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语文九下第六单元《出师表》作业(第一课时) 练习

    统编语文九下第六单元《出师表》作业(第一课时)第1页
    统编语文九下第六单元《出师表》作业(第一课时)第2页
    统编语文九下第六单元《出师表》作业(第一课时)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积累,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出师表第一课时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意思、意义  C.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给予  D.亲贤臣,小人    远:疏远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深入不——吹求疵      B.庶驽钝——殚精C.三茅庐——此失彼      D.自枉屈——琐不堪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来源:*中%^~教网#]昭陛下平明之理    高祖因之成帝业受任败军之际    每假借藏书之家[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中国&教育@出~版网^*]  B.益/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w^w#w~.zzst&ep.c*om]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5.请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1)开张圣听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4)由是感激。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6.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积累:(1)《出师表》里出现过的成语或典故(3.4个)。示例:计日而待,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出师表》的诗句。(两例,要说明出处和作者名)示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出自《出师表》的千古名言。(两句)示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zz^s&tep.co~m]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出师表完成729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来~源:中^教*&网@]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7.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思。(1先帝简拔以陛下()(2)悉以之()3臣本布衣    [来*源:zzs@tep.^&#com]4)苟性命于乱世()5由是感激    6倾覆    7夙夜忧叹(    8深入不    9)以其咎()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含义。(1)躬耕南阳(          (2)旧都(    (3)告先帝之灵(        (4)咨臣当世之事(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意思、意义C.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给予D.亲贤臣,小人    远:疏远[中国^&@教育%出版~网]1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昭陛下平明之理    高祖因之成帝业受任败军之际    每假借藏书之家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来源:zzs@tep.c^%&#om] C.深入不(毛发)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怠慢,疏忽)[中&国~^教@育出版网*]12.下列各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南阳 每假借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大事 其境过清[www.*z%zstep#.~co^m] C.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 朝廷臣莫不畏王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来源^:%zzstep.co~m#*]A.先帝不以臣卑肉食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小石潭记》)[中@国~教育出#&版*网]C.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D.斟酌损,进尽忠言   既加官,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z%zst@ep^.com]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益/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zzste&~p.c@om](2)陟罚藏否,不宜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重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教育%&出版网]17.简要概括第1—5自然段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几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先帝为何会对桓、灵之事叹息痛恨?[来~源:zz^*st%@ep.c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教&@育*出版网]19.请从第段中找出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以后所做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6自然段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这段中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21.在第7自然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什么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可用这段中哪六个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第7自然段首句中的“大事”在文中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第7自然段中“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里的“此”指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先帝遗诏中曾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zs@t%ep.~c&*om]2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中#@%国教~育出版&网]B.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C.⑧⑨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D.第6—9自然段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26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⑥⑦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无语渡沪,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2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来&%源:中教网@~^]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28.本文言辞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教%*&网~]29.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zs@te#%^*p.com]参考答案及解析基础训练1.【答案】B 【解析】B 项中“引喻失义”的“义”的意思应为:适宜,恰当。2.【答案】B 【解析】A项中“深入不毛”的“毛”指庄稼、草木等,“吹毛求疵”的“毛”指皮毛;B 项中两个加点的“竭”都是指“竭尽”的意思;C 中“三顾茅庐”的“顾指拜访,顾此失彼D 顾”指顾得上;D项中“猥自枉屈”的“猥”指辱,这里有降低身份意思;“猥琐不堪”的“猥”指鄙陋卑下,不大方。)[来%^~&源:中#教网]3.【答案】A【解析】第①句中的“以”意思为“来”,第②句中的“以”相当于“而”,所以①②句中的两个“以”的意思不同;第③句中的“于”的意思是“在”,第④句中的“于”的意思是“从”,因此第③④两句中的“于”的意思也不同。)4.【答案】C【解析】C项正确的断句应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答案】(1)扩大:店铺开业  (2)痛心遗憾;深切的憎恨  (3)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不讲道德  (4)被感动并受到激励;因对方的帮助对他产生感激之情  (5)认真、慎重;做事耐心。【解析】加点词的“古义”一定要结合语境——加点词所在的句子来解释。)6.【答案】(1)示例: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2)示例:①“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②“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所写的成语或典故、诗句、千古名言等必须与《出师表》有关,或是出自《出师表》文中。)课内阅读[来%^源:中教网#~*]7.【答案】(1)给予;(2)询问;3平民,百姓(4)保全;5感动,激动,感慨;6遇到,碰上,恰逢;7早晚;8草木(9)表明,显扬【解析】要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如,(1)句中的“遗”读wèi,是“给予”的意思,不可按现代汉语常见的意思“遗留”解释;第(6)句中的“值”是指“恰逢碰上”的意思;第(9)句中的“彰”要结合后面的宾语“其咎”解释为动词。第⑵句中的“彰”在这里是“彰显”“显扬”之意。8.(1)  (2)  (3)  (4) 【解析】要结合语境解释一词多义的文言虚词。如,“于”在文言文中,有“在”“从”“向”“对”“同”“给”“到”等意思,结合句意后介词“于”后的宾语,可知(1)(2)中“于”的意思。“以”在古汉语中,有“因为”“由于”“凭借”“按照”“依靠”“把”“拿”“用”“向”“对”等意思,结合第(3)(4)句的语境,可知其含义。9.【答案】B  【解析】“引喻失义”的“义”的意思为:适宜,恰当。10.【答案】A  【解析】第①句中的“以”意思为“来”,第②句中的“以”相当于“而”,所以①②句中的两个“以”的意思不同;第③句中的“于”的意思是“在”,第④句中的“于”的意思是“从”,因此第③④两句中的“于”的意思也不同。[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1.【答案】C 【解析】毛:就是地面的草、庄稼等植物、植被的意思。深入不毛的意思是:深入不长草的地方。这里“毛”活用为动词翻译为“长草”。)12.【答案】D 【解析】A项中的“于”的意思分别为“在”和“从”;B项中的“以”的意思分别为“把”和“因为”;C项中的“而”的分别为:“把”和“因为”;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D项中的“之”都为助词,翻译为“的”。)13.【答案】A【解析】A项两个“鄙”都解释为“见识浅陋”;B项分别为“答应”“放数词后面表约数,来”;C项分别为“用”“因为”;D项分别为“兴办、增加”“更加”。)14.【答案】C  【解析】C项正确的断句应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5.【答案】(1)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还是府中)而不同。3)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4)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5)这些都是正直有才干的忠贞良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6)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7)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8)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解析】下列关键词要准确译出:第(1)句中,今:现在。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2)句中,陟: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3)句中,简: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选拔;遗(wèi):给予。(4)句中,淑,善;均,平。晓畅:精通。(5)句中,“悉”指“都是”,“贞良”,即“忠贞善良”,“亲”“信”分别为“亲近”和“信任”;(6)句中,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耕耕种。苟苟且保全。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在翻译时,要调整“于……”的状语后置句式的语序。(7)句中,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8)句中,诹(zōu),询问,咨询;察纳:识别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来%^~&源#:中教网]16.【答案】危机存亡的重要性,引起刘禅注意。【解析】答题时,要跟例句的格式一致。从“危急存亡之秋”可知强调的重点。17.【答案】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来源:z^zste%p.com@#~]18.【答案】因为他们亲小人,远贤臣。【解析】解答这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从文中“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不难看出先帝叹息痛恨桓、灵的原因。19.【答案】①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地,平定南方,②申请北伐希望平定中原地区。【解析】从“夙夜忧叹,……兵甲已足”这些句子中可知做了“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方”的工作,从“当奖率三军,……之职分也可知北伐,希望平定中原地区的事情20.【答案】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1.【答案】战略目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战略目标“报先帝”“忠陛下”这六个字来表达。22.【答案】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3.【答案】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24.【答案】本意是指惟有贤德才能令人心悦诚服。这正是为君之首,治国之道。这与文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是一样的道理。【解析】“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句话强调了“贤德”的重要性,意思是有贤德才能令人心悦诚服,这与文中诸葛亮强调的“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一致。25.【答案】D【解析】应该是以叙事为主。26.【答案】A 【解析】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的原因理解有误。五次提到“先帝”表达出孔明对先帝与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情真意切,道出了二人荣辱与共、君臣知遇的历程也向后主言明他身为丞相忠君爱国、光复汉室的忠心。同时也能打动、鼓舞刘禅追念先帝的教导,奋发图强。27.【答案】B【解析】B项错在“目前南北已平定”,文中信息为“今南方已定”,属于信息误用。[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8.【答案】一是感激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二是对光复汉室和辅佐刘禅为国尽忠的决心。[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诸葛亮得到刘备的赏识,同时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决心报答知遇之恩;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把对先帝的这份情感又转嫁到对后主刘禅的忠诚之上;临北伐之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诚恳的建议,文中也提到了“报先帝,忠陛下”的为国尽忠的决心。29.【答案】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解析】概括诸葛亮精神,可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来#%源&:~中教^网]  

    相关试卷

    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填空,辨析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第二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第二课时课后作业题,共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第二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第二课时练习,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