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 厘米、分米、米教案
展开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尺子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极少数孩子会测量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印象,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尺、纸条、图钉、小棒、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想看吗?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片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多媒体播放:《阿福做新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有趣的动画片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思考衣服做小的原因,为学习新知设置了悬念,吸引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观察的真仔细,师傅的柞大,徒弟柞小,结果衣服做小了。帮他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能比较准确的把阿福的衣服做好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
师: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长度通常用尺子。
2、认识刻度尺
师:小朋友的尺子是什么样的?请你赶快把它拿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好吗?
学生观察自己的厘米尺。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厘米尺吗?
教师用课件展示厘米尺的放大图,同时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尺:
(1)刻度线
(2)数字
(3)厘米尺上标注的“厘米”或“cm”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这个新朋友,也就是人们统一规定的长度单位。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在自己的小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
(3)建立1厘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教师分步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活动:
① 同桌两人以厘米尺上的1厘米为标准,互相比画1厘米;
② 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
③ 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④ 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尺子上、从生活中找1厘米,并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过程中体验1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在脑子中建立对1厘米的感性认识,由易到难,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学生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4、用厘米量
师:我们认识了尺子,也认识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那我们能不能用尺子来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呢?
(1)测量纸条的长度
教师分步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两人一组商量怎样量出纸条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量纸条的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师:注意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就是几厘米。
(3)辨析:观察小军和小刚他们是怎样测量的,他们量的对不对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测量纸条的方法,以及辨析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物体的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三、 实际操作,巩固新知
1、读尺(第4页的“做一做”,并扩充)
师:你能从尺子上看出下列物体的长是多少厘米吗?(播放课件)
2、估测(练习一第1题)
师:你能估出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吗?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估、量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估的结果与实际量的比,怎样?如果估的太不准确,应该怎样调整?
3、断尺
咱们都成功了,可小强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你能用这把尺子量出彩条的长度吗?谁来帮帮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认一认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使估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四、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延伸作业: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棒,回家之后,量一量自己身体的部位,如:身高、脚长、手长等。每年量一次,做好记录,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观察自己的成长变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互相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cm)
刻度线 1厘米
刻度 2厘米
0刻度(起点) 1拃
课后反思: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开始,虽然厘米的概念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厘米的概念是比较抽象和陌生的。这节课,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针对二年级小学生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通过“阿福的新衣做小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产生认识尺子、认识厘米的强烈愿望。
二、提供实践活动,增强感性认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活动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在认识1厘米时,我借助1厘米的小棒,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比一比等操作,亲身体验、感受1厘米的长度。为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我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帮助建立1厘米的表象。当学生交流食指宽度大约1厘米时,我适时强调这是我们身上的一把尺子,当忘记1厘米有多长时,可以随时看看,巧妙地将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引导自主体验,倡导探究学习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主动探究答案。课堂上,我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小棒体验1厘米长度,用直尺测量彩条的长度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体会和归纳测量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感知能力。
四、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生潜能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把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发现着学生的发现,惊喜着学生的惊喜,借助师生间、生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大家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1厘米”,“对呀,科学家就是这样发明出尺子的” ,“同学们真聪明,自己研究出尺子的测量方法”,“ 大家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仅帮小强成功解决了问题,还总结发现了一个好方法。”等,这些鼓励性话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情感得以满足,潜能得以发掘,课堂上处处跳跃着思维的火花。
小学冀教版一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冀教版一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生分析,导入,学情展示,归纳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一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一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共5页。
小学冀教版一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冀教版一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初识线段,直观感受,认识线段,回归生活,体验线段,实践操作,感悟画法,多种方法,深化认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