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艺术表现的新探索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31794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艺术表现的新探索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31794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艺术表现的新探索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31794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艺术表现的新探索教案设计
展开艺术表现形式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用真实观改变的角度去看20世纪后西方的一些新的绘画流派,重点探究立体主义画派是如何表现真实的。
2、能力目标:采用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真实”的多种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现代绘画的欣赏水平。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分析去感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西方现代艺术,吸取其富有创造性的一面,学习画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画家是如何运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去表现“真实”的分析,来解决对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着进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西版七年级美术教材最后一节的内容,从全书的知识含量与布局来看,这节课是对本学期美术知识的验收。从第一课《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到第七课《欢快的节日》这些课程对造型、色彩等各方面知识都有一定的讲解逐步过渡到《艺术表现形式的新探索》让学生能够很自然的理解并接受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次,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丰富的教育价值,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审美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绘画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艺术表现形式新探索》的第2课时,学生已经对20世纪以后各绘画流派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但对于各种艺术流派在色彩、构图、绘画的表现形式上了解还不够深入,只具备一些简单的欣赏、评述能力。还经常把“像不像”做为评判美术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我把这节课作为知识的拓展,让他们从真实观的改变角度去欣赏20世纪后新的绘画流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
创 设 情 境
提 出 问 题
| 创设情景: 为抗震救灾举行名画义卖活动。 根据学生的选择提出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20世纪以后新的绘画流派的作品? |
1、参与竟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1、利用情境导入,结合时事,一方面通过义卖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篇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欣赏20世纪以后新的绘画流派的作品,为下面的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
2
初 步 体 验
导 入 新 知
|
1、对比分析:毕加索《母鸡与小鸡》与《小公鸡》分组讨论这两幅作品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视觉及心理感受?
2、引出课题:从真实观的改变看《艺术表现形式的新探索》。
3、两个活动: 活动一、把学生平时的绘画作品与古埃及的壁画《内巴蒙的花园》相对比。发现 两者都采用了平铺形式的绘画方法,使画面变得更加完整。 总结: 艺术家们所采用的这种绘画方式也是我们平时也所经常用到的。
活动二、欣赏毕加索的《小提琴和葡萄》,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心目中小提琴的形状并根据教师的指示去想象小提琴各个角度的形态。两者联系,探索出立体主义的表现方式。
4、教师总结:立体主义画家是通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最富有特征的一面组合到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人们内心对这一事物完整而真实的认知。
|
1、学生欣赏、讨论、分析后发现两幅画虽然画的是同一事物但对真实的表现却是不同的。一种是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另一种是表现画家的内心情感(后者画面效果更强烈,情感更丰富)。虽然它们都是根据现实来画的,但他们对真实的感受却是不同的。
3、活动一、听讲对比思考。
体验二、闭上眼睛去想象观察头脑中的小提琴并随着老师的指引想像观察小提琴的各个部分。
4、学生听讲、记忆。 |
1、在上一环节中发现同学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欣赏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引出两幅作品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
3、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这里设置了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通过对比总结出这种表现方式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景物运用画面重组的方式表现在了同一个画面上。使画面变得更加的完整。让同学们感觉到自己与艺术家的距离也不是很遥远。
体验二、总结出立体主义的表现方式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表现出四维度的空间。
|
3
对 比 分 析 、 强 调 重 点
|
在音乐《新德勒的名单》的衬托下,引用我国旅美油画家,李自健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南京大屠杀》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对比。
欣赏《格尔尼卡》的时候着重讲解这幅作品的表现手法、构图方式、色彩的运用,同时对作品的局部形象进行放大,帮助学生分析画中形象。 从而帮助学生归纳立体主义的其他表现手法。
|
1、学生欣赏两幅名画,分析体会同样是反战题材的绘画作品,虽然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却给我们相同的视觉及心灵震撼。
2、听讲,了解立体主义的绘画特征如:夸张、变形等手法。 | 这一环节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继续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强调重点。
利用音乐渲染悲壮的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画面,触动情感,使他们沉浸在美术的世界,享受艺术带来的享受。做到“情中激趣、趣中学画”。
通过这样对比,强调教学重点:除了画面的重组,立体主义还可以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去表现“真实”。
|
4
知 识 拓 展 、 承 上 启 下
|
1、让学生自己分析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内战的预感》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幻灯片展示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
3、简单的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他们所采用的新的表现手法——如野兽派是表现心灵上色彩的平衡,超现实表现的是现实与梦境的交汇等等。
| 学生欣赏、分析讨论。知道其他流派的艺术特征。 | 这一环节要让同学了解除了立体主义表现真实的手法以外,其他流派还有各自表现真实的手法。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也是承接上一环节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
5、
听 音 起 笔 、 突 破 难 点
|
让学生聆听一首歌曲。
|
学生动笔利用本节课所学,把自己的内心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在画面上。 | 学生知道了几种表现真实的方法后,,能否应用在自己的创作上这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播放一首歌曲,同时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反战题材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创作。要求形式不限,除了课堂上讲的几种表现形式外,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新的艺术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突破难点。
|
6、
自 评 互 评 、 巩 固 新 知
|
1、学生自评。
2、同学点评。
3、教师总评。 | 1、学生自评:阐述自己想表达的情感,说明是如何进行艺术表现形式探索的。 2、同学点评:欣赏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看哪些是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或者建议加入哪些新的表现形式更能突出主题。
3、听讲 |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活动,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
7、
课 堂 小 结 、 鼓 励 创 新
|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学生:如何从真实观改变的角度去欣赏20世纪后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同时也学会了…(学生:如何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2、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其实任何事物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美术也是如此,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艺术美 | 1、学生听讲并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
2、根据本节收获发表感想。
3、听讲并畅想。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个新的观点,新的信息或经验同学生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不是被过去认知结构所同化,就是改进了以往的认知结构。” 所以小结不是教师自己做总结,而是在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和感受中结束。 |
美术八年级上册第9课 校园艺术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美术八年级上册第9课 校园艺术节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制作请柬,设计布置舞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9课 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9课 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美术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艺术表现的新探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艺术表现的新探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创作交流,课堂评价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