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安排的《认识角》,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点:
1.数学学习生活化。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通过课前导学,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再通过钟面和折扇上角的变化来感受角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最后再通过找钟面上同样大的角,用三根小棒搭角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的价值。
2.概念学习活动化。由于角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内化角的概念。先以让学生课前找角、模仿创造角的课前活动为铺垫,通过课上观察比较适时抽象出角,让学生建立表象,再设计了辨角、数角、做角、比角、搭角等系列活动,让概念学习成为一个生动的活动过程。
3.操作探究自主化。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促进几何概念形成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并通过自主寻找生活中的角、选择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自主创造一个角,初步建立角的表象;教学中再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角的概念、内化角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认识角,初步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吸管,一副三角板,正方形纸。
(一)板块一:找角
同学们,今天张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去认识平面图形王国中的新朋友——角,现在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1.出示主题图
(1)大家看,这是一个手工坊,这里有没有角呢?
谁能在这些物体的表面能找到角吗?
请学生介绍可能找到角的物体。
教师:老师在五角星的面上找到一个角,这是角的1个顶点,这是角的2条边,(指小弧线,)这是一个角。谁能像老师一样指一指旁边的角。
说的真好。这里还有三个物品,他们是:三角尺,纸工袋,闹钟
问:谁能像刚才那样在三角尺的表面上找到角呀?
学生边模仿边介绍物体表面的角。嗯!你指的真不错!
下一个纸工袋谁来指?
最后还有一个闹钟,谁来挑战一下?(闹钟的角是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
2.催生概念:
(1)抽象出角。
刚刚我们在这些物体的表面找到了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呀,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电脑抽象出角图形)
(2)构建角的概念。
这三个图形都是——角,请大家观察这三个角,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得出角的特征
教师引导多名学生反馈并得出结论:
通过你们的观察,发现角都有顶点,和边,几个顶点?几条边?
顶点点
边
边
(二)板块二:角的特征
谁来说一说角的特征,他是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3-4个(谁还能再说一说,谁还能在说的响亮一点……)
师生共同总结齐读: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
摸角(摸三角尺示范,用夸张的慢语速说,让学生模仿)
其实,角就在我们的手边。请同学们再拿出三角尺,在它的表面找到一个角,
先用你们的小手摸顶点,什么感觉?(生:尖尖的)。再从这个点出发摸一条边,什么感觉?(生:直直的)。再从这个点出发摸另一条边,什么感觉?(生:也是直直的)(学生摸三角板的顶点和边)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直直的,平平的。
好的,现在把三角尺放好,闭上眼睛,在脑海里画一个角。我们要先画角的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先画一条直直的边,再从顶点出发画另外一条边。漂亮的角画好了,现在睁开眼睛把!
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画角的?
(3)师示范画角:
说的真好!现在你们做小老师,指挥张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
应该先画一个点,也就是角的(顶点),接着画?(画出错误示范,不从顶点出发的直线)张老师这样画可以吗?不可以;应该是从这个顶点出发,先画一条直直的线,作为角的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画另一条直直的线,这就是角的另一条边。最后画上角的标记小圆弧。同学说说的真棒,帮助张老师画出了一个完美的角!
现在谁能完整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角的组成?(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判断角(想想做做1)
1.下面比一比谁有火眼金睛 ,谁先来读题?读的真好听
2.有结果了吗?为什么是角?其他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角?
问:那第一个图形可以变成角吗?(加一个顶点)问:怎样加一个顶点?(把两条边合起来)
(5)数角(想想做做2)
另外两个图形不甘心,看,他们要变身啦!
大家看看,现在他们有几个角?提问一生。你们同意吗?对的!
但是我们先用小弧线标出角,再数角更加清楚哦。(点击加上小狐仙)
仔细看,现在变成什么图形了,有几个角?它变成了什么图形?有几个角? 它又变成了什么图形?有几个角?现在分别是几边形?有几个角?
同学们看,三角形有3个角,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就有5个角,
请你猜一猜:6边形有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提问2生。
3.思考并得出结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三)板块三:角的探究
1.做角。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角,也找到了好多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根小棒,从学具袋中轻轻取出,然后开始动手做角。
2.比角。
(1)角是有大小的。
提问:真好!你们是怎样做的呢?
谈话: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用两根小棒钉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会活动的角,这样的角我们叫做活动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角:这是一个角,又是一个角……
如果老师要把这个角变大些,要怎么做?好的试着跟老师一起把角变大!
那么如果要把角变小,又该怎么做呢?一起再来试着把角变小,再变小。
提问:通过操作活动角,你们觉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可以小组合作研究
再来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看看能够怎么折
汇报结论: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比较角的大小,再次感知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决定了角的大小。
1.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个物体,时时刻刻都在形成角,就是时钟。
请看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几时最大,几时最小?
为什么?一眼看出5时张开的。这样一眼比较出来的出来的就叫做观察法。
还听到有同学们可以数大格数。
(时针和分针分别张开几大格?张开了3大格,2大格,5大格。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反过来两条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2.教师小结: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决定了角的大小。
3.找相同角,进一步感知两条边张开的一样大,角就一样大。
(1)思考:还有几时和3时,2根针形成的角和它一样大?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2根针张开了相同的大格数。
(2)思考:还能找到哪两个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2时、5时一样大。
(3)观察比较,深刻感知角的大小和边的张开程度有关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
提问:这两个角争着说自己大,到底那个角大?
又来了两个角,要比大小,能一眼看出来吗?那你们有没有办法?指名2生。
课件演示两角重合的过程。放在一起就是重叠法,顶点对顶点,边对边,另外一条边重合,两个角就一样大。
可是右边的角不服气,边变长了,现在这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角的大小比的是什么?是比两条边张开的大小。
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看来,两条边张开的一样大,角就一样大。
(四)板块四:欣赏总结
让我们来欣赏下生活中不同大小的角
提问:现在我们已经对角这个好朋友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你是角,你可会自我介绍吗?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绍下。指名三生。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关于角的知识,到那时,角一定会成为我们的老朋友。这里有一首角之歌,你会填吗?那我们加上动作,一起唱一唱。
(五)板块五:角的拓展
思考题:最后,老师出道思考题,敢不敢挑战?
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3个
(2)4个
(3)5个
(4)1个
你们真会思考啊。二(8)班的同学真是了不起!老师再送你们每人一份礼物——五角星。
回去继续用你们的聪明才智研究一下五角星到底有几个角,好吗?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边
边
顶点
角有大小。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8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唤醒旧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动手操作,自主构建,全课总结,畅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情景图上的角,实物上的角,用纸折角,判断题,用卡纸条做角,比较角的大小,三道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