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3.3 光的直线传播达标测试
展开3.3 光的直线传播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黑板 B.课本 C.火把 D.月亮
3.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镜中的花朵 B.小孔成像 C.水中“断”笔 D.仙鹤的倒影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黑板左端反光 B.月食的形成
C.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 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5.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水中的倒影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6.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海市蜃楼 B. 手影
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 D. 人看见地上的书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缸中的“身体” B.江面上的“倒影”
C.阳光下的“影子” D.雨后的“彩虹”
8.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A.水中倒影 B.平面镜成像 C.杯中笔弯折 D.手影游戏
9.如图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A.水中的鸡蛋变“大” B.鸟的倒影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 D.墙壁上出现手影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海市蜃楼 C.露珠下的叶脉 D.水中的倒影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2016年11月14日出现的超级月亮,它看起来比平常大14%,而亮度提高了3成,超级月亮 (填“是”或“不是”)光源.它的视角比平常要 (填“大”或“小”)
12.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 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m/s;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13.日晷是通过观察直杆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烟花在空中所形成的五彩缤纷的色光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4.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 形成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色的.
15.如图所示,小焯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虚像”或“实像”).
16.据天文观测,室女座一类星体向外喷射出超光速喷流,震惊科学界,近期谜底揭开,“超光速”只是一种观测假象.如图所示,喷流用6年时间从A点喷射到5光年远处的B点,其喷射的实际速度为 c,当喷射到达B点时,喷流在A点发出的光已经到达C点位置,此时喷流在B点发出的光才开始传向地球,因观测距离遥远,地球观测者接收到喷流的光时误以为喷流只是在水平方向喷射了3光年,所以观测者测得喷流的速度到达了 c(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17.今年元宵节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观察到半影月食天象.月食是由于 现象形成的;半影月食是月亮通过地球的“半影”内的一种特殊天象,这时地球挡住了一部 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昏暗一些.如图所示,发生半影月食天象时,月亮位于图中的 区(填字母符号).
18.如图所示,小明探究“树荫下光斑”时,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4.5毫米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形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亮斑(正方向/圆形/三角形),这是光的 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的距离时,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大/小);当纸板和地面距离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亮斑(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小孔太大 D.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 立(选填“正”/“倒”) 像(选填“实”或“虚”);
(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 ;
(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缝隙而成的像.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 .
20.2013年11月3日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日全食,如图1是当时的电视画面模拟地球上可以看到日食的区域,实质上A区域就是 (选填“地球”、“月球”或“太阳”)的影子区域,此时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正确的是图2中的 ,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福建)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分析】明确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形成原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黑板 B.课本 C.火把 D.月亮
【分析】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解答】解:黑板、课本、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其它物体的光,不是光源;火把自身能发光是光源.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源概念的掌握,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是看它本身是否能够发光.
3.(2017•黔西南州)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镜中的花朵 B.小孔成像 C.水中“断”笔 D.仙鹤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镜中“花朵”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水中“断笔”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仙鹤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应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2017•鄂尔多斯)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黑板左端反光 B.月食的形成
C.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 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太光滑,光照到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故A错误;
B、月食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记一些常见的光现象,能较快速地解答出此类的题目.
5.(2017•广西)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水中的倒影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故B错误.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这是铅笔的光进入人眼时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答.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常解释的现象有:影子(如:皮影戏、立竿见影、日晷、树的影子),日食和月食,金星凌日,小孔成像(如:针孔照相机、大树下的亮斑).
6.(2017•呼和浩特)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海市蜃楼 B. 手影
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 D. 人看见地上的书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
A、海市蜃楼是光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光照到手上不能继续沿原路向前传播,所以在手的前方出现了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看到地上的书,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7.(2017•重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缸中的“身体” B.江面上的“倒影”
C.阳光下的“影子” D.雨后的“彩虹”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在水中的身体发生了错位,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
D、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8.(2017•丽水)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A.水中倒影 B.平面镜成像 C.杯中笔弯折 D.手影游戏
【解答】解: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在水中的笔看起来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手影是由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9.(2017•衢州)如图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A.水中的鸡蛋变“大” B.鸟的倒影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 D.墙壁上出现手影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解答】解:A、水中的鸡蛋变“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人在屏幕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直线传播,都是基本的光学知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海市蜃楼 C.露珠下的叶脉 D.水中的倒影
【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海市蜃楼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
③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
A、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露珠相当于放大镜,通过露珠看到叶脉,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二.填空题
11.(2017•株洲)如图为2016年11月14日出现的超级月亮,它看起来比平常大14%,而亮度提高了3成,超级月亮 不是 (填“是”或“不是”)光源.它的视角比平常要 大 (填“大”或“小”)
【分析】我们把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视角与人眼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和物体的大小有关.
【解答】解:①月亮只是反射了太阳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超级月亮不是光源.
②由于超级月亮看起来比平常大,所以它的视角比平常要大.
故答案为:不是;大.
【点评】本题考查光源的辨别,要注意月亮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12.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 月亮 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3×108 m/s;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 传播.
【分析】自身发光的物质是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解答】解: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会反射光线,故月亮不是光源;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月亮;3×108;直线.
【点评】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是背诵基本规律、基本常数,例如: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光的反射定律等都学要背诵,并牢记.
13.日晷是通过观察直杆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来解释.烟花在空中所形成的五彩缤纷的色光是由红、 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
【解答】解:(1)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烟花在空中所形成的五彩缤纷的色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绿.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以及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区别,属光学基础题.
14.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黑 色的.
【分析】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透明物体只透过与自身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自身相同的色光.
【解答】解: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所成的是太阳的实像;
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红花只反射红光,而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所以没有色光进入人的眼睛,故看到的花是黑颜色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黑.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小孔成像现象和物体颜色的判断,属光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15.如图所示,小焯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 实像 (填“虚像”或“实像”).
【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
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实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应用和小孔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6.(2017•泰州)据天文观测,室女座一类星体向外喷射出超光速喷流,震惊科学界,近期谜底揭开,“超光速”只是一种观测假象.如图所示,喷流用6年时间从A点喷射到5光年远处的B点,其喷射的实际速度为 c,当喷射到达B点时,喷流在A点发出的光已经到达C点位置,此时喷流在B点发出的光才开始传向地球,因观测距离遥远,地球观测者接收到喷流的光时误以为喷流只是在水平方向喷射了3光年,所以观测者测得喷流的速度到达了 1.5 c(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分析】(1)知道从A点喷射到B点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喷射的实际速度;
(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喷流竖直的距离,进而得出喷流在B点发出的光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观测者测得喷流的速度.
【解答】解:由题意知,sAB=5光年,时间t=6年,
则喷流喷射的实际速度:
v==c.
由勾股定理可知,喷流竖直的距离:
sBD==光年=4光年,∨
由图可知,sAC=sDE=6光年,
则有:sBE=sDE﹣sBD=6光年﹣4光年=2光年,
由此可知,喷流在B点发出的光传到地球观测者所用的时间t′=2年,
则观测者测得喷流的速度:
v′==c=1.5c.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要弄清题意并结合几何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有一定的难度.
17.今年元宵节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观察到半影月食天象.月食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现象形成的;半影月食是月亮通过地球的“半影”内的一种特殊天象,这时地球挡住了一部 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昏暗一些.如图所示,发生半影月食天象时,月亮位于图中的 A 区(填字母符号).
【分析】当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时,便形成月食.
【解答】解: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不透明的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食,所以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由图可知,当月亮位于图中的A区时,月亮会有一部分反射光线,故能看到半影月食.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A.
【点评】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偏食、月全食.考查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如图所示,小明探究“树荫下光斑”时,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4.5毫米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形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圆形 亮斑(正方向/圆形/三角形),这是光的 直线传播 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的距离时,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大 (大/小);当纸板和地面距离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正方形 亮斑(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
【解答】解:(1)太阳光通过硬纸板上很小的正方形小孔,在地面上将观察到一个圆形的光斑,这个圆斑是太阳的实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硬纸板与地面的距离增大,也就是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增大,光斑的形状不变,但是光斑变大.当纸板和地面距离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正方形的光斑.
故答案为:圆形;直线传播;大;正方形.
【点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 C ;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小孔太大 D.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 倒 立(选填“正”/“倒”) 实 像(选填“实”或“虚”);
(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 使蜡烛与小孔距离近一些 ;
(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缝隙而成的像.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 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
【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时小孔不可太大;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3)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4)在物体到小孔距离相等的情况下,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据此分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
【解答】解:(1)小孔太大时,烛焰不能通过小孔成像,所以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小孔太大;
(2)烛焰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烛焰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烛焰的倒立实像;
(3)在小孔到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使蜡烛与小孔距离近一些;
(4)地上的圆斑就是太阳经此小孔成的像,光斑的大小不同是因为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故答案为:(1)C;(2)倒;实像;(3)使蜡烛与小孔距离近一些;(4)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的分析、小孔成像原因、特点,应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获取所需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2013年11月3日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日全食,如图1是当时的电视画面模拟地球上可以看到日食的区域,实质上A区域就是 月球 (选填“地球”、“月球”或“太阳”)的影子区域,此时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正确的是图2中的 B ,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光沿直线传播 .
【分析】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
【解答】解: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这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在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出现月球的影子,在这个影区里的人就观察到日食现象.如图1实质上A区域就是月球的影子区域;此时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正确的是图2中的B;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故答案为:月球;B;光沿直线传播.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日月食的成因分析,把握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20-2021学年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检测,共3页。
初中苏科版3.3 光的直线传播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3.3 光的直线传播课后测评,共3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达标测试,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