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2课时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本课重点 | 文化交流的意义、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本课难点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
一、单项选择题
1.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据此可知,敦煌飞天( )
①既是民族文化又是外来文化
②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
③既是传统文化又是当代文化
④是滋养心灵的重要食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奇葩。表明敦煌飞天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②符合题意。④:那曼妙的舞姿、空灵的飘带跃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表明敦煌飞天是滋养心灵的重要食粮,④符合题意。①:材料表明敦煌飞天是融汇多种文化的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能说既是民族文化又是外来文化,①错误。③:敦煌飞天不涉及当代文化,③错误。故本题选C。
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说明文化具有( )
A.继承性 B.民族性 C.包容性 D.多样性
【答案】D
【详解】D:“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说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D符合题意。ABC:“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句话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不体现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 和包容性,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3.“它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有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挥之,成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这表明敦煌文化( )
①是不同文化汇聚交融的优秀成果
②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是古代中西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
④推动了不同文明走向融合与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敦煌文化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有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挥之,成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这反映了敦煌文化是不同文化汇聚交融的优秀成果,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特质,①②符合题意。③:“古代中西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的说法扩大了敦煌文化的地位,③排除。④:不同文明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但文化具有多样性,“走向统一”说法错误,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敦煌文化的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A。
4.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羌语中,“刷勒日”意为“变化规律的书”。2021年9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走近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羌族《刷勒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刷勒日》是羌族现存唯一的典籍,被历史学和民族学专家称为“民族的活化石《刷勒日》的出版( )
①旨在传承羌族文化,推进羌族文化的创新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平等共存的特征
③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性
④有利于增进其他民族对羌族文化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羌族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传承,而且材料也不是反映推进羌族文化的创新,①排除。②:材料并未出现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的比较,也就不体现中华文化是否平等共存,②排除。③④:“民族的活化石《刷勒日》的出版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性,有利于增进其他民族对羌族文化的认识,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5.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都有中华文明的踪影。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棱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④: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都有中华文明的踪影。这从侧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不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不体现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②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6.“它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有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挥之,成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敦煌文化( )
①是不同文化汇聚交融的优秀成果
②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是古代中西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
④充分体现中华古代文化的综合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敦煌文化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有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挥之,成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这反映了敦煌文化是不同文化汇聚交融的优秀成果,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特质,①②符合题意。③:“古代中西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说法扩大了敦煌文化的地位,③不选。④:包容性不等于综合性,且综合性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④不选。故本题选A。
7.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这段材料充分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中华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带有明显区域特征
③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性和一元性的辩证统一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共同铸就中华文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这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华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带有明显区域特征。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材料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没有体现中华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共同铸就中华文明。也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性和一元性的辩证统一。③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8.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外国驻华大使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如今,对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来说,起中文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非华裔的政治人物起中文名也越来越多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消失
③中华文化蕴含着特有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可以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如今,对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来说,起中文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非华裔的政治人物起中文名也越来越多见。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可以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①④符合题意。②: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会消失,②错误。③: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9.2021年7月17日,作为第十五届中法文化之春重点文化艺术项目的“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在中华世纪坛盛大开幕。为了让中国观众有更好的艺术体验,举办方利用多媒体工具设置了声光影全景的特效环节,让大家体会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文化交流( )
①有利于中法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共同发展 ②作为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繁荣文化
③实现了中法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借助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等功能而锦上添花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中法文化交流有利于中法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共同发展,①正确。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②错误。③:材料不能反映文化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③排除。④:举办方利用多媒体工具设置了声光影全景的特效环节,让大家体会身临其境之感,让中国观众有更好的艺术体验,这表明中法文化交流借助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等功能而锦上添花,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0.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进博会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说明(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进博会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我们热情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C
【详解】①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进博会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体现进博会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①②符合题意。③:我们热情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③说法错误。④:题干未涉及人口迁徙,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二、材料分析题
11.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宏伟画卷。
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儒家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到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精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结合材料,阐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
【答案】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宏伟画卷
考点考查: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阐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儒家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可联系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有效信息②:它的独到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精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可联系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儒家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得分点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它的独到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精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12.材料一 文明因多彩而美丽。中国先贤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歌唱“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唱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材料二 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DPG、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
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应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包容中发展。
【答案】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其他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汉语在进化中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汉语的包容性,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分析】本题材料一以文明因多彩而美丽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激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文化多样性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考查考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培养考生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实际作答过程中需要将教材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条理清晰,答题规范。
【详解】材料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故可以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材料中,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DPG、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故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角度,分析说明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样才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发展好我们的文化即可。
高中人教统编版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一 文明因多彩而美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