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学生通过现实事物的特征,结合杨花、子规、明月的描写理解其象征意义。3. 读懂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有《李太白全集》。
最“浪”的诗人——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浪”起来,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他出生在托克马克(唐时碎叶城),虽距长安十万八千里,但从途中可看出,他几乎走遍了大唐所有风景区,还真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李白是一位真正具有诗、酒和远方的伟大诗人
绝句,又称截句、绝诗、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炼。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按字数划分,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题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及人物对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 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 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歌鉴赏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这句话都描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写“杨花落尽”,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子规”,即杜鹃/布谷鸟,叫声犹如“不如归去”。传说蜀帝杜宇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声音凄切,直至啼血。故古人常借子规抒发悲苦哀怨之情。例如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 “子规啼”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内心如滴血一般。③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歌鉴赏
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如柳、长亭、雁、落花、梧桐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哪个词可以看出被贬谪之地的偏远?“闻道”二字有什么作用?
“过五溪”——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表达作者听闻消息时的惊讶与惋惜。
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的西边。
这首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伴随王昌龄赴远方。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话共有几层深意?
这句话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共有三层: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话。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明月人格化,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不仅表现出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还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牵挂关切的思想感情。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诗人抒情言志时,有时把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的事物,仿佛客观事物同样具有人的情感和性灵,并与作者在感情方面是交流的、共鸣的。如: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劝勉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构梳理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闻道:震惊,痛惜过五溪:偏远,艰难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随君:时刻相伴直:不停留——急切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1.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 2.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 。3.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 , 。 4.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5.而“ ”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⑴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⑵后两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⑶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选取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答案】后两句诗歌寄情于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想象,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答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图文课件ppt,共3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评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标题解说,《赠汪伦》,初读诗歌感受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文体知识,诗词诵读,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