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教学实录 范例3套 课堂实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509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教学实录 范例3套 课堂实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509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教学实录 范例3套 课堂实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509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教学实录 范例3套 课堂实录
展开
《司马光》课堂教学实录 范例一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请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名字叫《司马光》
(播放动画片,教师也可以口述故事)
师:刚才老师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生: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
生: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师:小朋友,掉进大水缸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生:读。
师:指名读。
生:读。
师:发生了什么事?
生:把小朋友们吓哭了。
生:有的去找大人了。
师: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生:大家慌了。
师:作者用什么词来描写的?
生:有的……有的……
师:能否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生:下课了,我们有的打口袋,有的跳皮筋。
生:上课了,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字。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用着急的语气读。
师:谁能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你能读吗?
生:能读(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不流利,磕巴。
师:那你读读。
生:读。
师:怎么样?
生:好。
师:此时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救司马光呢?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给水加盐,人就漂上来了。
生:当时,没有盐,找到盐也来不及了。
生:用绳子拉。
生:小朋友拉不动的。
生:没有绳子。
生:往缸里放石头。
生:不行,用把人砸坏的。
生:把木板放在水缸里,司马光够着木板就得救了。
生:没有木板。
生:用石头砸缸。
师:这个办法好,用石头砸缸最好了。你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一个智慧星。
师:你带领大家唱支歌吧!
(课中了律动)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小朋友呢?请向下读。
生:齐读。
师:用笔画出描写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
师:这几个词怎么读?
生:读。
师:谁还能表演?
(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的表演,没有把缸砸破?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小朋友获救了,高兴吗?那么谁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
生:练习读。
师:我的故事还没讲完,那么你们想不想把故事表演出来呢?
生:(齐)想。
师: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演一演。
生:(合作练习)
师:(指名学生表演。)
(教师读课文,学生表演)
师:你们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机灵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你能说一句赞美司马光的话吗?
生:司马光可真勇敢!
司马光真伟大!
司马光真聪明!
师: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生:我们家来了坏蛋,我装作顺从的样子,然后,找机会报警。
发生战争,我会报效祖国,不怕牺牲。
师:我们应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惊慌。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这是一个参加了几年工作教师的课,应该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然而,在新的理念冲击下,却出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要么是一种“新鞋老路”,要么是一种“生搬硬套”。阅读教学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偏离“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生命历程的自我体验,它建构于学生的自我需要、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以教师的理解牵动学生的理解,表面上看是教师在启发、引导,实质是让学生“掉进设计好的圈套”。这种变相的主宰,没有生成真正意义的主体性教学。
教师走进了课程意识的误区。认为阅读教学的创新就可以不遵循语文的规律,语言训练内容与语言训练的形式就可以机械的割裂开来,用“花样翻新”的形式,替代阅读教学的实质,例如: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
师:这几个词怎么读?
生:读。
师:谁还能表演?
(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的表演,没有把缸砸破?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课堂中几次出现让学生表演,然而,这样的表演是不是真正的训练了思维,获得了体验。学生是不是通过表演就生成了情感?如果认为表演是必要的,那么语言规律的感悟、积累、训练又在什么时候实践呢!是的,语文主张多元的感受,多种形式的体验,但感受与体验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不能因为了课堂教学的“热闹”“活跃”,而不顾语文教学的实质去建构“浮躁”的教学形式。
《司马光》课堂教学实录 范例二
孩子们,现在我们让大家看看小朋友们识字写字本领和朗读水平,好不好?(好)有信心吗?(有)上课!
1、对的,很棒,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大家喜欢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动画片讲的是谁的故事!(动画片《司马光》)
2、好看吧!这部动画片讲的是谁的故事?
3、对(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0课,伸出右手食指来(跟着老师一起写)。
4、司(加拼音)是整体认读音节,声母平舌音s。马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光的第一笔是竖,最后一笔竖弯钩,弯要慢拐弯,勾要翘尾巴。
5、齐读课题,司马光。再读。
6、孩子们,司马光姓什么?
(①姓司No,这你可就错了。司是一个姓,但司马光可不是姓司,他复姓司马。复姓就是姓是?两个字,比如:大书法家欧阳修,他复姓欧阳,三国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复姓诸葛、、、、、、
②ha,真有见识,都知道司马是复姓。)
聪明的你还知道哪些复姓?诸葛、司马、公孙、上官、欧阳。复姓就是姓是?两个字。)
7、我们中国的姓有五百多个,其中光复姓就有 81 个,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去查一查。
8、看好了,老师现在要变个小魔术(司字旁边加一支粉笔)现在司字变成什么字了?(同)(去掉粉笔)编个字谜谁会?(同字去竖就是司)你能给司组几个词?(公司、司机、司仪)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司马光。
9、这个故事已经写到了我们课本的第85页,四五六(打开书,手指住,眼睛看,大声读)
一、自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认会它。
谁完成了就坐端正举手。
10、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
都读完了?读通了?生字一个都认不错吗?再给你两分钟的时间,把圈住的生字好好认一认,保证不会让老师考住你。一二三(身坐正,脚放平,挺起胸,认真听)
11、(师引读)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说到司马光时教师要指着课题)。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大屏幕)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假,缸注音)谁能读通这句话?
指名读,(真了不起,一个字都没读错。)师引读,生跟读。
12、见过假山吗?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山就是假山?(用石头和泥土修成的山。)这就是假山,有假山就一定有真山,真和假是一组?(反义词)假还能组成什么词?假钱、假人、放假(多音字)
13、看,这是什么?是缸(注音),(齐读,个别读)而且是大水缸(比划)怎么读就能让别人听出这水缸很大呢?再来读,(连起来读)一口大水缸。这口大水缸里还装满了水。
14、好好把这个句子再读读。(把大、满变红,重读)(好大的一口缸,缸里的水都装满了)
15、(师引读)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看到这场面----(大屏幕)(师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别、慌、吓、叫注音)(找不举手的读,同桌帮助。)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掉到水缸里了,你们着急吗?害怕吗?别的小朋友怎么做的啊?慌了?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哭?会喊什么?(想想当时慌乱的场面,再读读这句话)
16、读读这些词,{别的、慌了、吓哭、叫喊}(齐读,个别读,去拼音指名读)
17、这个词谁来读(慌张),这里两个词你会读吗?(荒草,谎话)荒草的荒,谎话的谎我们没学过,看了上面的慌张就猜出下面的字怎么读,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有趣。(领读:惊慌、荒草、谎话)
18、这是收,收是反文旁,给它换个偏旁就是?(叫)叫为什么用口字旁?(因为叫的时候用口,所以是口字旁。)这是另,给它加个立刀就是? 给别组组词,区别、别墅、告别、性别、真了不起,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不少。我们把这些生字都放回这个自然段里,再好好读读。
19、现在又到了我们一课一词的分享时间了,老师今天送给大家的好词是:别开生面 (齐读)什么叫别开生面呢?想想,“三八”妇女节的下午,老师们在操场干什么了?传呼啦圈,胸前贴纸赛跑,往瓶子里投筷子、、、、、、学校举行的那场运动会,可真是别开生面啊!
(大屏幕)“三八”妇女节的下午,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师领学生齐读,(先读词,再读句)
20、这个别字我们不仅要会认,还要写好它。
我们的写字小秘笈是?(一观察 二仿写 三对照)
请你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说说这个字怎么就能写好了?
“别”是左右结构,“口”字占左右上半格,“力”字从横中线起笔,放在右下半格,“立”刀旁要比左边的“另”字高,还要窄,立刀旁起笔时要离开竖中线一点再起笔,“口”、“力”靠着竖中线。
②立刀旁多谦让,见了“另”字向后让,右手食指伸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口”字特别爱漂亮,喜欢别人把他写瘦点,“力”字特别有力量,每个笔画都硬气,立刀一定要站直。
③聪明的小脑瓜记住“别”字的样子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让他的样子跑进你的脑子里,先描红,后书写,和老师比赛。(肩平、臂开、脚放正,一拳一尺一小寸)写的真好,老师奖励一面小红旗.
21.我们现在把别开生面这个词也写在别字上面。(先看老师写,你在动笔)
22、这课我们要学写的另外一个字是到,看看,比比,谁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怎么就能写好到字?(都是左右结构,最难写的一笔是撇折,折时回锋向上提,特别注意的一笔是提,顿笔、略长、见尖。)
23、同桌互相当小老师,你觉得同桌哪个字写得好奖它小红旗,哪里写的不好,给他讲清楚怎么改正。
24大家的字写得这么认真,玩个小游戏放松一下:
先做一个猜字游戏:
a. “同”字去掉左边的一竖。(举起“同”字卡片,边说边比划)
b、“霞摘掉“雨”帽子,换成单人旁做架子(举起“霞”字卡片,边说边比划。)
c、另字加立刀(举起“另”字卡片,边说边比划)
下一个游戏,你们来考我,你们比划,我来猜。
(吓、慌、叫、)(以上每复习一个生字都要指着生字领读两遍)
25、生字宝宝听到大家这么聪明,连忙排好了队。请看大屏幕,谁能响亮的喊出 它们的名字,站起来就读。
谁是第一个挑战者,一口气准确读完。
谁能超过他,老师指哪个你就读哪个。
一条龙读。
26.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认会了七个生字,写好了两个生字。向各位老师展示了我们识字写字的本领。敢不敢再来向老师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敢)
27、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我们就读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拿起铅笔,在第四自然段最后的大人的人字后画个双竖线。来我们捧起书来,自己先放声先读。
28、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人读一段,待会儿咱们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的最好。
29、故事就在大屏幕上,哪个小组来展示。(两组)(随机指导朗读,想读的好的同学学习)
30、老师现在点兵点将读,一人读一自然段,有表情,声音又洪亮的小朋友,老师们就能记住你。
31、现在我们全班齐读,相信读的会,很有味道,还有气势。。(身坐正)
32、太棒了。热烈的掌声欢送给优秀的自己。孩子们,聪明的司马光是怎么救助这掉到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写字教学模式: “随文识记生字 适时指导朗读”
“识字”
(带拼音文中识字------生字注音词中识字-------去拼音词中识字-------去拼音文中复习-------游戏中复习识字)
“朗读”
(初读读通------再读理解------感情朗读------表演朗读------尝试背诵)
《司马光》课堂教学实录 范例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2、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生字教学
1.复习词语。
2.复习单字,开火车比赛。
3.教学写字
(1)“吓”——形声字,还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说吓的两个读音,并组词。指导书写说笔画。
(2)“到”——汉字演变,“至”有回家的意思。造字原意是回家倒在床上休息。指导书写
(3)“都”——从句子中学写字。本课中的读音,指导多音字组词。指导书写。
二、回顾课文 引出新知
师: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司马光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玩,花园里有假山,课件出示,假山旁边有一口大水缸。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到来。
师:多媒体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不小心的事情?
生:下课了,我在操场上一不小心滑倒了。
生:我一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的鞋带。
师:把一不小心的感觉送到句子中去,读句子。
生:读课文
师:这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其他小朋友都说怎么表现的?
生: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跑去找大人。
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强调排比句
师:如果你在现场,你的朋友掉进了比你还要高的大水缸里,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很着急,很害怕。
师:落水的小伙伴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
生:学生汇报读
师:教师范读
生:学生齐读
师:当小朋友落水了,其他小朋友都采取了什么方法营救他?
生:跑去找大人
师:讨论:跑去找大人的方法好不好?
生:讨论后汇报“不好”,等大人来了孩子可能就淹死了。
师:司马光此时已经7岁了,父亲司马池此时已经是洛阳通判的职位,家宅比较大,找到大人来救孩子,恐怕孩子已经淹死了,所以说这个方法不够好,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生:司马光没有慌,而是想办法,找到石头砸缸。
师:出示课文,找学生做动作读,不做评价
生:读这段
师:你们读的感觉就是:出示课件,对比强调“举起、使劲砸、几下子”教师范读
生:做动作读
师生做动作齐读
师:我们来对比一下:小伙伴落水后,同伴们是怎么表现的?司马光是怎么表现的?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很聪明,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遇事不慌 聪明勇敢
师:在司马光的帮助下,小伙伴终于得救了。齐读最后一段。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课件出示)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慌了,再读这两个词——别的,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哭着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把缸——砸破.使劲,砸破,在司马光的帮助下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师:你能试着背诵吗?
生:学生自由背诵,集体汇报
师:司马光真了不起,除了7岁那年砸缸救友,12岁那年还救了全家。课件出示
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光出生,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6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 ,司马光随父亲司马池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师:司马光这么小就有勇有谋,长大了会是什么样?你们猜一猜?
生:一定会很有成就。
生:也许能当大官。
师:课件出示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介绍《资治通鉴》。激趣提问:人们为什么那么爱戴司马光?他当官期间都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也搜集一下资料,班级里讲一讲。
师: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朋友落水了,应该怎么办?观看视频。
师总结:生活中我们遇到朋友落水,不要冒然施救,要冷静思考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救,否则不但救不了别人,反而搭上自己的性命。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要像司马光一样,不慌张,冷静思考,想正确的办法救人。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收获了。
三、拓展学习
1、评价司马光写进日记中
2、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司马光的故事在班级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