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化学九上《3课题1分子和原子》word教案 (1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53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初中化学九上《3课题1分子和原子》word教案 (1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53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1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观察实验和想象,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能从分子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逐步提高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三、教学难点
1.分子概念的建立和分子行为的想象
2.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引入】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例如: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变甜了;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走进花圃会闻到花香……,这些现象在很早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他们提出了一种设想: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引导】糖块放到水里,糖是一点一点溶解的;湿衣服晾干,水是一点一点蒸发的。这说明物质是由更小的“物质”构成的,最小的物质是多大?(应该是看不见的小微粒)。 再如品红放入热水中(演示),红色慢慢扩散,说明品红是可以分割成看不见的小微粒的;且水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是有空隙的。 【讲述】人们通过对大量类似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设想出物质都是由无数的微小粒子构成的;随着科技进步,证明了这个猜想是对的,且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多种;现在人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可以看到分子和原子,而且还能操纵原子发生移动(见图3-2和图3-3),照片可以说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 倾听
倾听、思考、想象
倾听、了解人们对分子、原子的认识过程。 | 由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引出问题,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
模拟古人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使学生了解人们对分子、原子认识的历史过程。
| ||||||||||||||||||||
一、 分子
【引导】人们用肉眼能直接看到分子吗? 【讲述】用普通显微镜也看不到分子,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分子。一滴水中的水分子,由10亿人昼夜不停地数,要数3万多年。 |
体会分子很小 |
让学生体会分子很小
| ||||||||||||||||||||
【引疑】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不断运动的?什么现象能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向少量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从小烧杯倒入试管)加入浓氨水 将分别盛有酚酞溶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用大烧杯罩起来
【思考】上述品红放入热水中的实验,当水完全变红、颜色一致后,分子还在运动吗? | 回答不断运动 品红扩散、湿衣服晾干、闻到花香…… 观察溶液变红
观察酚酞溶液变红,并思考原因
思考、回答运动 | 回忆物理上学过的分子运动论的有关知识。
认识酚酞遇到氨水会变红 体会氨分子悄悄跑到了酚酞溶液中,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说明分子运动是永恒的,永远不会停下来。 | ||||||||||||||||||||
【引疑】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吗?什么现象能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在玻璃管(可用酸式滴定管)中先装半管水,再继续装满酒精(事先染红),堵住管口、摇匀 【类比引导】一碗黄豆和一碗小米倒在一起、混合均匀,总体积小于两碗。 【布置】观察图3-2苯分子照片 | 有间隔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说明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观察总体积减少,并通过类比思考,推测出分子之间有间隔 进一步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 回忆物理上学过的分子运动论的有关知识,联系上面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通过实验和类比想象,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
| ||||||||||||||||||||
【分析填空】
【引导】分子不变,化性就不变,分子改变,化性就改变,谁保持着物质的化性? 【讲述】某物质有什么化性,就说明构成该物质的每个分子就有什么化性。物质的宏观化性是由构成它的所有分子集体表现出来的。 【引导】所有氧分子化性是否相同?所有二氧化碳分子呢?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化性是否相同? 【引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无线分割下去,是否一直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讲述】当只剩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时,它还具有二氧化碳的一切化性;若把二氧化碳再分割开,分成碳原子和氧原子,它的化性就完全变了。即:在保持化性不变的前提下,物质能被分割成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得出分子的概念P50) 【讲解】①关键词“化学性质”: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性,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性(例如水是液态的,但不能水分子是液态的),物质的状态等物性必须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②前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保持铁的化性的最小微粒是铁原子。 |
边讨论、边填空
回答:分子
倾听、领悟
回答有关问题
思考、猜想
倾听、想象、领悟
倾听、想象、领悟 |
为下面得出分子的概念、分子的性质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做准备和铺垫。
得出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得出同种分子化性相同,不同种分子化性不同。
得出分子的概念
巩固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 ||||||||||||||||||||
【引导】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观察上面的表格,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分子角度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小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区别 【讨论】氧气和二氧化碳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它们各有几种分子构成?空气和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它们各有几种分子构成? 板书小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微观区别 | 回答: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改变。
学生思考、回答 |
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微观区别
| ||||||||||||||||||||
小结本节应该掌握的内容:
课堂练习:
⑺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容易被压缩。 ⑻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⑼氧气和液态氧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有助燃性 ⑽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 2.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3. ⑴下列图1和图2,表示物理变化的是 ,表示化学变化的是
⑵下列图示表示混合物的是( ) |
倾听
学生解释有关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
知道学完本节课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巩固分子的基本性质,能用其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巩固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会从微观角度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
附:板书计划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 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不断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化性相同,不同种分子化性不同
2. 分子的概念:P50
3. 从分子角度区分下列概念
物理变化——分子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品,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