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2845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2845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展开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让新旧知识碰撞产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认知驱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2.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让学生掌握速算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让学生掌握速算方法。
难点:掌握速算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法
1.提问导入,引起悬念。
(1)教师出示:□□×11=,让学生确定另一个乘数(两位数),成为一道两位数与11相乘的算式,教师很快地说出这道乘法算式的积。如:
生:18乘11。
师:18×11=198。
生:23乘11。
师:23×11=253。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到算得这么快,这结果不会是错的吧?
(2)学生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结果。
(3)学生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
2.亲身体会,探索研究。
(1)教师板演: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式子的计算过程:
①积是怎么得来的?
②积与第一个乘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师生共同小结: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
相同,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和。
二、“头相同、尾互补”型乘法速算法
师:两个数之和等于10,则称这两个数互补。在整数乘法运算中,常会遇到像72×78,26×86等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或互补,或被乘数与乘数的个位数字相同或互补的情况。72×78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互补,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相同、尾互补”型*6×86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互补、个位数字相同,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互补、尾相同”型。计算这两类题目,有非常简捷的速算方法,分别称为“同补”速算法和“补同”速算法。
【例1】(1)76×74= (2)31×39=
分析与解:本例两题都是“头相同、尾互补”类型。
(1)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
76×74=(70,6)×(70+4)
=(70+6)×70+(70+6)×4
=70×70+6×70+70×4+6×4
=70×(70+6+4)+6×4
=70×(70+10)+6×4
=7×(7+1)×100+6×4
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速算式:
(2)与(1)类似可得到下面的速算式:
由例1看出,在“头相同、尾互补”的两个两位数乘法中,积的末两位数是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不够两位时前面补。,如1×9=09),积中从百位起前面的数是被乘数(或乘数)的十位数与十位数加1的乘积。“同补”速算法简单地说就是:
积的末两位是“尾×尾”,前面是“头×(头+1)”。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到的15×15,25×25,…,95×95的速算,实际上就是“同补”速算法。
三、深化学习,巩固提高。
1.及时反馈。(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11= | 32×11= | 52×11= | 71×11= |
63×11= | 45×11= | 81×11= | 57×11= |
(1)让学生通过实践,再次发现问题:在57×11这个式子中,5+7=12,应该怎么办?
(2)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交流心得体会。
(3)得出结论:满十进一。
2.深化发展,发散思维。
67×11= | 78×11= | 48×11= | 69×11= |
93×11= | 9×11= | 32×22= | 43×33= |
(1)问题出现:
①99×11=,满十进一”后百位上又满了十,怎么办?
②32×22和43×33的第二个乘数变化了,又怎么办?
(2)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研究发现。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一、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法
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第一个乘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乘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和。
二、“头相同、尾互补”型乘法速算法
积的末两位是“尾×尾*前面是“头×(头+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参照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由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情况可知,大部分同学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交流,从而摸索出规律,并进而掌握规律,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总体说来,本节课是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苏教版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自学,小组合学,小组展学,练习拓展,总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探究有趣的乘法计算,本课总结,拓展研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