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北师大版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
展开学生姓名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次课
共( )次课
课时: 3 课时
教学课题
三角形的证明
教学目标
1、会用直尺圆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2、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难点:应用
一、作业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内容回顾
回顾上节课内容
知识整理
知识点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如图,DE是△ABC中边AC的垂直平分线,若BC=18cm,AB=10cm,则△ABD的周长为( ).
A.16 cm B.28 cm C.26 cm D.18 cm
2.如图,有A、B、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
A.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3.如图,△ABC中,AB=AC=5,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AB、AC分别于点E、D,
(1)若△BCD的周长为8,则BC的长为 ;
(2)若BC=4,则△BCD的周长为 .
4.如图,△ABC的周长为19cm,A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E,E为垂足,AE=3cm,则△ABD的周长为 .
5.如图,△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结EC.
(1)求∠ECD的度数;
(2)若CE=12,求BC长.
6.如图,∠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AB=6,AC=3,求BE的长.
7.“西气东输”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世工程,现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两个城镇A,B,准备建一个燃气控制中心站P,使中心站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并且到两个城镇等距离,请你画出中心站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
8.如图,已知△ABC,∠C=Rt∠,AC<BC,D为BC上一点,且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连结AD,若∠B=37°,求∠CAD的度数.
9.如图,在Rt△ABC中,∠ACB=90°.
(1)用尺规在边BC上求作一点P,使PA=P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连结AP,若AC=4,BC=8时,试求BP的长.
10.如图,在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的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
知识点二、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概念
1.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角的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教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等距离相等.
注意:①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
②该性质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有时不必证明全等;
③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图中有角平分线,有垂直角平分线的性质语言:
如图,∵C在∠AOB的平分线上,CD⊥OA,CE⊥OB ∴CD=CE
3.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
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CAD和∠CAB分别在△CAD和△CAB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在△ABC和△ADC中:
所以△ABC≌△ADC(SSS).所以∠CAD=∠CAB.即射线AC就是∠DAB的平分线.
4.角平分线的画法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练一练】
1.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DOB.若∠COB=35°,则∠AOD等于( )
A.35°B.70°C.110°D.145°
2、如图,OB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COE的角平分线,如果∠AOB=40°,∠COE=60°,则∠BOD的度数为( )
A.50°B.60°C.65°D.70°
3、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4、 已知:如图6所示在中,,∠BAC、∠BCA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求证:AC=AE+CD
5、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 )
A.4B.3C.6D.5
6、 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PA=PBB.PO平分∠APBC.OA=OBD.AB垂直平分OP
7、如图,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
A.3B.4C.5D.6
8、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的角C沿着GF折叠(F在BC边上,不与B、C重合)使得C点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E处,FH平分∠BFE,则∠GFH的度数α满足( )
A.90°<α<180°
B.α=90°
C.0°<α<90°
D.α随着折痕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总结: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
2、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
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
9、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AB′的是( )
A.BB′⊥ACB.BC=B′CC.∠ACB=∠ACB′D.∠ABC=∠AB′C
10、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E=BEB.AC=BEC.CE=DED.∠CAE=∠B
11、在Rt△ABC中,∠C=90°,若BC=10,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BD:CD=3:2,则点D到线段AB的距离为 .
12、如图,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30°,则∠AOB= 度.
13、如图,∠ABC=50°,AD垂直且平分BC于点D,∠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连接EC,则∠AEC的度数是 度.
14、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
A.P是∠A与∠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
B.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
D.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总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2)性质: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
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审批
数学科组长
教务主管
校区主任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共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优秀教案设计,共7页。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