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7下生物 6.1.2肺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1431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7下生物 6.1.2肺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1431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7下生物 6.1.2肺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1431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展开
|
教学基本信息 | ||||
课题 | 肺 | |||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 否 | |||
学科 | 生物 | 学段: 义务教育阶段 | 年级 | 七年级 |
相关 领域 | 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课标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课标倡导: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 |
教学背景分析 |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位于北京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的第1节《人的呼吸》。课标对《人的呼吸》这一节要求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本节课是《人的呼吸》第2课时。教材中的内容有“肺的颜色和位置”、“肺主要由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构成”、“肺泡的结构与功能”等。本节课之前的第1课时是“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差异”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在此之前还学习了肺循环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做了知识铺垫。同时本节课还是前面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提升。 二、学生情况: 学生了解呼吸现象,也知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但却未亲眼见过完整的肺,也未见过肺的内部结构,更不了解“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能够熟练使用解剖器具,且已经能够用“科学探究”的态度正确、严谨对待解剖过程,认知水平以感性认知为主,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探究式学习 |
四、教学准备: 1、剥离出的羊支气管树(局部); 2、实验材料和用具:羊肺、等重羊腿肉、肺组织块、水槽、清水、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用手套、海绵块、打气筒; 3、教学PPT 五、教学重点:1、肺主要由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构成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六、教学难点:1、肺主要由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构成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描述肺的颜色、位置。 2、概述肺主要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构成。 3、说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实验探究“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 2、通过分析吸烟、雾霾对肺的危害,关注肺的健康。 |
教学流程示意 | |||||
| |||||
教学过程 | |||||
教学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置意图 | 技术应用 | 时间安排 |
创设情境 | 【体验:挑战15秒】
我们发现,仅仅憋气15秒,身体已经感到不适,如果停止呼吸6分钟,我们身体原有的氧气就会被消耗殆尽,各项代谢全部停止。可见:不断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我们人体一项基本的生命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呼吸系统中承担着气体交换功能的器官是肺,那么肺有怎样的结构适于呼吸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肺
|
体验:屏气15秒钟
观察、聆听、思考
|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导入,体会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 计时器 | 1 分 钟 |
实验探究 : 观察羊的肺 | 我们无法观察人的肺,那么我们借助同样是哺乳动物羊的肺来学习 【观察肺的形态】 1、 健康的肺是什么颜色呢?每只羊有几个肺呢? 补充:成人的肺,由于不断吸入尘埃或病变,颜色可能有所改变 2、 【图片】观察老师将气管切除后剩下的结构,请观察一下切除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两个分支是什么? 【图片:人胸部X光片】黑色部分显示人的肺,肺位于人的哪个腔呢?
3、 【图片:羊肺腹面观和背面观】 请观察一下肺的背面观上有什么特殊的器官与肺相连呢?这是因为要完成什么生理过程呢?
总结:由“支气管→肺→心脏”位置关系可知,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
【观察】肺的颜色 回答:健康的新鲜肺呈粉红色。
观察图片后回答:有心脏与之相连,因为要完成肺循环
【回顾】肺循环的过程 |
直接观察羊肺,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更长久
通过X光片,学生能够概述肺的位置,加深印象
巩固肺循环知识 |
整套羊肺
人胸部X光片 | 4 分 钟 |
实验探究 : 观察羊的肺 | 【肺密度小,气体从支气管进入】 1、 1、【观察体积差别】讲桌上是今早从市场买的新鲜的羊肺和羊腿肉,羊肺重0.56kg,于是又让卖肉师傅称取了等重0.56kg的羊腿肉,同学们观察一下二者体积有何不同?
2、 2、【实验】接下来请两位同学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观察一下有何区别?
上述现象说明什么呢?
3、 3、【实验】肺里如果有空腔,应该能充气进去。接下来进行分组实验,给肺适量充气,然后松手观察肺的变化,并体会手感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
4、 4、【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再次体会自己呼吸时肺部变化。 提问:人吸气与刚才羊肺被打气膨胀,有何不同呢?
【总结】上面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
【学生演示】 说明肺密度小,里面可能有空腔 【合作实验】用打气筒从一侧支气管向肺内充气,其他学生观察现象
【体验、分析】学生深呼吸,体会自己肺部变化,分析人吸气与羊肺被打气的区别
回答:肺密度小,气体可由支气管进入到整个肺 |
学生会发现肺较“大”、较“密度小”,推测肺可能是有空腔的
理解肺的特点,为“肺泡具有弹性纤维”做铺垫 | 羊肺
等重羊腿肉
水槽 清水
手套
打气筒 | 6 分 钟 |
实验探究 : 观察羊的肺 | 【支气管分支多、不进行气体交换】 由上述实验我们已经知道,支气管能把气体送入肺各个部分,那么它有怎样的结构与之相适应呢? 1、【实验】沿未充气一侧肺的支气管慢慢剪开,观察肺的结构是否真如我们所推测。 注意:剪开的过程中,手感怎样?剪开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巡视】 2、【展示支气管树实物】
【总结】剪开过程中发现很多小洞,根据老师手中的支气管分支,推测一下小洞是什么结构? 在剪开的过程中,越来越容易,说明什么?小洞越来越小说明什么? 上述分支看起来像什么?
3、【图片:人胸透片和肺支气管铸模】 【补充】人的支气管入肺后也会反复分支,达20多次!在分支的过程中,管径越来越小,管壁越来越薄,总面积越来越大,呈树枝状分支。
4、【提问】支气管树状分支的存在,对于呼吸来讲,有什么意义? |
【合作实验】沿支气管慢慢剪开,直到不能再剪下去为止
|
使学生对肺内部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为学习肺泡做铺垫
学生亲眼看见支气管树,更直观,印象特别深刻,有助于理解其意义
出示图片和数据,更直观、严谨,学生印象更深刻 |
解剖剪
羊肺
支气管树
手套
图片数据 | 7 分 钟 |
实验探究 : 观察羊的肺
实验探究 : 观察羊的肺 | 【气体交换发生在支气管末端膨大的肺泡】 支气管的分支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那么气体交换发生在哪里呢?
1、【实验】请同学们将培养皿中的肺组织块置于水中,慢慢用力挤压,观察横截面出现的现象
【巡视、指导】
2、【模拟】教师先将海绵放在水面,发现漂浮,再在水中捏海绵块。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海绵块出现跟肺相似的水泡,这能说明什么呢?
3、【图片:支气管树、肺泡电镜图】 讲解:可以看出,在支气管细小分支的最末端膨大形成许多半球状的囊状结构,每一个囊状结构叫做肺泡。
4、【总结】也就是说,肺主要由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构成,气体交换应当是发生在肺泡里。 |
【思考回答】说明肺组织块跟海绵类似,有众多的小结构能“装”的下气体
思考
|
由排出的水泡,间接证明“肺泡”的存在
用海绵块类比“肺泡”,更形象、直观
突破第1个重难点 | 肺组织块
烧杯
清水
海绵块
图片 | 6分钟 |
【肺泡有哪些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呢?】 1、【实验回顾】根据前面的实验,我们发现支气管树有大量的分支,而每个分支末端膨大成多个肺泡,可见肺泡是特别多的。同学们可以试着猜测成年人肺部共有多少肺泡? 2、【口述数据:1、人的肺约有3亿~4亿个肺泡!2、人体吸气肺泡膨大时,肺泡总面积可达100m²】 3、【用A4纸类比】当于1600多张A4纸平铺开的面积! 肺泡面积如此大,有什么意义呢?
4、【实验回顾】根据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支气管树状分支管壁越分越薄,在最细小分支的末端膨大形成的肺泡壁应该是极薄的 【补充图片:肺泡光镜图】请同学们观察肺泡壁,它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呢? 【数据】成人肺泡壁厚约0.2微米。 【用A4纸类比】是A4纸厚度的1/440!肺泡壁这么薄有什么意义呢?
5、【实验回顾】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给羊肺充气后它能弹性回缩,我们深吸气时松口气,肺自然回缩,说明肺泡有弹性 【补充图片:肺泡弹性纤维图、肺泡膨胀动态图】 讲解:图中黑蓝色为弹性纤维,也就是说:肺泡上分布有弹性纤维,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6、【实验回顾】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支气管旁的组织块颜色较深 并且肺组织块能挤出血 【补充图片:肺泡外毛细血管模式图】 提问:肺泡外“毛细血管丰富”有何意义呢? |
猜测肺泡的数量,受到震撼
对肺泡面积大感到震惊
思考肺泡面积大的意义
观察肺泡光镜图,发现肺泡壁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推测“肺泡壁极薄”这一特点,思考肺泡壁薄的意义
观察肺泡上的弹性纤维图和肺泡动态图,思考肺泡壁弹性大的意义
|
根据实验现象,补充图片和数据,总结出肺泡的特点
直观、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肺泡弹性大的意义
直观、形象 |
数据
A4纸
图片
动态图
| 11分钟 | |
归纳总结 | 【总结】总结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略) 正是由于肺泡具有如上结构,因而它适于进行气体交换,成为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也是构成肺的主要结构 ,也正因为如此,肺成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部分内容跟肺泡结构相似?
【总结】由此可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 梳理知识,认同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构成肺的主要结构
回顾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 突破第2个重难点
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 ppt | 2分钟 |
学以致用 | 人的肺在胎儿7个月时就已经发育完善,出生后开始工作,如果按人均寿命80岁计算,人的一生在平静状态下要呼吸8亿多次!可见肺在我们一生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因而我们应当对它多加呵护。 【联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肺呢?】 1、【视频:内窥镜下的“烟肺”惨不忍睹】 【口述数据: 吸烟也被认为是造成PM2.5室内危害的一个重要来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中型会议室内点燃4支香烟,PM2.5浓度达到300ug/M³,这个数值已经达到了红色预警级别!】 因此,我们应该拒绝吸烟,也拒绝二手烟!如果不能阻止别人吸烟,那么就远离吸烟人群。
2、除了不吸烟以外,我们还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肺呢? 【聚焦热点】 PM2.5相关常识 |
倾听,巩固肺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不吸烟
观看视频,认识吸烟对肺的伤害
倾听,对肺的重要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雾霾对肺不好,在雾霾天气,应该减少外出,外出时应当戴好口罩,室内开净化器,回到室内要更衣… |
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关注肺的健康 |
数据
视频
图片 | 3分钟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
| ||||||||||||||||||||||||||||||||||||||||||||||||||||||||||||||||||||||||||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 ||||||||||||||||||||||||||||||||||||||||||||||||||||||||||||||||||||||||||
本教学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关注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了3个演示实验和3个分组实验,如解剖哺乳动物的肺、观察支气管树等,让学生看到最真实的生物器官内部结构,还原生命本真;让学生亲眼观察、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肺”相关的科学知识及“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这一重要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支撑,进而帮助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图片、分析数据等,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化了由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方法;通过对“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及“雾霾危害的原理及自我保护”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意识和品质,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从种到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从种到界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帮助和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视频导入,讨论探究,课堂小结,讨论,中考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资源的运用及开发,教学方案实施, 板书设计, 导学案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