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 结构或性质信息 |
X | 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
Y |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 |
Z | 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固体,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M | 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基态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
Q | 其与X形成的合金为目前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 |
(1)Q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Ar]3d64s2(或1s22s22p63s23p63d64s2) 。
(2)比较Y元素与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N > O (填元素符号);X和Z形成的化合物XZ2为一种液体溶剂,其分子中的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 1∶1 ,该化合物 难 溶于水(填“易”或“难”)。
(3)Y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中含有 极性 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下同),是 极性 分子,该氢化物易液化,其原因是 氨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
(4)M的气态氢化物和氟化氢相比(填写化学式,并从微粒间作用力的角度分析原因),稳定性强的是 HF ,其原因是 H—F键的键能大于H—Cl键 ;沸点高的是 HF ,其原因是 HF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
解析:根据题意推知X、Y、Z、M、Q分别是C、N、S、Cl、Fe元素。
(1)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2)N原子的2p能级是半充满状态,较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N>O。X和Z形成的化合物XZ2为CS2,根据结构式S===C===S,可知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1,且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判断CS2难溶于水。
(3)Y的最简单氢化物为NH3,N—H键是极性共价键,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氨气易液化的原因是氨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4)由于H—F键的键能大于H—Cl键,故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由于HF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故其沸点比HCl的高。
18.(8分)根据下列数据回答问题:
化学键 | Si—Si | C—C | C===C | C≡C | N—N | N≡N | P—P |
键长(pm) | 235 | 154 | 133 | 120 | 148 | 116 | 228 |
(1)试推测:C—Si键长范围为 大于154,小于235 、N===N键长范围为 大于116,小于148 。
(2)试从键长的角度解释,为何C原子间能形成C===C、C≡C,N原子间也可形成N===N、N≡N,而Si和P均难形成稳定的Si===Si、Si≡Si、P===P、P≡P键?
Si—Si、P—P_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
(3)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表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化学键 | C—C | C—H | C—O | Si—Si | Si—H | Si—O |
键能 /kJ·mol-1 | 356 | 413 | 336 | 226 | 318 | 452 |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C—C键和C—H键较强,所以形成的烷烃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小,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形成 。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
19.(14分) A、B、C、D、E为短周期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其中D原子的L电子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同,并且无空轨道;B原子的L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与D相同,但还有空轨道;D与E同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一种化合物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化学式为 NH3 ,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 ,A分别与B、C、D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H2O2、N2H4、C2H4 (填化学式,任意写出三种)。
(2)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根离子是 NO、NO、CO (填化学式,下同);酸根离子呈三角锥形结构的是 SO 。
(3)BA4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正四面体形 ;根据电子云重叠方式的不同,该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为 σ键 。
(4)B的一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其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 3∶2 。
解析:由“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可知A是H元素;由“D原子的L电子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同,并且无空轨道”可知D是O元素;由“B原子的L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与D相同,但还有空轨道”可知B是C元素;由“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C是N元素;由“A、B、C、D、E为短周期元素”和“D与E同族”可知E是S元素。
(1)H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一种化合物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化学式为NH3,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H分别与C、N、O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H2O2、N2H4、C2H4等。
(2)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根离子是NO、NO、CO;酸根离子呈三角锥形结构的是SO。
(3)CH4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根据电子云重叠方式的不同,该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为σ键。
(4)B的一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该氢化物的分子式为C2H2,结构式为H—C≡C—H,其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