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2022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展开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ZHI SHI SHU LI ZI CE GONG GU
知识梳理·自测巩固
知识点1 超重与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
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现象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于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产生
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a=g
原理
方程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a=mg
F=0
运动
状态
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以a=g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知识点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3.外力和内力
(1)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内力将转变为隔离体的外力。
思维诊断:
(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 × )
(2)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 )
(3)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 )
(4)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5)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 )
(6)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无关。( √ )
(7)站在台秤上的人下蹲过程,台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 )
,
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弹跳高跷表演中,一名质量为m的演员穿着这种高跷从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落下,与水平地面撞击后反弹上升到距地面高h处。假设弹跳高跷对演员的作用力类似于弹簧的弹力,演员和弹跳高跷始终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该演员( C )
A.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 演员在空中时,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当演员落地加速时,加速度a向下,处于失重状态;落地后期减速,加速度a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所以演员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C正确。 同理可知,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B、D错误。
2.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50 kg的物体,当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60 kg的物体时,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为(g=10 m/s2)( D )
A.2 m/s2 竖直向上 B. m/s2 竖直向上
C.2 m/s2 竖直向下 D. m/s2 竖直向下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地面上,人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Fm=mg=500 N,在电梯中人能举起60 kg物体,物体一定处于失重状态,对60 kg的物体:m′g-Fm=m′a,即a= m/s2= m/s2,方向竖直向下,所以D正确。
3.(2020·福建永安一中等三校联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连接。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甲物体,使甲、乙两物体一起沿光滑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某时刻撤去拉力F,则撤去拉力的一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乙都受三个力作用
B.甲、乙的速度相同
C.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甲受到的合力一定沿斜面向下,乙受到的合力可以沿斜面向上
[解析] 本题考查绳连物体的连接体问题。某时刻撤去拉力F,甲、乙都只受重力,支持力两个力作用,两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都为gsin θ,其中θ为斜面倾角,故A、C、D错误;甲、乙两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所以在撤去拉力F瞬间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故B正确。
HE XIN KAO DIAN ZHONG DIAN TU PO
核心考点·重点突破
考点一 超重与失重现象
1.判断方法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不是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尽管不是整体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
2.易错、易混点拨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例1 (2019·河南周口名校联考)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加速上坡时,乘客( B )
A.处于失重状态
B.处于超重状态
C.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作用
D.所受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
[解析] 当此车加速上坡时,整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乘客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乘客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B正确;对乘客进行受力分析,乘客受重力、支持力,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上,而静摩擦力必沿水平方向,乘客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所以受到向前(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错误;由于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上,故D错误。
规律总结:
超重和失重现象判断的“三”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的角度判断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类题演练1〕
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一位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个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D )
[解析] 人在压力传感器上下蹲时,先加速下降,然后减速下降,即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人先失重后超重,故选项D正确。
考点二 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问题的类型
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
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若不求力的具体数值,只是判断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即使加速度不相同,也可用整体法。
3.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4.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例2 (2019·广东深圳一调)(多选)高铁已成为重要的“中国名片”,领跑世界。一列由8节车厢编组的列车,从车头开始的第2、3、6和7共四节为动力车厢,其余为非动力车厢。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启动时,若每节动力车厢提供的牵引力大小为F,每节车厢质量都为m,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车厢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为g。则( BC )
A.启动时车厢对乘客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整列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第2节车厢对第1节车厢的作用力大小为
D.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作用力大小为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机车牵引模型计算作用力和加速度大小。启动时车厢对乘客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有沿列车运动方向的水平摩擦力,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斜向上,选项A错误;对整列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4F-8kmg=8ma,解得a=,选项B正确;对第1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1-kmg=ma,解得F21=,选项C正确;对第1、2节车厢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32+F-2kmg=2ma,解得F32=0,选项D错误。
〔类题演练2〕
(2019·福建质检)早在公元前4世纪末,我国的《墨经》中就有关于力和运动的一些见解,如“绳直权重相若,则正矣。收,上者愈丧,下者愈得”,这句话所描述的与下述物理现象相似。如图,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各悬挂一重物,当两重物质量均为m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减小其中一个重物的质量,系统就无法保持平衡,上升的重物减小的质量Δm越多,另一个重物下降的加速度a就越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a与Δm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C )
[解析] 本题考查连接体中质量变化导致加速度变化的问题。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m-Δm)g=(m+m-Δm)a,解得a=·Δm=,可知a与Δm不是线性关系,A、B错误;当Δm=m时,a=g,且Δm
〔类题演练3〕
(2020·北京密云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劈的粗糙面向上滑动,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C )
A.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B.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C.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不变
D.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等于(M+m)g
[解析] 物体m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滑,加速度一直沿斜面向下,对M与m整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m)g,地面支持力N和地面摩擦力,将物体m的加速度分解为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水平方向:f=m·(a·cos θ) ①
竖直方向:(M+m)g-N=m·(a·sin θ) ②
其中θ为斜面倾角。由①看出,f的方向总沿水平向左方向,即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故A、B错误,C正确;由②式可知,N<(M+m)g,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M+m)g,D错误。
考点三 动力学中的临界值或极值问题
1.临界或极值问题的关键词
“刚好”“恰好”“正好”“取值范围”等,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临界点;“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极值。
2.产生临界值和极值的条件
(1)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加速度相等。
(2)绳子松弛(断裂)的临界条件:绳中张力为零(最大)。
(3)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4)加速度最大的条件:合外力最大。
(5)速度最大的条件:应通过运动过程分析,很多情况下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3.临界或极值问题的方法
(1)假设分析法
(2)数学极值法
例3 (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质细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斜面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系统稳定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T和FN。若T-a图象如图乙所示,AB是直线,BC为曲线,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则( ABC )
A.a= m/s2时,FN=0
B.小球质量m=0.1 kg
C.斜面倾角θ的正切值为
D.小球离开斜面之前,FN=0.8+0.06a(N)
[解析]
小球离开斜面之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Tcos θ-FNsin θ=ma,Tsin θ+FNcos θ=mg,联立解得FN=mgcos θ-masin θ,T=macos θ+mgsin θ,所以小球离开斜面之前,T-a图象为直线,由题图乙可知a= m/s2时,FN=0,A正确;当a=0时,T=0.6 N,此时小球静止在斜面上,其受力如图1所示,所以mgsin θ=T;当a= m/s2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其受力如图2所示,所以=ma,联立可得tan θ=,m=0.1 kg,B、C正确;将θ和m的值代入FN=mgcos θ-masin θ,得FN=0.8-0.6a(N),D错误。
〔类题演练4〕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A、B两个物体。A、B紧靠在一起,其质量分别为mA=3 kg,mB=6 kg,推力FA作用于A上,拉力FB作用于B上,FA、FB大小均随时间而变化,其规律为FA=(12-2t)N,FB=(6+2t)N。问从t=0开始,到A、B相互脱离为止,A、B的共同位移是多少?
[答案] 9 m
[解析] FA、FB的大小虽随时间而变化,但F合=FA+FB=18 N不变,故开始一段时间内A、B共同做匀加速运动,A、B分离前,对整体有:FA+FB=(mA+mB)a①
设A、B间的弹力为FAB,
对B有:FB+FAB=mBa②
由于加速度a恒定,则随着t的增大,FB增大,弹力FAB逐渐减小,当A、B恰好分离时,A、B间的弹力为零,即FAB=0③
将FA=(12-2t)N,FB=(6+2t)N,代入①式
得:a=2 m/s2。
联立②③式得:t=3 s。
A、B相互脱离的共同位移为:x=at2,代入数值得:x=9 m。
JIE DUAN PEI YOU CHA QUE BU LOU
阶段培优·查缺补漏
传送带模型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情形统称为传送带模型。因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倾角、传送带速度、传送方向、滑块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传送带问题往往存在多种可能,因此对传送带问题做出准确的动力学过程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达到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若v0>v,返回时速度为v,若v0
2.倾斜传送带模型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3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一直匀速
(4)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5)可能先减速后匀速
情景4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例4 (2020·辽宁渤海高中模拟)如图所示,传送带的倾角θ=37°,从A到B长度为16 m,传送带以10 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A端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m=0.5 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划痕。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煤块从A到B的时间。
(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留下划痕的长度。
(3)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的速度可以调节,煤块从A点到达B点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析] 本题考查传送带上的运动问题。
(1)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mgcos θ=ma1,
所以a1=gsin θ+μgcos θ,
解得a1=10 m/s2,
煤块加速至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
t1== s=1 s,
煤块发生的位移为x1=a1t=×10×12 m
=5 m<16 m,
所以煤块加速到10 m/s时仍未到达B点,此后摩擦力方向改变;
第二阶段有mgsin θ-μmgcos θ=ma2,
解得a2=2 m/s2,
设第二阶段煤块滑动到B点的时间为t2,
则LAB-x1=vt2+a2t,解得t2=1 s,
煤块从A到B的时间t=t1+t2=(1+1) s=2 s;
(2)第一阶段煤块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煤块相对传送带向上移动,煤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为Δx1=vt1-x=10×1 m-5 m=5 m,
故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上移5 m;
第二阶段煤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煤块相对传送带向下移动,煤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
Δx2=(LAB-x1)-vt2,
解得Δx2=1 m,
即煤块相对传送带下移1 m,故传送带表面留下黑色炭迹的长度为L=Δx1=5 m;
(3)若增加传送带的速度,煤块一直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时,从A运动到B的时间最短,
则有LAB=a1t,
可得tmin= s。
[答案] (1)2 s (2)5 m (3) s
规律总结:
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六点”注意问题:
(1)注意滑块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正确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2)在水平传送带上,滑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滑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做匀速运动。
(3)在倾斜传送带上,滑块与传送带共速时,需比较mgsin θ与μmgcos θ的大小才能确定运动情况。
(4)注意滑块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反时,滑块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加速返回。
(5)注意传送带的长度,判定滑块与传送带共速前是否滑出。
(6)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形成的划痕长度是滑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
〔类题演练5〕
(多选)如图甲所示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 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则( BD )
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
B.乘客提前0.5 s到达B处
C.行李提前0.5 s到达B处
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才能到达B处
[解析] 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μg=1 m/s2,历时t1==1 s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1=t1=0.5 m,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2==1.5 s到达B,共用2.5 s;乘客到达B,历时t==2 s,故B正确;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最短运动时间tmin= s=2 s,D项正确。
2 NIAN GAO KAO MO NI XUN LIAN
2年高考·模拟训练
1.(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联考)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体C上放有一个斜劈A,A的上表面水平且放有物块B。若A、B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若C斜面光滑,A和B由静止释放,在向下运动时,B物块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B.若C斜面光滑,A和B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减速上滑,则B处于超重状态
C.若C斜面粗糙,A和B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减速上滑,则B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若C斜面粗糙,A和B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加速下滑,则B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多体系统的超、失重状态。若C斜面光滑,A和B由静止释放,在向下运动时,整体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如图所示,
则由图可知,B有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可知B受到A向左的摩擦力,所以B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共三个力作用,故A错误;若C斜面光滑,A和B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减速上滑,则整体加速度方向也同样如图中所示,此时B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即B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若C斜面粗糙,A和B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减速上滑,则整体加速度方向也同样如图中所示,由于B具有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B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C正确;若C斜面粗糙,A和B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加速下滑,则整体加速度方向也同样如图中所示,此时B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即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
2.(2019·衡水一模)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均为m,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为a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B的加速度为a2,则a1与a2的比为( C )
A.1∶1 B.2∶3
C.1∶3 D.3∶2
[解析] 当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临界情况是A、B的加速度相等,隔离对B分析,B的加速度为:
aB=a1==μg,当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的加速度相等,有:aA=a2==μg,可得a1∶a2=1∶3,C正确。
3.(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匀速转动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滑块,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v0、t0已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传送带一定逆时针转动
B.μ=tan θ+
C.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0
D.t0后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sin θ-
[解析] 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当滑块沿传送带下滑时,有mgsin θ>μmgcos θ,即μ
得a2=2gsin θ-,D正确。
4.(2019·河南三市联考)如图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若让该小物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0=10 m/s的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θ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x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θ角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答案] (1) (2)θ=60° m
[解析] (1)当θ=30°时,小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则mgsin θ=Ff,Ff=μmgcos θ
联立解得:μ=。
(2)当θ变化时,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的加速度为a,则-mgsin θ-μmgcos θ=ma
由0-v=2ax得x=
令cos α=,sin α=
即tanα=μ
则x=
当α+θ=90°时x最小,即θ=60°
所以x最小值为
xmin=
== m。
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时学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7鹿角和鹿腿第2课时课件ppt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7鹿角和鹿腿第2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7鹿角和鹿腿第2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docx、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7鹿角和鹿腿第2课时导学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高考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堵点疏通,对点激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