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加与减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总复习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二年级下册七 时、分、秒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第七单元 时、分、秒
单 元 导 语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了解“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1.奥运开幕(认识分)
教科书由“奥运开幕”的情境引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认识钟面上的内容。第二个问题借助拨钟表的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认识钟面上表示出的时间。
2.1分有多长(认识秒)
本节内容主要是体验时间的长度和学习分、秒之间的换算。第一个问题是认识秒针;第二个问题是观察秒针走动,借助数秒活动,直观感受1分的长短;第三个问题是记录1分内自己能做的事情,为辨别1分的长短积累活动经验;第四个问题则通过比较数“60下”和60秒的结果,增强学生对1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试一试”中的第一个问题借助画图、推理等方式学习由小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大的时间单位,第二个问题以同样的方式学习由大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小的时间单位。
3.淘气的作息时间(经过的时间)
本节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对“经过时间”的理解,关注得出经过的过程。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进行一项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为得出经过时间做准备;第二个问题借助学生作品,引导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得出经过时间;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自己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得出结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1时、1分的实际长度,建立时间观念。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利用钟表模型,让学生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获取新知,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惜时、守时的习惯。
1.教学时应注重结合活动帮助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例如,通过拨钟面指针的活动,体会时与分之间的关系;通过“1分能做什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时间的长短,而且还能体验到1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
2.在时、分、秒的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在认识钟面时,让学生借助操作和观察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在判断经过时间时,引导学生利用画一画的方式解决问题。要注重观察、操作、画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避免单一的死记硬背现象。
教 学 设 计
第1课时 奥 运 开 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5~76页“奥运开幕”。
内容简析
问题串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钟面的结构,知道钟面有12个表示时间的数,认识时针和分针。
问题串2:借助拨钟表的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问题串3:认、读并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精确到分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奥运开幕的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初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
掌握看时钟的方法,正确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新知识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钟表模型上摸一摸、指一指、拨一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时间单位,理解时与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会认、读、写钟面时间。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导入法:同学们,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过一次大型的运动会,世界上众多优秀的运动员齐聚北京,你们知道这是一项什么运动会吗?(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它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和富强。你们知道中国在什么时候
举办的奥运会吗?(2008年8月8日8时08分)8时08分,是钟表帮我们记下了这一美好而难忘的时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分”。(板书课题:奥运开幕)
【品析:利用北京奥运开幕式时间的导入,直接导入认识时间“分”,帮助学生体会认识“分”的必要性。】
复习导入法:上课铃声一响,大家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教师指挂在黑板正上方的钟表),现在是什么时间?(8:30)你们是怎么看的?(时针指着8多一些,分针指着6,是8时半)
师:大家对钟表非常熟悉。但有的同学会认,有的同学不会认,8时半也叫8时30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板书课题:认识分)
【品析:从上课时间开始,借用黑板上方的钟表导入,让学生感觉时间就在身边。】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75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观察情境图并默读旁边的文字和钟面上的时间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情境图呈现的是奥运会开幕的情境,奥运会开幕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时08分。
问题串1: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课件出示一个大的钟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面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分组汇报交流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生: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师:你们知道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根据指针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时针和分针,记住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
【品析:借助手中的学具,对其观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
问题串2:拨一拨,填一填。
(1)出示教师自制的一个带有12个数字和能转动的短针和长针的表盘。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表盘,指一指上面的时针、分针和数字。
学生辨认时针和分针,指一指上面的12个数字和分格标志。
(2)数一数活动。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数出钟面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你知道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生2:时针走1个大格表示1时,分针走1个小格表示1分。
生3:分针走1个大格表示5分,分针走1圈表示60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分针走1圈表示60分的?
生:分针走1个大格表示5分,一共12个大格,用乘法计算:5×12=60(分),也就是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即60分。
师: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即60分,也就是说1时=60分。
(3)拨一拨活动。
师:下面我们一起拨一拨钟表上的分针,观察分针走动多少个小格时,时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同桌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拨分针,另一个人说分针走过了多少个小格,走过了多少分。
师: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1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1个小格是1分,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即60分。下面打开课本第75页,把“拨一拨,填一填”的内容补充完整。
学生在课本上填写,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困难生,并逐一选择典型作业,展示作业。
【品析:通过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面地认识钟面;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时、分之间的关系。】
问题串3: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1)观察第一个钟面。
师:首先找出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个数字,再试着说说是什么时刻,自己是怎么想的。(同桌互动学习)下面汇报交流一下你们看第一个钟面的方法和过程。
生:第一个钟面的时针刚刚走过8,肯定是8时多,分针走过了8个小格,就是8:08。
(2)观察第二个钟面。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9时)说一说你是怎样看这个钟面上的时间的。
生: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表示的是9时。
师:看钟面上的时间要先看时针,再看分针。9时可以写作9:00。
(3)观察第三、四个钟面。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完成第三、四个钟面上的时刻的认、读和填写。
学生独立写出第三和第四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教师课堂巡视,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
师:下面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确定第三、四个钟面上的时间的。
生1:第三和第四个钟面上,时针都指向9多一些,应该都是9时多。第三个钟面分针走了30小格,是30分,所以是9:30;第四个钟面分针走了45小格,是45分,所以是9:45。
生2:分针走1大格是5分,第三个钟面上分针走了6个大格,用乘法计算是5×6=30(分);第四个钟面上分针走了9个大格,用乘法计算是5×9=45(分)。
师:在写第四个钟面上的时间时,有人写成了10:45。请大家帮助他找找错误的原因吧。
【品析: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分层次安排教学活动,采用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重点是先看多少时,再看多少分,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认识分的例题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如何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钟面上时针刚刚走过8,分针走过了8个小格,为什么写作8:08,写作8:8行吗?
师生通过讨论得出:不行,因为电子表记录时间的格式中,分的部分是两个数,不够两个数时,就用0补充。
【品析:通过质疑问题,强化了电子表记录时间的格式的固定形式。】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4题。
2.画一画,填一填。
分析:时针在8和9之间,时间已经过了8时,还不到9时,分针走过数字2,走了10个小格,还多2个小格就再加2个小格,一共是12个小格,即12分。在钟面上画出刚过8时的时针,以及数字2后面两个小格处的分针。
答案:8 12(画一画略)
【品析: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分的时间概念,正确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知识?
同学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时与分,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学会了合理地安排时间。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分针每走一个小格是1分,想一想在生活中,1分到底有多长,1分能干什么?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本节课的亮点:本节课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探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对时、分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2.本节课的不足:在认识钟面上的时间的过程中,尤其是在30分到45分时段,是学习的难点,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说明教学难点突破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奥运开幕
1时=60分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走1个小格是1分,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时针走1个大格是1时。
第2课时 1分有多长(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7页“1分有多长(1)”。
内容简析
问题串1:借助带秒针的钟面,认识秒针。
问题串2: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走动,借助数秒活动,直观感受1分的长短。
问题串3:借助实践活动,体会1分有多长。
问题串4:通过比较数“60下”和60秒的结果,增强学生对1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有多长。
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经历1分有多长。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采用引导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针、秒针的转动,让学生建立1分和1秒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2.学生采用自主体验法,在具体活动中,充分表达情感、体验,并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导入法:中央电视台晚上《新闻联播》节目是什么时间开始?(晚上7时整)
课件播放《新闻联播》开头倒计时片段。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说一说《新闻联播》倒计时的特征。
师:7时整《新闻联播》前的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来表示。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1分有多长(1))
【品析:通过《新闻联播》开头倒计时片段,帮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同时感受时间就在我们身边。】
联系实际导入法:播放“天宫一号”点火发射前倒计时的视频,带领学生一起倒数10个数字。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况记录。现在,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天宫一号”发射时的精彩画面。刚才我们听到的倒数10,9,8,7……都表示时间,这些时间是用秒来作单位的。秒是比分还要小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除了倒数计时需要用到秒,我们平时在十字路口经常见到的交通信号灯,也用秒作单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秒。(板书:秒的认识(1))
【品析: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串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带秒针的钟面。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上的三根指针,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1)三根针的长短不同,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三根针的粗细不同,时针最粗,秒针最细。(3)三根针走的速度不同,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品析:借助带秒针的钟面,引导学生说一说秒针有哪些容易识别的特点,进入认识秒的新课中。】
问题串2:1分有多长?数一数,填一填。
(1)认识秒。
播放钟表内秒针走动的录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每个嘀嗒声就是1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1个小格就是1秒,钟面1圈有60个小格,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板书:1分=60秒)
师:下面我们一边听钟表上10秒的嘀嗒声,一边在心里跟着数数,感受10秒的长短。
【品析:通过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数秒针走动的次数,得出60秒就是1分,了解分、秒之间的关系。】
(2)闭眼1分。
师:下面我们进行闭眼1分的游戏:要求同学们在听到老师说闭眼时就马上闭眼,你们心里可以想象在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数数,老师说睁眼时再睁眼,看看你数了多少个数。(学生闭眼)
师:停,请睁开眼睛,说一说各自数了多少个数。
学生交流数数的结果。
师:接着进行第二轮闭眼1分的游戏,老师在秒针指向“12”时喊开始,你听到开始后马上闭眼并在心中默念数数,你认为已经闭眼1分了,就自己睁开眼,看看钟表上的秒针走过的时间,比一比你的感受与实际时间有多大的差距。(学生闭眼)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对1分长短的感受,是多了还是少了,或者正好。
学生交流。
【品析:通过闭眼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1分的长短,增强对1分有多长的感受,培养时间观念。】
问题串3:1分能做什么?做一做,填一填。
师:下面我们以同桌一组合作的方式,进行1分拍球活动。
活动一:1分拍球。
师:同桌一组合作,一名同学计时,另一名同学拍球,然后相互交换角色。拍球时,拍的高度要适中,不要过低或过高,比如都把球拍到腰部上下的位置,这样大家拍球的速度大致相同,相对便于比较。也不必追求拍球的下数,只要能找到各自估测1分有多长的活动频率就行。
学生参与拍球活动,记录1分拍球的下数,并进行交流。
活动二:1分写自己的名字。
师:接下来进行1分写自己名字的活动。因为每个人名字的字数不同,笔画多少也不同,也不必追求写多少遍,只要能找到各自估测1分能写多少遍的活动频率就行。
学生参与写名字活动,记录写了多少遍名字,并进行交流。
活动三:1分脉搏跳动次数。
师:摸1分脉搏跳动的次数时,不要急着数脉搏跳动的次数,首先要摸准地方,感受到脉搏。在脉搏的跳动相对稳定后,再开始计时数。
师:三个小活动结束了,说说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在活动中对1分长短的感受。
【品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1分有多长,积累实践经验,促进其估测意识的发展。】
问题串4: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
(1)活动示范。
出示秒表计时,教师示范从1数到60。选两名学生示范从1数到60,课件出示秒表计时。
师:注意要求,两名同学从1数到60时,声音不要太大,以免互相干扰,尽量体会1秒数一个数,谁数到60,教师就报时一次。
两名学生从1数到60,全班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
(2)同桌互动活动。
师:下面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完成数数活动。注意声音要小一些,以免互相干扰,注意力要集中。
同桌进行互动计时数数活动。
【品析:通过比较数“60下”和60秒的结果,帮助学生再一次体验1分有多长,增强对1分长短的感受。】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认识秒和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和体会1分有多长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认识钟表时刻的方法和体会1分的长短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是25秒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钟面上1个小格表示1秒,1个大格是5秒,从数字3到数字5是两个大格,所以是2×5=10(秒)。走过几个大格,用几乘5就是走过的秒数。所以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不是25秒,而是10秒。
【品析:本单元的重点是将秒的认识由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抽象到可以计算、比较的理性认识,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实现了数学思维的转化,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78~79页“练一练”第1~2、5~6题。
2.小刚从1楼走到2楼需要9秒。照这样计算,他从1楼走到家一共需要多少秒?
分析:画走楼梯的草图时,就会发现本身就在1楼不用走楼梯,到2楼走一层楼梯,到3楼走二层楼梯,到4楼走三层楼梯,也就是走的楼梯层数比楼层数少1。题目中“从1楼走到2楼需要9秒”是走一层楼梯所用的时间,小刚从1楼走到4楼一共走4-1=3(层)楼梯,所用的时间用乘法计算。
答案:9×(4-1)=27(秒)
【品析:通过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1分的长短,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积累生活经验,提高估测时间的技能。】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讨论,教师小结:在这节课上,我们充分认识了一分有多长,简单回顾钟面上秒针的特点,分和秒之间的关系,感受到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可贵的,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齐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在记录时间时,可用时、分、秒不同的单位,但有时为简便计算,需要把小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大的时间单位,或者把大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小的时间单位,想一想怎样进行时间单位的转化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本节课的亮点:通过认识秒针,观察秒针走动,借助数秒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了一分的长短,再通过记录自己一分内能做的事情的多少,增强了学生对一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
2.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在做时间选择时,个别学生对时间的长短还不熟练,连线错误,还需加强练习。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分有多长(1)
时间单位:计量很短的时间,通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计量工具:用钟表作为计量时间的工具,如机械表、电子表。
计量方法: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1秒。电子表的“:”闪烁一下就是1秒。
1分和1秒的关系:1分=60秒。
第3课时 1分有多长(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1分有多长(2)”。
内容简析
问题串1:结合运动会射击比赛的情境,学习由小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大的时间单位。
问题串2:结合足球比赛时间的长短,学习由大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小的时间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针、秒针的转动,让学生建立1分和1秒的概念,体会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2.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时、分、秒的换算。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时、分、秒的换算。
教法与学法
1.结合生活情境,采用引导法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时间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需要,运用数格法、画数线示意图法、计算法等,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2.学习中,学生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探索时间单位转化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法:(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我们已经学会了看时间,但如何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单位的换算”。(板书课题:1分有多长(2))
【品析:由谜语导入,帮助学生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谈话引入法: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学生交流后汇报。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1分有多长(2))
【品析:先由复习旧知入手,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串1:在10米气步枪射击决赛中,每发子弹必须在75秒内射出。75秒是几分几秒?
师:请同学们读题目,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条件有“10米”和“75秒”两个,问题是“75秒是几分几秒”。情境中的“10米”是多余信息,与问题无关。
师:在比赛时,为了便于比较,都用统一的单位。这里就是以“秒”为单位,但在生活中。一般超过60秒的秒数就要说成几分几秒。75秒是几分几秒,请同学们先独立尝试解答,然后我们交流讨论。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选择学生的典型解法,准备方法展示。
(1)交流解答策略。
生1:在钟面上通过数一数解决问题。在钟面上数1分的秒数,从“12”数1圈回到“12”就是60秒,即1分,接着再数15秒就是75秒。这样数一数我们就知道75秒是1分加15秒,就是75秒=1分15秒。
(2)出示学生作品。
生2:我用画数线示意图解答问题。先在直线上找出1分(60秒)长的一段,接着画15秒长的一段,合在一起就是75秒,也就是75秒=1分15秒。
生3:我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1分是60秒,75秒-60秒=15秒,所以75秒=60秒+15秒=1分+15秒=1分15秒。
(3)探究教科书上第三种想法与前两种的联系。
师:你们发现教科书上第三种想法与前两种想法有什么联系?
生:把第三种想法与前两种联系起来。即钟面上秒针走一圈是60秒,数线上就画一分(60秒)长的一段,也就是1分=60秒,钟面上的秒针又走了15秒才是75秒;数线上再画15秒长的一段,合在一起就是75秒,所以75秒-60秒=15秒,75秒是1分15秒。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填空。
【品析:结合运动会射击比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得到答案,帮助学生学习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的多种方法,并沟通联系。】
问题串2:踢一场足球比赛用了1时30分。1时30分是多少分?
师:请同学们读题目,说一说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条件是“1时30分”,问题是“1时30分是多少分”。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并交流解答方法。
生1:在钟面上通过数一数解决问题。把1时30分分两步操作:先在钟面上数1时的分钟数,从“12”数1圈回到“12”就是60分,接着数30分一共就是90分,这样数一数就知道1时30分是90分,即1时30分=90分。
出示学生作品。
生2:我用画数线示意图解答问题。先在直线上找出1时(60分)长的一段,接着画30分长的一段,合在一起是90分,也就是1时30分=90分。
生3:我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把1时转化成60分,再加上30分,就成了90分,即1时30分=60分+30分=90分。
师:好,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空。
【品析:结合足球比赛时间的长短,帮助学生学习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的多种方法。】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时间单位转化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比较“试一试”中的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相同点:时间单位换算的依据相同,1时=60分,1分=60秒;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相同,画钟面数刻度法、画线法和计算法。不同点:第一个射击比赛问题中,是把时间的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用减法计算。第二个踢球比赛问题中,是把时间的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用加法计算。
【品析:通过质疑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时间单位转化的方法,提高时间单位转化技能。】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一练”第3、4、7题。
2.一天放学回家,贝贝的电子手表显示的时间是,她发现自己的电子手表比家里的挂钟快15秒,家里的挂钟又比标准时间慢10秒,标准时间是( )。
分析:采用画数线示意图分析,从图示观察,09:25:30减去比家里的挂钟快的15秒,就是家里的挂钟的时间,即09:25:15;家里的挂钟时间比标准时间慢10秒,家里挂钟时间加上这慢的10秒,就是标准时间,即09:25:25。
答案:09:25:25
【品析:通过这些题目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转化的方法,提高时间单位转化的技能。】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进行时间单位的转化,要牢记1时=60分,1分=60秒。可以借助画钟面数刻度法、画线法和计算法。计算法比较简便,把时间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用减法计算;把时间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用加法计算。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下面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考虑做每一件事情用了多少长时间,怎样计算做一件事情经过的时间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本节课的亮点:本课通过“试一试”的教学,帮助学生探索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并应用在生活中,提高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2.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在做时、分、秒的换算时,个别学生还不熟练,经常看成十进制,还需加强练习。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淘气的作息时间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80~81页“淘气的作息时间”。
内容简析
问题串1:根据情境图,看图说出并写出各项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体会每项活动之间需要经过的时间。
问题串2: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得出经过的时间。
问题串3:引导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得出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根据钟面得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2.结合作息时间和各项活动的经过时间,发展时间观念,逐步形成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3.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理解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采用引导法教学,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学习,结合作息时间和各项活动的经过时间,发展时间观念。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引入法:“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珍惜时间)淘气以前很喜欢睡懒觉,后来在几名同学的帮助下,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学会了珍惜时间,并且制定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板书课题:淘气的作息时间)
【品析:从谈话中,对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也为后面引入作息时间安排做好铺垫。】
故事导入法:开学了,大熊和小熊早上8:00从熊堡出发去学校,大熊8:20到校,小熊8:30到校,大熊说它用的时间少,小熊说它用的时间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淘气的作息时间)
【品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串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80页淘气作息时间的图片。
(1)阅读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说情境图的主要内容。
生1:图片上显示了淘气起床、吃早餐、收拾碗筷、出门去上学四件事。
生2:中间的钟表分别记录的是几时几分。
师:观察人物对话和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淘气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生:淘气早上6时30分起床,6时55分吃早餐,7时15分收拾碗筷,7时30分出门去上学。
(2)完成填空。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说的淘气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分别在方框中填出淘气吃饭、收拾碗筷和上学的时间。
学生在课本上填空。
【品析:根据情境图,看图写出各项活动的时间,帮助学生体会每两项活动之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问题串2:淘气从起床到开始吃早餐,用了多长时间?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插图。
(1)观察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淘气是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开始吃早餐的。
生:淘气早上6时30分起床,6时55分开始吃早餐。
(2)理解时刻和时间。
师:想一想,时间点和时间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生:时间点指做事情开始或结束的钟表上的时间,时间段是指做事情开始和结束两者之间经过的时间。
师:时间点叫时刻,时刻一般是指一项活动开始或结束的一瞬间。时间段叫经过的时间,经过的时间是指一项活动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一段时间。结合淘气起床和吃早餐的时间,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淘气6:30起床,6:30就是一个时刻;淘气6:55开始吃早餐,6:55也是一个时刻;从6:30到6:55钟表经过了一定的分钟数,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钟表上经过的这个分钟数就是经过的时间。
(3)解决问题。
师:从6:30到6:55,怎样计算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解决。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为交流做好准备。
生1:我借助钟面,从6:30开始5分5分地数,数到6:55,一共数了25分,也就是从6:30到6:55经过了25分。
生2:我借助数线示意图:从数线上知道数了5个5分,5×5=25(分),一共数了25分,也就是从6:30到6:55经过了25分。
生3:我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6时55分-6时30分=25分。
师:借助钟面上时刻的标记,通过画图的方法,每5分钟一记,然后再通过5分5分地连加或5的乘法口诀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品析: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开始时间一秒一秒(或一分一分、一时一时)地数到结束时间,可以用画数线示意图的方法得出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问题串3:淘气吃早餐用了多长时间?画一画。
(1)写出开始吃早餐和吃完早餐的时刻。
师:说一说淘气开始吃早餐和吃完早餐的时刻。
生:淘气开始吃早餐是6:55,吃完早餐是7:15。
(2)计算经过的时间。
师:淘气开始吃早餐是6:55,吃完早餐是7:15,吃早餐用了多长时间?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下面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解答方法。
生1:我借用钟面,5分5分地数,一共4个5分,用乘法计算是5×4=20(分)。
生2:我用数线示意图解答,如图,从6:55到7:00画5分,从7:00到7:15画15分,一共是5+15=20(分)。
生3:我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计算:7时15分-6时55分=20分。
【品析:在钟面上数一数吃饭用了多少时间,帮助学生尝试用画数线示意图的方法独立得出经过的时间。】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节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怎样计算7时15分-6时55分?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总结出:经过时间有经过整时的时候,计算方法就像退位减法一样,先把几时退1,变成60分,与原来的分钟数合在一起再减。
【品析:通过质疑问题的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4题。
2.一个公交车车站,每20分发1辆车,早上7:00发第一辆车,从早上7:00到上午8:00一共发出了( )辆公交车。
分析:画线段图分析,如右图,从图示上观察,7:00发第一辆车,到8:00发最后一辆车,一共发了4辆车。
答案:4
【品析:通过这组训练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格的方法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终点时刻减去起点时刻,结果是多少,就经过了多长时间,当终点时刻分不够减时,可以从整时中拿出1时化成60分与终点时刻中的分合起来再减。
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下面的问题:本单元的知识学完了,下节课我们进行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大家自主复习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内容,准备课上复习交流。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本节课的亮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计算时间的经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意识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本节课的不足:有个别学生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方法不够熟练。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5~81页第七单元《时、分、秒》。
复习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进一步使学生会认、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2.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3.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的时间。
4.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
复习重点
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复习难点
能正确计算出钟面上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复习方法
通过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掌握时、分、秒的关系,学会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谜语引入法: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时钟(出示钟表),你们知道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关于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秒)
【品析: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听声猜物导入法:老师把闹钟装入布袋里,让学生听钟表的滴答声。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由声音你想到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生:这是钟表指针走动的声音,是秒针走动发出来的,秒针走1小格表示1秒,由此我想到我们学过的有关时、分、秒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秒)
【品析:听声猜物,十分有趣。通过声音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之中。】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1.钟面及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每走1个大格是1时;分针每走1个小格是1分,走1个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2)1时=60分 1分=60秒
(3)认读几时几分:先看时针在哪两个数之间,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的位置,确定是几分。
(4)写时间有两种方式:①文字式,例:5时30分。②电子表式,例:5:30。
2.感受1分的长短。
(1)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针每走1小格是1秒。(2)1分=60秒。
3.时间单位的转化。
1时=60分,1分=60秒。可以借助画钟面数刻度法、画数线法和计算法。计算法比较简便,把时间的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用减法计算;把时间的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用加法计算。
4.经过的时间。
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可以借助画钟面数刻度的方法,或者画数线法,也可以用计算法,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不能直接减的可以分段计算。
三、典例分析,示范解答
老师把这一单元典型考点题目一一梳理,做出解答分析和示范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典例1】看钟面上的时间。
分析:第一个钟面上时针指向9时多一些就是9时多,分针指向第8个小格就是8分。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①文字式记时法,如第一个钟面时间是9时08分;②用电子表式记时法,先写时,再用“:”隔开,最后写分,分要用两位数表示,如第一个钟面时间是9:08。用同样的方法看钟面,然后写出其他三个的文字式时间和电子表式时间即可。
正确解答:9时08分 9:08 9时30分 9:30 9时45分 9:45
10时 10:00
【典例2】时、分、秒的换算。
85秒=( )分( )秒 1时32分=( )分 1分8秒=( )秒
分析:用计算法比较简便:①时化分或者分化秒,时(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②把秒化成几分或几分几秒,看秒数里有几个60,就是几分,余下的秒数就是秒;把分化成几时或几时几分也按同样的方法。
正确解答:1 25 92 68
【典例3】小红7时30分从家出发步行去图书馆,9时到达图书馆,求小红步行用了多长时间。
分析:本题目中,7时30分至9时所经过的时间可以分成两段:7时30分至8时经过30分,8时至9时经过1时,两段时间加起来是1时30分。
正确解答:9时-7时30分=1时30分
【典例4】根据图片和问题填空。
分析:本题中既有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又有根据开始时刻和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的时刻。具体计算方法: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如第二幅图中,开始上课的时刻是8:05,即8时05分,经过的时间是40分,那么下课的时间就是8时05分+40分=8时45分。
正确解答:20分 8:45 6:32 7:00
【品析:通过典例分析,帮助学生抓住单元考试的重点,学习规范解答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1.填一填。
(1)小红6:20起床,7:20到校,经过( )时。
(2)小丽下午6:05开始看电视节目,6:45电视节目结束,看电视节目用了( )分。
(3)钟面上的时间是10:55,再过( )分就是11时15分。
2.先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然后根据规律,画出最后一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3.在 里填上“>”“<”或“=”。
40秒 4分 2时 150分 80秒 1分
120秒 2分 2时 200秒 72分+20分 2时
4.下面是亮亮半天的活动。
(1)亮亮起床的时间是( ),吃早餐的时间是( )。
(2)第④个钟面上的时间是( ),中午放学的时间是( )。
(3)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 ),第( )个钟面上的时间是11:30。
(4)亮亮这半天的活动顺序是: 。
【参考答案】
1.(1)1 (2)40 (3)20
2.7:00 7:15 7:30 画图略。
3.< < > = > <
4.(1)6:30 7:25 (2)9:15 11:30 (3)8:00 ⑤ (4)③ ① ② ④ ⑤
【品析: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题目训练,帮助学生认识时间,掌握时间单位的转换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全面复习本单元所涉及的有关时间的知识,培养时间观念,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提高认识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确如此。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本节课的亮点:本节课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系统梳理知识、典例分析和强化训练这几个环节入手,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时间的知识系统,训练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时间观念,圆满完成了课标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2.本节课的不足:由于学生习惯了平时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而对于通过画线段图、推理等方法解决经过的时间时,有些不太适应,常常不知道怎样书写计算过程。这就需要教学中针对不同问题,给学生做出规范的解答模式。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时、分、秒
时、分、秒钟面数:1~12。格子:大格子有12个,小格子有60个,1大格=5小格。表针:时针:短的,看大格,1大格就是1小时。分针:长的,看小格,1小格就是1分。时刻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记录:文字式记时法:4时05分,4时30分,4时半。电子表式记时法:4:05,4:30。 分秒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1时=60分,半小时=30分。秒针走1圈分针走1大格,1分=60秒。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课堂练习,巩固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时、分、秒免费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时、分、秒免费教案,共3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