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总复习 教案
展开
总 复 习
教 学 设 计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知识梳理
知识板块
要点梳理
具体内容
认识计数单位
“千”“万”
1.数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1000;一千一千地数,10个千是10000。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认识数位顺序表,万以内数的读写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4.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有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一定大;(2)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若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3)位数相同,且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也都相等,那么这两个数就相等。
2.在数线上标出数的大致位置。
估计
估计
1.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2.运用“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进行估计训练,提高估计技能。
考点梳理
【考点一】数位和数的组成。
【典例1】想一想,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用线连一连。
分析:由于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1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403”中的“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3052”中的“3”在千位上,表示3个千;“1305”中的“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
【正确解答】
【典例2】填一填。
分析:6240是由6个千,2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它就是6000、200和40的和。8035是由8个千、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它就是8000、30和5的和。
【正确解答】
(1)6000 200 40 (2)8000 30 5
【练习】
1.每个数中的“8”各表示多少?选一选。
(1)“180”中的“8”表示( )。(2)“1802”中的“8”表示( )。
(3)“8102”中的“8”表示( )。(4)“5018”中的“8”表示( )。
A.8 B.80 C.800 D.8000
2.按照数的组成填一填。
(1)8213=( )+( )+( )+( )
(2)5086=( )+( )+( )
(3)7009=( )+( )
解答:
1.(1)B (2)C (3)D (4)A
2.(1)8000 200 10 3 (2)5000 80 6 (3)7000 9
【考点二】万以内数的读写。
【典例1】用两个5和两个0写出一个四位数。
(1)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四位数是( )。 (2)只读出一个“0”的四位数是( )。
分析:(1)“0”在每级的末尾时才不读出来,要使两个“0”都不读出来,将它们放在每级的末尾。(2)读数时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因此可以把两个“0”放在两个5的中间,即十位和百位上,也可以把两个“0”分别放在百位和个位上(个位上的“0”,也就是末尾的“0”不必读出来)。
【正确解答】
(1)5500 (2)5005或5050
【练习】
1.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约8849米。
读作:
(2)人的心脏通常每分钟跳动80次左右,每小时大约跳动4800次。
读作:
2.写出下面的数。
(1)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一千五百米至三千三百米的森林中。
写作: 写作:
(2)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的海洋鱼类有三千零二十三种,其中软骨鱼类有二百三十七种、硬骨鱼类有二千七百八十六种。
写作: 写作: 写作:
3.用两个2和两个0写出一个四位数。
(1)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四位数是( )。
(2)只读出一个“0”的四位数是( )。
解答:
1.(1)八千八百四十九 (2)四千八百
2.(1)1500 3300 (2)3023 237 2786
3.(1)2200 (2)2002或2020
【考点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典例2】用2、0、9、8四张卡片,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每张卡片只能用一次)
分析:四个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9>8>2>0,用数字组成最小的几位数时,要将最小的数字(0除外)写在最高位上,而将最大的数字写在最低位上,依次类推出其他数位上的数。因“0”不能写在最高位千位上(否则写出来的是三位数),所以只能将“0”放在次高位——百位上,而将剩下的3个数字中最小的数字“2”写在最高位上,最大的数字“9”写在最低位上,所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2089;最大的数字放在最高位,其他的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放在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组成最大的四位数。
【正确解答】
2089 9820
【练习】
用下面的四张数字卡片,排成不同的四位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张卡片只能用一次)
( )<( )<( )<( )<( )<( )
解答:1004 1040 1400 4001 4010 4100
【考点四】估计。
【典例】估一估,说一说。
(1)大约有多少个松果?
(2)要估计的另一堆松果是这一堆的2倍,另一堆大约有多少个松果?
分析:(1)估计上面图中有多少个松果,根据圈出部分有20个松果,用笔在图上大致按标准圈一圈,数一数有多少圈,再估一估这一堆松果的总数量。(2)根据(1)的估测结果,估测“这一堆的2倍”的数量,完成问题(2)。
【正确解答】
答案不唯一,如:(1)大约有240个松果。(2)另一堆大约有480个松果。
【练习】
估一估。
解答:100 200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2~93页“数与代数”的第4~8题。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知识梳理
知识板块
要点梳理
具体内容
除法
认识除法竖式
1.除法竖式各部分数字表示的意义。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余数: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平均分后余下的不能再分的部分是余数。
2.列除法算式时要注意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除法竖式试商
1.有余数除法竖式。
2.有余数除法的试商。除数和商相乘的积要接近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如果余数大于除数,说明商小了,要把商调大;如果除数和商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把商调小。
解决实际问题
在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弄清余数表示的含义,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求商。
加与减
口算加减法
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相加减,把末尾0前面的数相加减,口算出结果,再添上0。
三位数笔算加法
笔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笔算加法分三种情况:(1)不进位加法;(2)不连续进位加法;(3)连续进位加法。
三位数笔算减法
笔算减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笔算减法分三种情况:(1)不退位减法;(2)不连续退位减法;(3)连续退位减法。
加减法的验算
1.加法验算的两种方法:交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或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2.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用差加减数,看是否得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得减数。
考点梳理
【考点一】除法的竖式计算。
【典例】王老师买来36本练习本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4本练习本,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用除法竖式计算)
分析:本题可以列除法算式36÷4来解答,竖式计算时:先写“”,表示竖式中的除号,被除数写在“”的里面,除数写在“”的左侧,商写在“”的上面。然后计算。
【正确解答】36÷4=9(个)
答:可以分给9个小朋友。
【练习】
用竖式计算。
64÷8= 30÷6= 32÷4= 56÷7=
解答:
【考点二】有余数的除法。
【典例】下面的计算正确吗?不正确的请改正。
(1) (2)
分析:(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43÷7的计算中,余数8比除数7大,所以商应调大。(2)竖式除法,用被除数除以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被除数对应的哪一位的上面。这个题目的错误就是把商的位置写错了,应该写在被除数对应的个位上面。
正确解答:
【练习】
1.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27÷4=( )……( ) 35÷6=( )……( ) 52÷7=( )……( )
2.用竖式计算。
54÷8= 43÷7= 64÷9= 25÷8=
3.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最多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解答:
1.6 3 5 5 7 3
3.25-8=17(米) 17÷2=8(根)……1(米) 答:最多可以做8根短跳绳,还剩1米。
【考点三】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典例1】小明带了14元钱去买自动铅笔,每支自动铅笔3元,小明最多可以买几支这样的自动铅笔?
分析:根据题意列式14÷3=4(支)……2(元),余下的2元钱是买不到一支自动铅笔的,应把剩下的钱舍去不予考虑,需要用“去尾法”处理。
【正确解答】
14÷3=4(支)……2(元) 答:小明最多可以买到4支这样的自动铅笔。
【典例2】一本故事书60页,明明每天最多看7页,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看完?
分析:要看完60页的故事书,列式计算:60÷7=8(天)……4(页),看了8天后剩下的4页还需要用1天看完,所以要在原有的天数上加1。
【正确解答】
60÷7=8(天)……4(页) 8+1=9(天) 答:至少需要9天才能看完。
【练习】
1.小红用15元最多可以买几瓶? 2元
2.文具店开展“买二送一”的优惠活动。王华有15元,他最多可以买到几本? 6元
解答:
1.15÷2=7(瓶)……1(元) 答:小红用15元最多可以买7瓶。
2.15÷6=2(本)……3(元) 2+1=3(本) 答:他最多可以买到3本。
【考点四】三位数加、减法。
【典例】算出每张卡片上的两个数的和与差。
分析:(1)笔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笔算减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本题根据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出每张卡片上的两个数的和与差即可。
【正确解答】
775 539 713 201 821 183
【练习】
用竖式计算。
253+180= 289+125= 331-158= 800-256=
解答:
【考点五】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典例】笔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801-564= 258+389=
分析:加法的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或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得减数。
【正确解答】
【练习】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837-259= ★276+445= ★1000-596=
248+479= 632-263= 870-184=
解答:578 721 404 727 369 686(竖式和验算略)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2~93页“数与代数”的第1~3、9~10题。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数与代数(3)
知识梳理
知识板块
要点梳理
具体内容
认识钟面
1.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钟面上短而粗的是时针,细而长的是分针。也有的钟面上还有一根非常细的长针是秒针。
认识时和分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
2.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的时间是1时。
3.时针走1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1时=60分。
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1.认读几时几分:先看时针在哪两个数之间,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的位置,确定是几分。
2.写时间有两种方式:
(1)文字式记时法,例:5时30分。(2)电子表式记时法,例:5:03,分不够10,前面写0补位。
认识秒
1.秒是比分还小的一个时间单位,计算很短的时间时,常用“秒”作单位。
2.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1分=60秒。
时、分、秒之间的
换算
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时,把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用减法计算;把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用加法计算。
计算经过的时间
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数线示意图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来计算经过的时间,不能直接减的可以分段计算。
考点梳理
【考点一】认识时间。
【典例】看一看,连一连。
分析:第一个钟面时针走过7时,分针指向“10”,就是7时50分;第二个钟面时针走过9时,分针指向“1”,就是9时05分;第三个钟面时针走过10时,分针指向“5”,就是10时25分;第四个钟面时针走过3时,分针指向“4”,就是3时20分。
【正确解答】
【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解答:12时12分 1时50分 7时53分 7时05分
12:12 1:50 7:53 7:05
【考点二】时间单位的换算。
【典例】填一填。
80分=( )时( )分 1时30分=( )分 70秒=( )分( )秒
分析:1时=60分,1分=60秒。时化分或者分化秒,时(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把秒化成几分或几分几秒,看数里有几个60,有几个60就是几分。
【正确解答】1 20 90 1 10
【练习】填一填。
1分30秒=( )秒 1时23分=( )分 100秒=( )分( )秒
解答:90 83 1 40
【考点三】计算经过的时间。
【典例】画一画,填一填。
(1)从2:00到5:00,经过了( )时。
(2)从7:20到7:40,经过了( )分。
分析:(1)从2:00到5:00,用大的时刻减去小的时刻,5时-2时=3时。(2)从7:20开始数小格,数到7:40,共数了20个,也就是20分;也可以用大的时刻减去小的时刻,7时40分-7时20分=20分。
解答:画一画略 (1)3 (2)20
【练习】
把钟面时间填写在横线上。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规律,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分针。
解答:
3:20 3:40 4:00 提示:画4:20。
(规律略)
【考点四】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典例】下面是四名同学100米赛跑的成绩,请你帮他们排名次。
陈浩
李飞
张亮
王玲
15秒
11秒
13秒
18秒
分析:赛跑比赛中的成绩,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跑得越快,成绩也就越好,根据上面表格给出的时间,得出18>15>13>11,即李飞第一,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其次是张亮,然后是陈浩,最后是王玲。
【正确答案】他们的成绩排名是:第一名是李飞,第二名是张亮,第三名是陈浩,第四名是王玲。
【练习】
下面是四位同学参加100米赛跑的成绩表。
陈冲
李明
刘刚
王强
17秒
22秒
18秒
20秒
(1)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2)最快的比最慢的少多少秒?
解答:
(1)陈冲跑得最快,李明跑得最慢。 (2)22-17=5(秒)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4页“数与代数”的第11~12题。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
知识梳理
知识板块
要点梳理
具体内容
认识分米、毫米、
千米
1.尺子上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表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
3.计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更大的单位“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一个标准跑道长400米,要跑两圈半才是1千米。
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排列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除1千米外,其他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用直尺测量长度
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通常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然后看右端对应的刻度。
东南西北
1.早晨面向太阳的方向是东,背对方向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在图右上角用箭头标出“北“和“东”。
辨认方向
东和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方向,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方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方向,西和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方向。
位置相对性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确定方向
确定方向时要先确定好观察点,并根据方向标识确定基本方向,再看要观察的物体在观察点的什么方向。
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用符号“∠”表示。
2.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分类:直角、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长方形与正方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考点梳理
【考点一】长度单位的换算。
【典例】填一填。
5米=( )毫米 3000米=( )千米 2003米=( )千米( )米
3分米8厘米-4厘米=( )厘米 3厘米5毫米+15毫米=( )毫米
分析:前两个小题,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转化即可。第3个小题先把“2003米”拆分成“2000米+3米”后,再把“2000米”改写成“2千米”,“3米”不变,填空即可。第4个小题先把“3分米8厘米”中的分米换算成厘米,即3分米=30厘米,再用38厘米减去4厘米。第5个小题“3厘米5毫米”和“15毫米”的单位不同,先把3厘米5毫米换算成用毫米作单位后再相加。
【正确解答】5000 3 2 3 34 50
【练习】
1.把2千米、20分米、20厘米、230毫米、2米30厘米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 )>( )>( )>( )>( )
2.在里填上“>”“<”或“=”。
999米+1米 1千米 6厘米-5毫米 55毫米
3米5分米 50分米 5分米+50厘米 5米
解答:
1.2千米 2米30厘米 20分米 230毫米 20厘米
2.= = < <
【考点二】毫米、分米和千米的应用。
【典例1】认真观察,仔细填写。
( )厘米 ( )厘米( )毫米
分析:左图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是整厘米数“5”。右图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先数厘米的大格有5个,再数毫米的小格有5个;也可以用右面的刻度减去左面的刻度即13厘米5毫米-8厘米=5厘米5毫米。
【正确解答】5 5 5
【典例2】学校操场跑道一周长400米,小云绕跑道跑了5圈,正好是多少千米?
分析:跑一圈的长度是400米,跑5圈的长度就是5个400米的总长,然后进行单位换算。
【正确解答】400+400+400+400+400=2000(米) 2000米=2千米 答:正好是2千米。
【练习】
1.认真观察,仔细填写。
( )厘米( )毫米( )厘米( )毫米
( )厘米( )毫米
2.一根4分米长的木条,锯成每段长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解答:
1.2 9 2 3
2.4分米=40厘米 40÷5=8(段) 8-1=7(次) 答:可以锯成8段,要锯7次。
【考点三】认识八个方向。
【典例】同学们家与学校的方位图如图所示。
(1)小明家在学校的( )面,学校在小明家的( )面。
(2)小兰家在图书馆的( )面,图书馆在小兰家的( )面。
(3)小红家在学校的( )方向,学校在小红家的( )方向。
(4)丁丁家在图书馆的( )方向,图书馆在丁丁家的( )方向。
分析:(1)以“学校”为观测点,小明家在学校的西面;以“小明家”为观测点,学校在小明家的东面。(2)以“图书馆”为观测点,小兰家在图书馆的东面,以“小兰家”为观测点,图书馆在小兰家的西面。(3)以“学校”为观测点,小红家在学校的西南方向;以“小红家”为观测点,学校在小红家的东北方向。(4)以“图书馆”为观测点,丁丁家在图书馆的东北方向;以“丁丁家”为观测点,图书馆在丁丁家的西南方向。
解答:(1)西 东 (2)东 西 (3)西南 东北 (4)东北 西南
【练习】
根据下面右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小猫在森林俱乐部的( )面,小鸡在森林俱乐部的( )方向。
(2)森林俱乐部的西北方向是( )。
(3)小猴子在森林俱乐部的( )面,小狗在狮子的( )面。
解答:(1)北 东南 (2)狮子 (3)东 南
【考点四】角的分类。
【典例】下面各角分别是什么角?
分析: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我们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第一个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小;第二个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是钝角;第三个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重合,是直角。
解答:锐角 钝角 直角
【练习】分一分,填一填。
解答:提示:锐角有①④⑤;直角有②⑥;钝角有③。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4~95页“图形与几何”的第1~7题。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5课时 统计与概率
知识梳理
知识板块
要点梳理
具体内容
调查
调查方法:常见的有举手、投票法。
记录
记录调查结果的方法有多种,在记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记录方法,常见的有名称记录法、画线记录法、画象形图记录法、画“正”字记录法等。认识分类记录的优势,发现画“正”字记录法统计数量比较简便。
整理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简单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考点梳理
【考点一】调查与记录。
【典例】下面是二(1)班一星期阅读三种课外读物的人数情况。(每人阅读一本)
(1)把上面整理的结果填入下表。
《少儿文艺》
《淘淘历险记》
《故事大王》
( )人
( )人
( )人
(2)二(1)班这星期阅读《淘淘历险记》的人数比《故事大王》多( )人。
(3)同学们这星期看( )的人数最多。
(4)一共调查了多少人?
分析:先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出每种课外读物阅读的人数,完成(1)题统计表。然后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大小、进行加减法计算,完成后面三个小题的解答。
解答:(1)16 17 12
(2)5 (3)《淘淘历险记》 (4)16+17+12=45(人)
【练习】
1.数一数,填一填。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
(2)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
(3)的个数是的( )倍。
解答:
1.(1)答案不唯一,如:
√√√
√√√√√
√√√√√√√√√√
√√√√√√√√
(2)3 5 10 8 (3)2
【考点二】整理数据。
【典例1】实验小学要举行阳光少年评选。二年级三个班要从这两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评选,下面是该年级的三个班的同学的投票情况(每名同学只能投一票)。
二(1)班
二(2)班
二(3)班
李小红
张鹏
李小红
张鹏
李小红
张鹏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李小红
张鹏
( )票
( )票
(2)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实验小学阳光少年的评选。
(3)投票当天有3名同学请假没有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会改变投票结果吗?为什么?
分析:(1)先分别逐一数一数每个班中两人得票的数量,把三个班给每人投票的数量相加,得出两人各自的总票数,填入统计表中。(2)根据整理的数据,谁得的票数多,谁就参加实验小学阳光少年的评选。(3)根据两人的总票数,结合剩下的3票的投票情况推测,如剩下的3票都投给李小红,或都投给张鹏,分析得出结果。
解答:(1)46 68 (2)张鹏 (3)不会改变投票结果。因为张鹏比李小红多68-46=22(票),22>3,所以无论这3名请假的同学怎样投票,都不会改变投票结果。
【典例2】5个小朋友喜欢的文艺活动如下。
张明:相声、魔术、小品、乐器演奏 李娜:魔术、小品、歌舞、乐器演奏
王奇:魔术、相声、小品 高荣:小品、相声
乐乐:小品、相声
5个小朋友最喜欢哪种文艺活动?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分析:对5个小朋友喜欢的文艺活动进行分类统计出来:喜欢相声的有4人、喜欢歌舞的有1人、喜欢魔术的有3人、喜欢小品的有5人、喜欢乐器演奏的有2人,通过比较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5个小朋友最喜欢小品。喜欢相声的有4人、喜欢歌舞的有1人、喜欢魔术的有3人、喜欢小品的有5人、喜欢乐器演奏的有2人,通过比较,就可以知道5个小朋友最喜欢的是小品。
【练习】
1. 明明对二(1)班同学“我喜欢的玩具”人数调查记录如下。
小熊
坦克
飞机
汽车
√√
√√
| | | |
| | | |
正正
正
○○○
○○○
○○○
(1)二(1)班喜欢玩具( )的同学最多。
(2)喜欢玩具坦克和汽车的同学共有( )人。
(3)喜欢玩具飞机的人数是喜欢玩具小熊人数的( )倍。
2.下面是二年级一班同学喜欢游玩的地方的情况记录,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每人只能选择一个)
动物园
游乐园
展览馆
12人
20人
8人
(1)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2)喜欢去动物园的比喜欢去游乐园的少( )人。
(3)如果让你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你想组织同学去什么地方
春游?为什么?
3.5个小朋友喜欢的水果如下:
5个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解答:1.(1)飞机 (2)17 (3)4
2.(1)游乐园 展览馆 (2)8 (3)组织同学去游乐园游玩,因为喜欢去游乐园的人数最多。
3.提示:分类统计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苹果3人,橘子5人、香蕉3人、桃4人、梨3人。通过统计出的数据大小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5个小朋友最喜欢的水果是橘子。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6页“统计与概率”第1~3题。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总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总复习(教案),共4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总复习_(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总复习_(教案),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总复习(1)(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总复习(1)(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