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孙权劝学
教科书
书 名:部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从分析人物对话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身上可贵品质。
把课文观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结合,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学习任务
1.阅读任务一资料。
2. 完成任务一。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一.资料
(一)作者司马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死后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二)背景透视: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重臣,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三)文体知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注: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一个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四)人物简介
1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草船借箭 分割荆州孙权 (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 语音 编辑 讨论99+ 上传视频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1]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2 吕蒙
吕蒙(约179年 [1] ~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3鲁肃
鲁肃 (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二.完成下列小任务:
(一)找出文中通假字:“邪”,通“耶”,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的词:博士:古义:古代学官名;今义:现在指学位最高一级。
但:古义:只,只是 今义:表转折,但是。
(三)一词多义的词:以 为 当 见
(四)解释本文两个成语: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翻译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语言通顺。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卿言多务,孰若孤?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习任务二】
1诵读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学习任务三】
1思考下列问题,完成表格1
①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当时吕蒙是什么表现?
②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的?
③在孙权劝说后,吕蒙是怎么做的?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2思考下列问题,完成表格2
①从本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
②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③吕蒙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表格2人物
人物
对话语气
性格特征
孙权
鲁肃
吕蒙
推荐的学习资源
《资治通鉴》司马迁
《伤仲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综述,文本解读,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回读体验,悟“劝学”道,作业布置,读写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再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读课文,理解文意,启示,延伸迁移,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