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2022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0962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天长市2022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0962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天长市2022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0962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天长市2022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8,BC=10,则△CEF的周长为( )
A.12 B.16 C.18 D.24
2.在下列四个新能源汽车车标的设计图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在同一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与二次函数y=kx2+k(k≠0)的图象可能为( )
A. B.
C. D.
4.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10,BC=15,MN=3,则AC的长是( )
A.12 B.14 C.16 D.18
5.如图,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C和BD相交于点E,EF⊥BD垂足为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6.如图,在平行线l1、l2之间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三角板的锐角顶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若∠l=65°,则∠2的度数是( )
A.25° B.35° C.45° D.65°
7.如图,在Rt△ABC中,∠ABC=90°,AB=6,BC=8,点E是△ABC的内心,过点E作EF∥AB交AC于点F,则EF的长为( )
A. B. C. D.
8.点A(4,3)经过某种图形变化后得到点B(-3,4),这种图形变化可以是( )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绕原点逆时针旋转 D.绕原点顺时针旋转
9.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验时,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制了如图的折线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最有可能的是( )
A.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小明随机出的是“剪刀”
B.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4
C.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普通扑克牌洗匀后,从中任抽一张牌,抽中红桃
D.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前2次都正面朝上,第3次正面仍朝上
10.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案是四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图案上的一部分图形,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它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12.如图,A,C,E,G四点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以线段AC,CE,EG为边在AG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CDE,△EFG,连接AF,分别交BC,DC,DE于点H,I,J,若AC=1,CE=2,EG=3,则△DIJ的面积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因式分解: =
14.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2,若∠3=40°,则∠4等于________.
15.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AC⊥x轴,BD⊥x轴,垂足C,D分别在x轴的正、负半轴上,CD=k,已知AB=2AC,E是AB的中点,且△BCE的面积是△ADE的面积的2倍,则k的值是______.
16.如图,一块飞镖游戏板由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格子构成,向游戏板随机投掷一枚飞镖,击中黑色区域的概率是______.
17.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
18.如图,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x<0)的图象相交于点A和点B.当y1>y2>0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6分)某市教育局为了了解初一学生第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查了本市部分初一学生第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天数,并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扇形统计图中a的值为 %,该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果该市共有初一学生20000人,请你估计“活动时间不少于5天”的大约有多少人?
20.(6分)某市旅游景区有A、B、C、D、E等著名景点,该市旅游部门统计绘制出2018年春节期间旅游情况统计图(如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18年春节期间,该市A、B、C、D、E这五个景点共接待游客人数为多少?
(2)扇形统计图中E景点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甲,乙两个旅行团在A、B、D三个景点中随机选择一个,求这两个旅行团选中同一景点的概率.
21.(6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tanB,半径为2的⊙C分别交AC,BC于点D、E,得到DE弧.
(1)求证:AB为⊙C的切线.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2.(8分)已知圆O的半径长为2,点A、B、C为圆O上三点,弦BC=AO,点D为BC的中点,
(1)如图,连接AC、OD,设∠OAC=α,请用α表示∠AOD;
(2)如图,当点B为的中点时,求点A、D之间的距离:
(3)如果AD的延长线与圆O交于点E,以O为圆心,AD为半径的圆与以BC为直径的圆相切,求弦AE的长.
23.(8分)如图,大楼AB的高为16m,远处有一塔CD,小李在楼底A处测得塔顶D处的仰角为 60°,在楼顶B处测得塔顶D处的仰角为45°,其中A、C两点分别位于B、D两点正下方,且A、C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求塔CD的高.(=1.7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10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方式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在x轴上,已知∠COD=∠OAB=90°,OC=,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B.求k的值.把△OCD沿射线OB移动,当点D落在y=图象上时,求点D经过的路径长.
25.(10分)化简:(x-1- )÷.
26.(12分)某数学教师为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完成数学课前预习的具体情况,对该班部分学生进行了一学期的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分为四类并给出相应分数,A:很好,95分;B:较好75分;C:一般,60分;D:较差,30分.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以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Ⅰ)该教师调查的总人数为 ,图②中的m值为 ;
(Ⅱ)求样本中分数值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7.(12分)一辆高铁与一辆动车组列车在长为1320千米的京沪高速铁路上运行,已知高铁列车比动车组列车平均速度每小时快99千米,且高铁列车比动车组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少3小时,求这辆高铁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和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
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AD=BC=10,AB=CD=8,
∵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
∴AF=AD=10,EF=DE,
在Rt△ABF中,
∵BF==6,
∴CF=BC-BF=10-6=4,
∴△CEF的周长为:CE+EF+CF=CE+DE+CF=CD+CF=8+4=1.
故选A.
2、D
【解析】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D.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3、D
【解析】
根据k>0,k<0,结合两个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分类讨论.
【详解】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k<0时,反比例函数y=,在二、四象限,而二次函数y=kx2+k开口向上下与y轴交点在原点下方,D符合;
②当k>0时,反比例函数y=,在一、三象限,而二次函数y=kx2+k开口向上,与y轴交点在原点上方,都不符.
分析可得:它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D.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
4、C
【解析】
延长线段BN交AC于E.
∵AN平分∠BAC,∴∠BAN=∠EAN.
在△ABN与△AEN中,
∵∠BAN=∠EAN,AN=AN,∠ANB=∠ANE=90∘,
∴△ABN≌△AEN(ASA),∴AE=AB=10,BN=NE.
又∵M是△ABC的边BC的中点,∴CE=2MN=2×3=6,
∴AC=AE+CE=10+6=16.故选C.
5、A
【解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B⊥BD,CD⊥BD,EF⊥BD,
∴AB∥CD∥EF
∴△ABE∽△DCE,
∴,故选项B正确,
∵EF∥AB,
∴,
∴,故选项C,D正确,
故选:A.
【点睛】
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6、A
【解析】
如图,过点C作CD∥a,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过点C作CD∥a,则∠1=∠ACD,
∵a∥b,
∴CD∥b,
∴∠2=∠DCB,
∵∠ACD+∠DCB=90°,
∴∠1+∠2=90°,
又∵∠1=65°,
∴∠2=2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A
【解析】
过E作EG∥AB,交AC于G,易得CG=EG,EF=AF,依据△ABC∽△GEF,即可得到EG:EF:GF,根据斜边的长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过E作EG∥BC,交AC于G,则∠BCE=∠CEG.
∵CE平分∠BCA,∴∠BCE=∠ACE,∴∠ACE=∠CEG,∴CG=EG,同理可得:EF=AF.
∵BC∥GE,AB∥EF,∴∠BCA=∠EGF,∠BAC=∠EFG,∴△ABC∽△GEF.
∵∠ABC=90°,AB=6,BC=8,∴AC=10,∴EG:EF:GF=BC:BC:AC=4:3:5,设EG=4k=AG,则EF=3k=CF,FG=5k.
∵AC=10,∴3k+5k+4k=10,∴k=,∴EF=3k=.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相似三角形以及构造等腰三角形.
8、C
【解析】
分析:根据旋转的定义得到即可.
详解:因为点A(4,3)经过某种图形变化后得到点B(-3,4),
所以点A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9、B
【解析】
根据统计图可知,试验结果在0.17附近波动,即其概率P≈0.17,计算四个选项的概率,约为0.17者即为正确答案.
【详解】
解: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小明随机出剪刀的概率是,故A选项错误,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4的概率是≈0.17,故B选项正确,
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普通扑克牌洗匀后,从中任抽一张牌,抽中红桃得概率是 ,故C选项错误,
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前2次都正面朝上,第3次正面仍朝上的概率是 ,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频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熟练掌握概率公式是解题关键.
10、D
【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A、B、C都不是轴对称图形,D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11、A
【解析】
从左面观察几何体,能够看到的线用实线,看不到的线用虚线.
【详解】
从左边看是等宽的上下两个矩形,上边的矩形小,下边的矩形大,两矩形的公共边是虚线,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几何体的三视图,熟练掌握三视图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
12、A
【解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G=EG=3,∠AGF=∠FEG=6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FG=90°,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AC=1,CE=2,EG=3,
∴AG=6,
∵△EFG是等边三角形,
∴FG=EG=3,∠AGF=∠FEG=60°,
∵AE=EF=3,
∴∠FAG=∠AFE=30°,
∴∠AFG=90°,
∵△CDE是等边三角形,
∴∠DEC=60°,
∴∠AJE=90°,JE∥FG,
∴△AJE∽△AFG,
∴==,
∴EJ=,
∵∠BCA=∠DCE=∠FEG=60°,
∴∠BCD=∠DEF=60°,
∴∠ACI=∠AEF=120°,
∵∠IAC=∠FAE,
∴△ACI∽△AEF,
∴==,
∴CI=1,DI=1,DJ=,
∴IJ=,
∴=•DI•IJ=××.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3(x﹣y)1
【解析】
解:﹣3x1+6xy﹣3y1=﹣3(x1+y1﹣1xy)=﹣3(x﹣y)1.故答案为:﹣3(x﹣y)1.
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注意分解要彻底.
14、70°
【解析】
试题分析:由平角的定义可知,∠1+∠2+∠3=180°,又∠1=∠2,∠3=40°,所以∠1=(180°-40°)÷2=70°,因为a∥b,所以∠4=∠1=70°.
故答案为70°.
考点:角的计算;平行线的性质.
15、
【解析】
试题解析:过点B作直线AC的垂线交直线AC于点F,如图所示.
∵△BCE的面积是△ADE的面积的2倍,E是AB的中点,
∴S△ABC=2S△BCE,S△ABD=2S△ADE,
∴S△ABC=2S△ABD,且△ABC和△ABD的高均为BF,
∴AC=2BD,
∴OD=2OC.
∵CD=k,
∴点A的坐标为(,3),点B的坐标为(-,-),
∴AC=3,BD=,
∴AB=2AC=6,AF=AC+BD=,
∴CD=k=.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巧妙得出k值是解题的关键.
16、
【解析】
求出黑色区域面积与正方形总面积之比即可得答案.
【详解】
图中有9个小正方形,其中黑色区域一共有3个小正方形,
所以随意投掷一个飞镖,击中黑色区域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概率,熟练掌握概率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面积之比几何概率.
17、.
【解析】
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依次计算可得.
【详解】
解:去分母,得:,
解得:,
当时,,
所以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求出整式方程的解;③检验;④得出结论.
18、-2
根据图象可直接得到y1>y2>0时x的取值范围.
【详解】
根据图象得:当y1>y2>0时,x的取值范围是﹣2<x<﹣0.5,
故答案为﹣2<x<﹣0.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熟悉待定系数法以及理解函数图象与不等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25, 90°;
(2)见解析;
(3)该市 “活动时间不少于5天”的大约有1.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即可求得的值,再乘以360°即得扇形的圆心角;
(2)先算出总人数,再乘以“活动时间为6天”对应的百分比即得对应的人数;
(3)先求得“活动时间不少于5天”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再乘以20000即可.
(1)由图可得
该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90°;
(2)“活动时间为6天” 的人数,如图所示:
(3)∵“活动时间不少于5天”的学生人数占75%,20000×75%=1
∴该市“活动时间不少于5天”的大约有1人.
考点:统计的应用
点评:统计的应用初中数学的重点,在中考中极为常见,一般难度不大.
20、(1)50万人;(2)43.2°;统计图见解析(3).
【解析】
(1)根据A景点的人数以及百分比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该市景点共接待游客数;
(2)先用360°乘以E的百分比求得E景点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再根据B、D景点接待
游客数补全条形统计图;
(3)根据甲、乙两个旅行团在A、B、D三个景点中各选择一个景点,画出树状图,根据概
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同时选择去同一景点的概率.
【详解】
解:(1)该市景点共接待游客数为:15÷30%=50(万人);
(2)扇形统计图中E景点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43.2°,
B景点的人数为50×24%=12(万人)、D景点的人数为50×18%=9(万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故答案为43.2°;
(3)画树状图可得:
∵共有9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同时选择去同一个景点的结果有3种,
∴P(同时选择去同一个景点)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统计以及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1、 (1)证明见解析;(2)1-π.
【解析】
(1)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CF,根据切线的判定得出即可;
(2)分别求出△ACB的面积和扇形DCE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过C作CF⊥AB于F.
∵在Rt△ABC中,∠C=90°,AC,tanB,∴BC=2,由勾股定理得:AB1.
∵△ACB的面积S,∴CF2,∴CF为⊙C的半径.
∵CF⊥AB,∴AB为⊙C的切线;
(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ACB﹣S扇形DCE1﹣π.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扇形的面积,解直角三角形,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求出CF的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1);(2);(3)
【解析】
(1)连接OB、OC,可证△O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垂径定理可得∠DOC等于30°,OA=OC可得∠ACO=∠CAO=α,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表示出∠AOD的值.
(2)连接OB、OC,可证△O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垂径定理可得∠DOB等于30°,因为点D为BC的中点,则∠AOB=∠BOC=60°,所以∠AOD等于90°,根据OA=OB=2,在直角三角形中用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D、AD的长.
(3)分两种情况讨论:两圆外切,两圆内切.先根据两圆相切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求出AD的长,再过O点作AE的垂线,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如图1:连接OB、OC.
∵BC=AO
∴OB=OC=BC
∴△OBC是等边三角形
∴∠BOC=60°
∵点D是BC的中点
∴∠BOD=
∵OA=OC
∴=α
∴∠AOD=180°-α-α-=150°-2α
(2)如图2:连接OB、OC、OD.
由(1)可得:△OBC是等边三角形,∠BOD=
∵OB=2,
∴OD=OB∙cos=
∵B为的中点,
∴∠AOB=∠BOC=60°
∴∠AOD=90°
根据勾股定理得:AD=
(3)①如图3.圆O与圆D相内切时:
连接OB、OC,过O点作OF⊥AE
∵BC是直径,D是BC的中点
∴以BC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D点
由(2)可得:OD=,圆D的半径为1
∴AD=
设AF=x
在Rt△AFO和Rt△DOF中,
即
解得:
∴AE=
②如图4.圆O与圆D相外切时:
连接OB、OC,过O点作OF⊥AE
∵BC是直径,D是BC的中点
∴以BC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D点
由(2)可得:OD=,圆D的半径为1
∴AD=
在Rt△AFO和Rt△DOF中,
即
解得:
∴A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相关知识:垂径定理,圆与圆相切的条件,关键是能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结合思考问题,另外需注意圆相切要分内切与外切两种情况.
23、塔CD的高度为37.9米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两个直角三角形,即Rt△BED和Rt△DAC,利用已知角的正切分别计算,可得到一个关于AC的方程,从而求出DC.
试题解析:作BE⊥CD于E.
可得Rt△BED和矩形ACEB.
则有CE=AB=16,AC=BE.
在Rt△BED中,∠DBE=45°,DE=BE=AC.
在Rt△DAC中,∠DAC=60°,DC=ACtan60°=AC.
∵16+DE=DC,
∴16+AC=AC,
解得:AC=8+8=DE.
所以塔CD的高度为(8+24)米≈37.9米,
答:塔CD的高度为37.9米.
24、(1)k=2;(2)点D经过的路径长为.
【解析】
(1)根据题意求得点B的坐标,再代入求得k值即可;
(2)设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为D′,由平移性质可知DD′∥OB,过D′作D′E⊥x轴于点E,交DC于点F,设CD交y轴于点M(如图),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点D的坐标为(﹣1,1),设D′横坐标为t,则OE=MF=t,即可得D′(t,t+2),由此可得t(t+2)=2,解方程求得t值,利用勾股定理求得DD′的长,即可得点D经过的路径长.
【详解】
(1)∵△AOB和△COD为全等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C=,
∴AB=OA=OC=OD=,
∴点B坐标为(,),
代入得k=2;
(2)设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为D′,
由平移性质可知DD′∥OB,过D′作D′E⊥x轴于点E,交DC于点F,设CD交y轴于点M,如图,
∵OC=OD=,∠AOB=∠COM=45°,
∴OM=MC=MD=1,
∴D坐标为(﹣1,1),
设D′横坐标为t,则OE=MF=t,
∴D′F=DF=t+1,
∴D′E=D′F+EF=t+2,
∴D′(t,t+2),
∵D′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t(t+2)=2,解得t=或t=﹣﹣1(舍去),
∴D′(﹣1, +1),
∴DD′=,
即点D经过的路径长为.
【点睛】
本题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求得点D′的坐标是解决第(2)问的关键.
25、
【解析】
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进行乘除.
【详解】
(x-1- )÷
=·
=·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先进行通分,再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6、(Ⅰ)25、40;(Ⅱ)平均数为68.2分,众数为75分,中位数为75分.
【解析】
(1)由直方图可知A的总人数为5,再依据其所占比例20%可求解总人数;由直方图中B的人数为10及总人数可知m的值;
(2)根据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Ⅰ)该教师调查的总人数为(2+3)÷20%=25(人),
m%=×100%=40%,即m=40,
故答案为:25、40;
(Ⅱ)由条形图知95分的有5人、75分的有10人、60分的有6人、30分的有4人,
则样本分知的平均数为(分),
众数为75分,中位数为第13个数据,即75分.
【点睛】
理解两幅统计图中各数据的含义及其对应关系是解题关键.
27、这辆高铁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为1小时,平均速度为264千米/小时.
【解析】
设动车组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高铁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99)千米/小时,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结合高铁列车比动车组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少3小时,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设动车组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高铁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99)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得:﹣=3,
解得:x1=161,x2=﹣264(不合题意,舍去),
经检验,x=161是原方程的解,
∴x+99=264,1320÷(x+99)=1.
答:这辆高铁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为1小时,平均速度为264千米/小时.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及分式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根据条件建立方程是关键,解答时对求出的根必须检验,这是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中考模拟数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中考模拟数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关于的方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5页。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天长市实验中学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天长市实验中学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