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复习试卷(三)
展开2022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复习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发酵过程中某些菌种使牛奶中的部分蛋白质分子被分解成小分子
B.海水制金属镁
C.用75%酒精杀菌消毒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
2.(3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Ca2+: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B.H2:2个氢原子
C.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D.铁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6:
3.(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4.(3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交叉等关系。下列关系表示错误的是( )
A.
B.
C.
D.
5.(3分)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图是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图是在某一密闭的装置内点燃白磷
C.图是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图是分别向相同的CuSO4溶液(足量)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
6.(3分)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现向圆底烧瓶a、b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两种固体,同时滴加10mL的稀盐酸(足量)。观察到在U形管中左边液面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最终左右两边液面高度相平。则a、b中加入的固体分别是下列四组物质中的( )
a
b
A
1g锌
1g铁
B
1.06g碳酸钠固体
0.84g碳酸氢钠固体
C
1g碳酸钠固体
1g碳酸氢钠固体
D
0.65g锌
0.56g铁
A.A B.B C.C D.D
7.(3分)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碳酸钙与硫酸铜、硫酸亚铁不发生反应;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均易溶于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
B.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沉淀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C.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沉淀2一定是纯净物
D.若溶液1呈无色,则溶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
8.(3分)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加热25.0g胆矾的过程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图中最后剩余物质为纯净物),请仔细分析如图后判断以下几种说法:
(1)变化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胆矾失水的温度范围为30℃~380℃
(3)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胆矾经历5次脱水过程
(4)1000℃时,得到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O
(5)1000℃之后,可能发生了以下的化学变化:4CuO2Cu2O+O2↑
(6)当固体质量变化到16.0g时,此时的固体物质是纯净物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9.(8分)人体中质量分数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图表示部分元素在人体中的质量分数及有关元素信息。
(1)图1中钙元素为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图2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
(3)以铁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生铁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4)钾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超氧化钾(K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5分)t℃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坐标图中两直线相交于P点)。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溶剂前, (填“甲”或“乙”)是饱和溶液;
(2)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t℃时, (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更大;
(4)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B.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相同的温度,析出甲的质量大于乙
C.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溶剂,析出甲的质量小于乙
D.用固体乙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乙溶液,主要的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混匀
E.P点表示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11.(6分)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一亿部,已知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 。
(3)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下同),为了更好的实现金属资源的回收,某同学向该溶液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镁粉并等待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渣和滤液,观察到滤液呈无色,滤渣中可能含有 ,滤液中可能含有 。
12.(5分)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和铜粉的碱式碳酸铜样品,为测定其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并回收铜粉,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尾气经过收集处理,不考虑气体经过溶液时带走水蒸气的情况)
已知:(1)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2)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m1。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关闭弹簧夹K2、打开K1和K3,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关闭K1和K3。分别称量、记录装置B、C的质量(包含药品),按图示顺序连接好实验装置。
Ⅱ.打开弹簧夹K3,给碱式碳酸铜样品加热,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停止加热,并打开K1,通入氮气直至装置冷却至室温。
Ⅲ.关闭K1和K3,称量、记录A中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分别称量、记录装置B、C增加的质量。
Ⅳ.连接好装置后继续进行实验。打开K2和K3,通入CO一段时间后,点燃A处的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灯,关闭K2,打开K1,继续通入氮气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称量、记录装置B、C再次增加的质量,以及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步骤Ⅲ中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
步骤Ⅲ中装置B增加的质量
步骤Ⅲ中装置C增加的质量
步骤Ⅳ中装置B再次增加的质量
步骤Ⅳ中装置C再次增加的质量
步骤Ⅳ中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
质量
m2
m3
m4
0
m5
m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的药品是 。
(2)步骤Ⅳ中硬质玻璃管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该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用m1~m4中相关数据的代数式表示)。若没有装置D,样品中铜粉的质量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样品中铜粉的质量为m2﹣m6
B.实验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4+m6
C.样品中水的质量为m4﹣
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可表示为m2﹣m6++或++
E.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为m6﹣m1
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反应一段时间后,学习小组对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查阅了相关资料:铁粉(黑色),Fe2O3(红棕色)、FeO(黑色)、Fe3O4(黑色)。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验证了FeO不存在,然后对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铁粉
猜想二:只有Fe3O4
猜想三:铁粉和Fe3O4的混合物
学习小组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 不成立。
(2)通过实验测得,34.4g黑色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0.2g H2,说明猜想 成立。
(3)另取34.4g黑色固体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8.0g,请计算在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22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复习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发酵过程中某些菌种使牛奶中的部分蛋白质分子被分解成小分子
B.海水制金属镁
C.用75%酒精杀菌消毒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牛奶发酵过程中某些菌种使牛奶中的部分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海水制镁有新的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酒精杀菌消毒是酒精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3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Ca2+: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B.H2:2个氢原子
C.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D.铁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6:
【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进行分析;
B、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C、根据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表示的含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所以Ca2+: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B错误;
C、硫离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铁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6,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催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烧杯中试管外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两支试管中其它条件相同,第一支试管的铜能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只与氧气接触,根据是否锈蚀,可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4.(3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交叉等关系。下列关系表示错误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浓溶液和稀溶液关系进行解答;
B、根据氧化物概念进行解答;
C、根据化学反应包含分解反应进行解答;
D、根据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表示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关系表示正确;
B、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而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关系表示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氢气燃烧是物质与氧反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相交的关系,不是包含关系关系,关系表示错误;
D、混合物包含空气,空气含有稀有气体,关系表示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掌握各种反应反应类型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3分)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图是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图是在某一密闭的装置内点燃白磷
C.图是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图是分别向相同的CuSO4溶液(足量)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
【分析】A、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两种金属和硫酸铜的 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的质量会不断增加,起始时溶液的质量不为零,当溶液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当冷却到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因此气压比原来的还小,错误;
C、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可得24份质量的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铝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Al+H2SO4=Al2(SO4)3+3H2↑,可得54份质量的铝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即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18份,即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铝比镁多,错误;
D、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可以得出加入65份质量的锌,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大,反应完后,溶液的质量不变,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可以得出加入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减小,当反应完全后,溶液的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图像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6.(3分)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现向圆底烧瓶a、b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两种固体,同时滴加10mL的稀盐酸(足量)。观察到在U形管中左边液面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最终左右两边液面高度相平。则a、b中加入的固体分别是下列四组物质中的( )
a
b
A
1g锌
1g铁
B
1.06g碳酸钠固体
0.84g碳酸氢钠固体
C
1g碳酸钠固体
1g碳酸氢钠固体
D
0.65g锌
0.56g铁
A.A B.B C.C D.D
【分析】圆底烧瓶a、b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两种固体,再各滴加10mL的稀盐酸(足量)。U形管中左边液面先上升,说明开始反应时在相同时间内右端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度快,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最终左右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说明两端产生的气体相同。
【解答】解:圆底烧瓶a、b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两种固体,再各滴加10mL的稀盐酸(足量)。U形管中左边液面先上升,说明开始反应时在相同时间内右端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度快,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最终左右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说明两端产生的气体相同。
A、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不相等,因此最终两端不相平,故A错误;
B、a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再生成氯化钠,而b瓶碳酸氢钠加入盐酸后立即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开始时右端液面下降,左端液面先上升,当反应完毕后1.06g碳酸钠和0.84g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故液面相平,B正确;
C、根据B的分析,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不同,最终液面不相平,故C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反应开始时,相同时间内锌产生氢气多,左侧液面下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化结合的题目,考查气体的变化引起压强的变化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量较大。
7.(3分)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碳酸钙与硫酸铜、硫酸亚铁不发生反应;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均易溶于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
B.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沉淀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C.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沉淀2一定是纯净物
D.若溶液1呈无色,则溶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
【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显浅绿色,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镁难溶于水,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镁的活动性比铁、铜强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显浅绿色,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镁难溶于水,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镁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A、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加足量水得沉淀1,向沉淀1中加入稀盐酸得到气体1、溶液2和沉淀2,说明沉淀2和沉淀1中一定有铜,则原固体中含有镁粉和硫酸铜,若气体1为纯净物,可能为氢气,也可能为二氧化碳,则原固体X中可能有碳酸钙,故A错误;
B、若气体1为混合物,所以气体1一定是二氧化碳、氢气,沉淀1中可能含有碳酸钙、铁、铜,可能含有碳酸钙、镁、铁、铜,故B错误;
C、若溶液2呈浅绿色,沉淀1中含有铁、铜,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的稀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沉淀2是铜,一定是纯净物,故C正确;
D、若溶液1呈无色,固体粉末X中含有硫酸铜、镁,溶液2中可能会有Mg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8.(3分)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加热25.0g胆矾的过程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图中最后剩余物质为纯净物),请仔细分析如图后判断以下几种说法:
(1)变化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胆矾失水的温度范围为30℃~380℃
(3)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胆矾经历5次脱水过程
(4)1000℃时,得到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O
(5)1000℃之后,可能发生了以下的化学变化:4CuO2Cu2O+O2↑
(6)当固体质量变化到16.0g时,此时的固体物质是纯净物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胆矾经过3次脱水生成硫酸铜和水,生成硫酸铜质量是16g,650℃﹣1000℃范围内,硫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三氧化硫,1000℃以上时,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亚铜和氧气。
【解答】解:(1)变化过程中,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亚铜和氧气时,铜元素化合价由+2变成+1,氧元素化合价由﹣2变成0,该选项不正确。
(2)胆矾失水的温度范围为30℃~380℃,该选项正确。
(3)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胆矾经历3次脱水过程,该选项不正确。
(4)1000℃时,得到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O,该选项正确。
(5)1000℃之后,可能发生了以下的化学变化:4CuO2Cu2O+O2↑,该选项正确。
(6)当固体质量变化到16.0g时,此时的固体物质是纯净物,即是硫酸铜,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图象分析和处理能力,解题关键依据铜元素守恒推出相应温度下固体的化学式。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9.(8分)人体中质量分数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图表示部分元素在人体中的质量分数及有关元素信息。
(1)图1中钙元素为 常量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图2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8 。
(3)以铁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生铁比纯铁硬度 大 (填“大”或“小”)。
(4)钾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超氧化钾(KO2)的化学方程式为 K+O2KO2 。
【分析】(1)根据人体内钙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2)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来分析;
(3)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由图1可知,人体内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0.01%,所以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填:常量;
(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以第一层上应有2个电子,即n=2,则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2×4=8;故填:8;
(3)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生铁比纯铁硬度大;故填:大;
(4)在加热的条件下,钾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超氧化钾(KO2),化学方程式为K+O2KO2;故填:K+O2KO2。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分类、粒子结构、合金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解答即可。
10.(5分)t℃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坐标图中两直线相交于P点)。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溶剂前, 甲 (填“甲”或“乙”)是饱和溶液;
(2)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 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t℃时, 乙 (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更大;
(4)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100%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DE 。
A.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B.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相同的温度,析出甲的质量大于乙
C.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溶剂,析出甲的质量小于乙
D.用固体乙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乙溶液,主要的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混匀
E.P点表示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分析】(1)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分析;
(2)根据b点对应的乙溶液有晶体析出分析;
(3)根据蒸发相同的溶剂,析出溶剂的多少分析;
(4)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分析;
(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溶解度的大小、配制溶液的步骤等来分析。
【解答】解:(1)蒸发溶剂前,甲是饱和溶液,因为蒸发溶剂既有甲固体析出;
(2)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饱和溶液,因为有固体析出;
(3)t℃时,乙的溶解度更大,因为蒸发相同的溶剂,乙析出的溶质多;
(4)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
(5)A、由图示无法判断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因此无法判断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乙所采用的方法,说法错误;
B、由图示无法判断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因此t℃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相同温度,无法判断析出甲、乙的质量大小,说法错误;
C、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溶剂,析出甲的质量小于乙,说法正确;
D、用固体乙配制50g6%的乙溶液,主要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说法错误;
E、由图示可知,P点不是表示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而是表示此刻析出甲物质与乙物质的质量相等,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甲;
(2)饱和溶液;
(3)乙;
(4)×100%;
(5)ABDE。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11.(6分)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一亿部,已知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
(2)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
(3)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4)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Al2(SO4)3、FeSO4、H2SO4 (填化学式,下同),为了更好的实现金属资源的回收,某同学向该溶液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镁粉并等待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渣和滤液,观察到滤液呈无色,滤渣中可能含有 Mg、Al ,滤液中可能含有 Al2(SO4)3 。
【分析】(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2)根据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铜、过氧化氢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3)步骤④中的反应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4)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Al2(SO4)3、FeSO4、H2SO4;为了更好的实现金属资源的回收,向该溶液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镁粉,镁会先与硫酸、硫酸亚铁反应,再与硫酸铝反应并等待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渣和滤液,观察到滤液呈无色,滤渣中可能含有Mg、Al,滤液中可能含有Al2(SO4)3。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3)Fe+H2SO4═FeSO4+H2↑;
(4)Al2(SO4)3、FeSO4、H2SO4;Mg、Al;Al2(SO4)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5分)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和铜粉的碱式碳酸铜样品,为测定其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并回收铜粉,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尾气经过收集处理,不考虑气体经过溶液时带走水蒸气的情况)
已知:(1)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2)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m1。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关闭弹簧夹K2、打开K1和K3,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关闭K1和K3。分别称量、记录装置B、C的质量(包含药品),按图示顺序连接好实验装置。
Ⅱ.打开弹簧夹K3,给碱式碳酸铜样品加热,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停止加热,并打开K1,通入氮气直至装置冷却至室温。
Ⅲ.关闭K1和K3,称量、记录A中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分别称量、记录装置B、C增加的质量。
Ⅳ.连接好装置后继续进行实验。打开K2和K3,通入CO一段时间后,点燃A处的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灯,关闭K2,打开K1,继续通入氮气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称量、记录装置B、C再次增加的质量,以及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步骤Ⅲ中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
步骤Ⅲ中装置B增加的质量
步骤Ⅲ中装置C增加的质量
步骤Ⅳ中装置B再次增加的质量
步骤Ⅳ中装置C再次增加的质量
步骤Ⅳ中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
质量
m2
m3
m4
0
m5
m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的药品是 氢氧化钠溶液 。
(2)步骤Ⅳ中硬质玻璃管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CuOCu+CO2 。
(3)该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用m1~m4中相关数据的代数式表示)。若没有装置D,样品中铜粉的质量测量结果将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E (填字母标号)。
A.样品中铜粉的质量为m2﹣m6
B.实验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4+m6
C.样品中水的质量为m4﹣
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可表示为m2﹣m6++或++
E.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为m6﹣m1
【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结合表格数据分析;
(2)CO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3)步骤Ⅲ中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铜和氧化铜,总质量是m2;固体混合物中的水和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水都被B吸收,B中装的是浓硫酸,两部分水的质量是m3;C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m4;则样品总质量是:m2+m3+m4﹣m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碱式碳酸铜质量,进一步求出碱式碳酸铜质量分数;根据装置D作用分析;
(4)根据化学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干信息和数据分析。
【解答】解:(1)步骤IV中发生的反应是CO还原氧化铜,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铜,测定装置B再次增加的质量为0,而C增加了,则C中装的药品是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
(2)步骤IV中硬质玻璃管里的固体是氧化铜和铜,通入CO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CuOCu+CO2。
(3)步骤Ⅲ中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铜和氧化铜,总质量是m2;固体混合物中的水和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水都被B吸收,B中装的是浓硫酸,两部分水的质量是m3;C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m4;则样品总质量是:m2+m3+m4﹣m1;设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x,
Cu2(OH)2CO32CuO+H2O+CO2↑
222 44
x m4
x==
该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
如果不用D装置,空气中得二氧化碳进入C中,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大,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变大,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偏大。
(4)A、m2是硬质玻璃管和铜、氧化铜,m6是硬质玻璃管和铜,m2﹣m6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错误;
B、步骤皿中装置C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4、步骤IV中装置C再次增加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5,实验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4+m5,错误;
C、步骤皿中装置B增加的质量m3,是原样品中的水和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水之和,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水:
Cu2(OH)2CO32CuO+H2O+CO2↑
222 18 44
x m4
样品中水的质量为m3﹣=m3﹣;错误;
D、m2是硬质玻璃管和铜、氧化铜,m6是硬质玻璃管和铜,m2﹣m6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也等于CO还原氧化铜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m5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m3是原样品中的水和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水之和,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步骤皿中装置C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4,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可表示为m2﹣m6++或++,正确;
E、m6是是硬质玻璃管和铜,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m1,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为m6﹣m1,正确。
故选:DE。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液;
(2)CO+CuOCu+CO2;
(3);偏大;
(4)D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反应一段时间后,学习小组对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查阅了相关资料:铁粉(黑色),Fe2O3(红棕色)、FeO(黑色)、Fe3O4(黑色)。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验证了FeO不存在,然后对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铁粉
猜想二:只有Fe3O4
猜想三:铁粉和Fe3O4的混合物
学习小组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 二 不成立。
(2)通过实验测得,34.4g黑色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0.2g H2,说明猜想 三 成立。
(3)另取34.4g黑色固体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8.0g,请计算在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分析】(1)根据几组猜想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2)根据生成0.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质量的变化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四氧化三铁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二不成立,因为四氧化三铁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故答案为:二;
(2)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2g
x=5.6g<34.4g
则黑色固体是铁粉和Fe3O4的混合物,猜想三成立,故答案为:三;
(3)设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为y
4CO+Fe3O43Fe+4CO2 固体质量变化
232 168 232﹣168=64
x 8g
x=29g
则在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分数
答:在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84.3%。
【点评】利用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学生在题目没有纯净物质量时,可以考虑应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三):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三),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2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