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   学案01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   学案02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   学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道、惑”,虚词“乎、而、也、之、于、其、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以及词类活用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虚词以及词类活用等。
    【学习难点】
    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解题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重点字词
    (一)注音:
    愚( )句读( )谀( )经传( )
    郯( )苌( )聃( )蟠( )巫( )
    (二)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之(25)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助词,之所以构成固定句式)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三)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3.一词多义
    (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2)吾从(之)而师之
    3.变式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五、走进文本
    根据下列步骤阅读文章。
    (一)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为什么要从师?
    a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二)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本文运用怎样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
    (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第三层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三)分析第3段:
    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3“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四)分析第4段: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第一学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第二学时,第三学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