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教案
展开单元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通过野外观察或者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单元结构分析
植被与土壤是自然环境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形成和组成要素,教材将植被与土壤和在一章,安排在大气、水、地貌三个要素之后呈现。这既突出植被与土壤的相互联系和在自然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又通过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相关关系的介绍,引导学生较为综合地认识自然环境,初步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或者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实地调查或者观看影像,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
4、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5、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6、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框架
自然环境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课时课标标准
内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读
①“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是指教学的方法。对于当地的地带性植被可以采用野外观察、视频、图像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而对其他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应主要采用视频、图像的方式进行教学。本条标准共有两个要求:“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识别主要植被”中“植被”是一个地区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 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所介绍的"植被"应重点关注地带性植被。其二,"主要植被"类似于"举例",即教材编写选择一些典型的植被作为案例,而不是系统介绍所有植被。其三,"识别"的重点在"区别",即对比不同植被的生态特征,从而区分它们的类型。
③"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一,关注植被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而非具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其二在环境各要素中,对植被影响较大的是热量和水分,因此,可从热量、水分条件的差异讲述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其三,植被的特点,如垂直结构、生态特征,是植被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可作为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具体表现。
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教材内容,按照从外及内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认知次序,教材将植被安排在大气、水、地貌三个要素之后呈现,这既突出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大气、水、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属于无机界,植被属于有机界,又通过植被与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相互关系的介绍,引导学生较为综合地认识自然环境,初步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植被随处可见,学生对于植被已有一定生活感知,但学生局限于感性认识,难以区分植物和植被等地理概念,且见到的大多是人工植被,对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辅助和引导,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活动探究能力的训练,启发学生自主完成新知的建构。
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通过实地观察及图片,识别主要植被类型。
综合思维
运用图文材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地观察及资料查找,从而掌握不同植被的分布规律。
人地协调观
通过认识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能够地人地协调观。
课时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步
(课前诵读)
布置诵读任务和要求
齐声诵读
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
(新课导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植被,以及植被的分类,同时还知道了植被是如何形成以及植被的垂直结构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上周利用研社课开展了地理实践力活动,以高一跑操线路观察校园的植被,同时布置了相关任务,今天我们就来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校园植被分布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第三步
(自主学习)
教师布置相关任务:
1、课前利用网络查找合肥的自然地理特征。
(气温、降水、光照、土壤等)
2、课前利用网络查阅校园所见植被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气温、降水、光照、土壤等)
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呈现所查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认知
第四步
(合作探究)
通过观察,了解校园植被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校园植被调查,体会因地制宜进行校园绿化的意义。
1.以高一跑操线路为基准,开展校园树木调查,并参照下面进行登记
要求:
(1)对于不认识的树木,可通过网络查询、查阅资料或者请教相关人员等方式解决。
(2)借助网络,查阅当地的气温、降水、光照等信息,并了解每一种树木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编号
树种
名称
栽种
地点
生长状况(特点)
所需的环境
条件
2.将每种树木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与当地环境条件比较,并结合经验把所有树种分为“当地树种”和“引进树种”,针对“引进树种”类树木的生长状况(如良好或不佳),探究原因。
3.通过学习,知道了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不同。为了进一步把我们的校园绿化环境建设更加美好,请对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五步
(当堂检测)
检测习题(详见导学案)并评讲
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对疑点作出解答,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课标要求以学校为背景,熟知植被并以小组探讨形式掌握知识,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所学知识,结合学校的植被(当地植被与引进植被),为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但小组讨论中,每个组都有各自的任务,同一任务对比性不强。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一等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教学设计,植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植被与环境,森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