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学案
展开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例1] (2020·新乡一模)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
A.此过程中物体C受五个力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C间的摩擦力为
[解析] 对A,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以知道C受重力、A对C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A对C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作用,故A错误。绳刚断时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a==-μg,隔离对AC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T-μ·4mg=4ma,计算得出FT=F,当F=1.5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故B错误,C正确。水平面光滑,绳刚断时,对AC分析,加速度a=,隔离对A分析,A的摩擦力Ff=ma=,故D错误。
[答案] C
◆规律总结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跟踪训练]
1.(2021·湘东六校联考)如图所示,A、B两物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用轻质细线相连,两次连接情况中细线倾斜方向不同,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同,对B施加水平力F1和F2,两种情况下A、B整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细线上的力分别为T1、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1=F2,则必有a1>a2
B.若F1=F2,则必有T1=T2
C.若T1>T2,则必有F1=F2
D.若T1<T2,则必有F1=F2
[解析] 把A、B两物块看成一个整体,对B施加水平力F1和F2,若F1=F2,则必有a1=a2,选项A错误;隔离A分析受力,拉力T1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T1sin θ=mAa1,拉力T2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T2sin θ=mAa2,若F1=F2,则a1=a2,联立解得T1=T2,选项B正确;由T1sin θ=mAa1,T2sin θ=mAa2,若T1>T2,则必有a1>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必有F1>F2,选项C错误;同理可知,选项D错误。
[答案] B
考点二 动力学的图象问题
1.常见四类动力学图象及解题办法
vt图象 | 根据图象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合外力 |
Fa图象 | 首先要根据具体的物理情境,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两个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式结合图象,明确图象的斜率、截距或面积的意义,从而由图象给出的信息求出未知量 |
at图象 | 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正确分析每一段的运动情况,然后结合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
Ft图象 | 要结合物体受到的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分析每一时间段的运动性质 |
2.解题策略
(1)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图象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一)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结合
[例2] (多选)(2019·全国卷Ⅲ)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
A.木板的质量为1 kg
B.2~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
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解析] 由题图(c)可知木板在0~2 s内处于静止状态,再结合题图(b)中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在0~2 s内逐渐增大,可知物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故可以判断木板受到的水平外力F也逐渐增大,选项C错误;由题图(c)可知木板在2~4 s内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1= m/s2=0.2 m/s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f=ma1,在4~5 s内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2= m/s2=0.2 m/s2,Ff=ma2,另外由于物块静止不动,同时结合题图(b)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f=0.2 N,解得m=1 kg、F=0.4 N,选项A、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不能求出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选项D错误。
[答案] AB
[跟踪训练]
2.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O处有一质量为m=2 kg的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 N,方向向右,F2的方向向左,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如图乙所示。物体从零时刻开始运动。
(1)求当t=0.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t=0至t=2 s内何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3)物体在t=0至t=2 s内何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F2=(2+2t) N
当t=0.5 s时,F2=(2+2×0.5) N=3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2=ma
a== m/s2=0.5 m/s2。
(2)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
F合=F1-F2=2-2t(N)
作出F合t图象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2 s范围内,当t=0时,物体有最大加速度am,Fm=mam,am== m/s2=1 m/s2
当t=2 s时,物体也有最大加速度am′,Fm′=mam′
am′== m/s2=-1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1-t(m/s2)
画出a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t=1 s时速度最大,最大值等于at图象在t轴上方与横、纵坐标轴所围的三角形的面积
v=×1×1 m/s=0.5 m/s。
[答案] (1)0.5 m/s2 (2)当t=0时,am=1 m/s2;当t=2 s时,am′=-1 m/s2 (3)t=1 s时,v=0.5 m/s
(二)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
[例3] (2018·全国卷Ⅰ)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胡克定律、共点力的平衡及牛顿第二定律。设系统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x0,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得mg=kx0。力F作用在P上后,物块受重力、弹力和F,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k(x0-x)-mg=ma。联立以上两式得F=kx+ma,所以Fx图象中图线是一条不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A正确。
[答案] A
[跟踪训练]
3.(多选)(2020·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月考)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与一个托盘相连,托盘中放置一与托盘质量相同的物块,初始时物块和托盘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 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块和托盘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是10 c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
C.物块的质量为2.5 kg
D.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解析] 当托盘与物块静止不动时,根据胡克定律有kx0=2mg,一起向 上做匀加速运动时F+k(x0-x)-2mg=2ma,整理得F=kx+2ma。由乙图可知k=5 N/cm,2ma=10 N,当物块与托盘分离时,以物块为对象F′-mg=ma,解得m=2.5 kg,a=2 m/s2,x0=10 cm,故A、C正确,B、D错误。
[答案] AC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1.“四种”典型临界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与拉紧的临界条件是FT=0。
(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为0时。
2.“三种”典型的常用方法
极限法 |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
假设法 |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
数学法 |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决临界极值问题 |
(一)临界问题
[典例1]
(2020·江西宜春市期末)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37°的光滑固定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为m1=6 kg的物体P,Q为一质量为m2=10 kg的物体,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 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体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x0;
(2)物体Q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3)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析] (1)设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对整体受力分析,平行斜面方向有(m1+m2)gsin θ=kx0
解得x0=0.16 m。
(2)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之后为恒力,则0.2 s时刻两物体分离,此时P、Q之间的弹力为零且加速度大小相等,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1,
对物体P,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kx1-m1gsin θ=m1a
前0.2 s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
x0-x1=at2
联立解得a= m/s2。
(3)对两物体受力分析知,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分离时拉力最大,则Fmin= (m1+m2)a= N
对Q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max—m2gsin θ=m2a
解得Fmax=m2(gsin θ+a2)= N。
[答案] (1)0.16 m (2) m/s2 (3) N N
◆方法归纳
叠加体系统临界问题的求解思路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h时,B与A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和A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D.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 A、B分离前,A、B共同做加速运动,由于F是恒力,而弹力是变力,故A、B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当两物体要分离时,FAB=0,由F=mg,
对B:F-mg=ma,
对A:kx-mg=ma。
即F=kx时,A、B分离,此时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
设用恒力F拉B前弹簧压缩量为x0,则
2mg=kx0,h=x0-x,
解以上各式得k=,a=0,综上所述,只有C项正确。
[答案] C
(二)极值问题
[典例2] 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如图甲所示。若让该小物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速度v0=10 m/s沿木板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随着θ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x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θ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解析] (1)当θ=30°时,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mgsin θ=μmgcos θ,联立解得:μ=。
(2)对于小物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由动能定理,
-mgsin θ·x-μmgcosθ·x=0-mv,
解得x=。
令a=sin θ+μcos θ=
设cos α=,则a=sin(α+θ)
当α+θ=π/2时,a存在最大值am==。
即sin θ=cos α==,θ=60°时,x最小。
对应的最小值x==m。
[答案] (1) (2)60° m
[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木板与水平面成θ角,让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0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θ的改变,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x将发生变化,当θ角为何值时,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解析] 当θ变化时,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沿木板斜面方向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mgsin θ-μmgcos θ=ma①
木块的位移为x,有0-v=2ax②
根据数学关系知木块加速度最大时位移最小,根据①式有a=-g(sin θ+μcos θ)
根据数学关系有sin θ+μcos θ=sin(θ+α),其中
tan α=μ=,则α=30°
要使加速度a最大,则有θ+α=90°时取最大值amax=g,所以有θ=90°-α=60°时,加速度取最大值为a=-,代入②可得xmin=。
[答案] 60°
专题五 用动力学-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五 用动力学-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学案,共10页。
专题三 滑块-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三 滑块-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学案,共13页。
专题七 电学实验基础-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七 电学实验基础-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学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