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雨是天空的使者,大地的精灵,文人笔下的宠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春色乍现的惊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诗人淡淡的离愁;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遥远的思念。
那么,在当代作家汪曾祺的笔下,雨又有怎样的情致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汪老先生走进昆明,欣赏《昆明的雨》。(板书)
二、自学检测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辟邪(bì xié) 鲜腴 (yú) 篱笆 (lí) 逛(guàng)
晕倒(yūn dǎ) 深褐(hè) 吆唤(yā) 缅甸(miǎn)
黄焖鸡(mèn) 绿釉 (yòu) 密匝匝(zā) 苔痕(hén)
鸡枞 (zōng) 炽红 (chì)
2.解释下面的词语。
骨朵儿:指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饱涨:很饱满。
鲜腴:新鲜肥美。
晕倒:昏迷倒下。
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背景链接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至今都是非常感人或是具有深刻影响的,它已成为昆明文化的一项具有深厚意义的地域文化。
三、初读课文,走进雨中景
1、朗读课文,走进雨中景
2、文章的标题是昆明的雨,请同学们看看那句话直接表明了汪曾祺先生对雨的态度?
“我想念昆明的雨。”
3、“昆明的雨”有什么值得想念的地方?作者所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请同学们拿起你的笔,默读课文,圈出关键词。
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白兰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送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小酒店喝酒。(板书)
4、文中写的这些景、人、事和昆明的雨有关吗?
仙人掌生命之顽强,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与朋友德熙的小酌是在躲雨中,为同学宁坤画的画体现的是昆明雨季的特色。
汪曾祺先生在雨的背景下,写到了雨季里那些微不足道的景物,那些不经意的人事,虽然有点“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感情线索——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思念。这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板书)的特点。
5、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文章开篇点题,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先写昆明的“雨季”,从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体感受”,再到对昆明雨季的赞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再写“雨季的果子”和“雨季的花”,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最后写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醉人境界。这一切都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四、课后作业
1、仔细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课下搜集阅读《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进一步体会汪老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昆明的雨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情味,品读语言,体悟情味,知人论世,感悟情怀,总结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难点,手法,内容,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说“平常”,细读文本,品“平淡”,由文及人,悟“有味”,自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