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8.10 正方形(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8.11 《平行四边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8.13 《平行四边形》之几何模型-将军饮马(知识讲解)-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专题18.14 《平行四边形》之几何模型-将军饮马(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8.15 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18.12 《平行四边形》全章复习与巩固(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展开专题18.12 《平行四边形》全章复习与巩固(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B⊥BC,则▱ABCD是菱形 B.若AC⊥BD,则▱ABCD是正方形
C.若AC=BD,则▱ABCD是矩形 D.若AB=AD,则▱ABCD是正方形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点E是BC上一点,且DE=DA,AF⊥DE,垂足为点F,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AFD≌△DCE B.AF=AD
C.AB=AF D.BE=AD﹣DF
3.在四边形ABCD中:①AB∥CD②AD∥BC③AB=CD④AD=BC,从以上选择两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如图,在△ABC 中,点 D 是边 BC 上的点(与 B、C 两点不重合),过点 D作 DE∥AC,DF∥AB,分别交 AB、AC 于 E、F 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D 平分∠BAC,则四边形 AEDF 是菱形
B.若 BD=CD,则四边形 AEDF 是菱形
C.若 AD 垂直平分 BC,则四边形 AEDF 是矩形
D.若 AD⊥BC,则四边形 AEDF 是矩形
5.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
A.3:1 B.4:1 C.5:1 D.6:1
6.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E是AD的中点,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等于( )
A.3cm B.4cm C.2.5cm D.2cm
7.如图,在△ABC中,∠BAC=45°,AB=AC=8,P为AB 边上一动点,以PA,PC为边作□PAQC,则对角线PQ长度的最小值为( )
A.6 B.8 C.2 D.4
8.如图,□ABCD中,∠C=108°,BE平分∠ABC,则∠AEB等于( )
A.18° B.36° C.72° D.108°
9.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H⊥AB于点H,连接OH,∠CAD=20°,则∠DHO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40°
10.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四条边相等 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如图是一个边长为15 cm的活动菱形衣帽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5 cm,那么∠1的度数为( )
A.45°
B.60°
C.75°
D.90°
12.如图,依次连接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再依次连接第二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三个正方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则第四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B. C. D.
13.在□ABCD中,AB=10,BC=14,E、F分别为边BC、AD上的点,若四边形AECF为正方形,则AE的长为( )
A.7 B.4或10 C.5或9 D.6或8
14.如图,A、P是直线m上的任意两个点,B、C是直线n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BP B.△ABC的周长等于△BCP的周长
C.△ABC的面积等于△ABP的面积 D.△ABC的面积等于△PBC的面积
15.如图,E,F分别是▱ABCD的边AD、BC上的点,EF=6,∠DEF=60°,将四边形EFCD沿EF翻折,得到EFC′D′,ED′交BC于点G,则△GEF的周长为( )
A.6 B.12 C.18 D.24
16.如图,将矩形ABCD沿GH折叠,点C落在点Q处,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AGE=32°,则∠GHC等于( )
A.112° B.110° C.108° D.106°
17.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上的点,AE=CF,连接EF,BF,EF与对角线AC交于点O,且BE=BF,∠BEF=2∠BAC,FC=2,则AB的长为( )
A.8 B.8 C.4 D.6
二、填空题
18.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点D,CE是边AB上的中线,如果CD=BE,∠B=40°,那么∠BCE=_____度.
1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
20.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DC并延长到点E,使CE=14CD,过点B作BF∥DE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若BF=10,则AB的长为____.
21.如图,在▱ABCD中,AB=3,BC=5,以点B的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A、BC于点P、Q,再分别以P、Q为圆心,以大于PQ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C内交于点M,连接BM并延长交AD于点E,则DE的长为_____.
2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果AC=14,BD=8,AB=x,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3.如图,在△MBN 中,已知:BM=6,BN=7,MN=10,点 A C,D 分别是 MB,NB,MN 的中点,则四边形 ABCD 的周长 是_____.
24.如图,在中,已知点,,分别为,,的中点,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__.
2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定点A、B在y轴、x轴上,当B在x轴上运动时,A随之在y轴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__.
26.如图,在中,,,,为边上一动点,于,于,为中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7.如图,以菱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再以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如此下去,得到四边形,若对角线长分别为和,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的周长________.
2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P.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则DP的长是_____.
29.矩形的一边长是3.6㎝, 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º,则矩形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30.如图,在△ABC中,∠ACB=90°,∠CAB=30°,以线段AB为边向外作等边△ABD,点E是线段AB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线段AD于点F.
(1)求证:四边形BCF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6,求平行四边形BCFD的面积.
31. 将平行四边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与重合,点 落到处,折痕为.
(1)求证:;
(2)连结,判断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3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对折,使△ABC落在△ACE的位置,且CE与AD相交于点F,求证:EF=DF.
32. 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E,垂足为F,连接CD、BE.
(1)求证:CE=AD;
(2)当D在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
(3)若D为AB中点,则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
3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CD=6cm,BC=10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PC= cm.(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ABP≌△DCP?
(3)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秒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v的值,使得△ABP与△PQ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解析】
选项C中,满足矩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选C.
2.B
【解析】
A.由矩形ABCD,AF⊥DE可得∠C=∠AFD=90°,AD∥BC,∴∠ADF=∠DEC.
又∵DE=AD,∴△AFD≌△DCE(AAS),故A正确;
B.∵∠ADF不一定等于30°,∴直角三角形ADF中,AF不一定等于AD的一半,故B错误;
C.由△AFD≌△DCE,可得AF=CD,由矩形ABCD,可得AB=CD,∴AB=AF,故C正确;
D.由△AFD≌△DCE,可得CE=DF,由矩形ABCD,可得BC=AD,又∵BE=BC﹣EC,∴BE=AD﹣DF,故D正确;
故选B.
3.B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找到所有组合方式:(1)两组对边平行①②;(2)两组对边相等③④;(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①③或②④,所以有四种组合.
【详解】(1)①②,利用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2)③④,利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3)①③或②④,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共4种组合方法,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五种,在四边形中如果有:1、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4、对角线互相平分;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A
【分析】
由矩形的判定和菱形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A选项:若AD平分∠BA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正确;
B选项:若BD=CD,则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错误;
C选项:若AD垂直平分B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不一定是矩形;错误;
D选项:若AD⊥BC,则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错误;
故选A.
【点拨】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熟记菱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C
【分析】
菱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详解】
如图所示,根据已知可得到菱形的边长为2cm,从而可得到高所对的角为30°,相邻的角为150°,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5:1,故选C.
6.A
【详解】
解:∵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
∴AB=24÷4=6cm,
∵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
∴OB=OD,∵E是AD的中点,∴OE是△ABD的中位线,
∴OE=AB=×6=3cm.
故选A.
【点拨】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
7.D
【解析】
试题解析:∵四边形APCQ是平行四边形,
∴AO=CO,OP=OQ,
∵PQ最短也就是PO最短,
∴过O作OP′⊥AB与P′,
∴△AP′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Q的最小值
故选D.
8.B
【分析】
首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的度数,又由BE平分∠ABC,得出∠ABE=∠CBE,∠AEB和∠CBE是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出∠AEB.
【详解】
解:∵□ABCD中,∠C=108°,
∴∠ABC=180°-108°=72°
又∵BE平分∠ABC,
∴∠ABE=∠CBE=36°
又∵∠AEB=∠CBE
∴∠AEB=36°
故答案为B.
【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9.A
【分析】
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得OD=OB,AB∥CD,BD⊥AC,则利用DH⊥AB得到DH⊥CD,∠DHB=90°,所以OH为Rt△DHB的斜边DB上的中线,得到OH=OD=O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1=∠DHO,然后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出∠DHO的度数.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OD=OB,AB∥CD,BD⊥AC,
∵DH⊥AB,
∴DH⊥CD,∠DHB=90°,
∴OH为Rt△DHB的斜边DB上的中线,
∴OH=OD=OB,
∴∠1=∠DHO,
∵DH⊥CD,
∴∠1+∠2=90°,
∵BD⊥AC,
∴∠2+∠DCO=90°,
∴∠1=∠DCO,
∴∠DHO=∠DCA,
∵四边形ABCD是菱形,
∴DA=DC,
∴∠CAD=∠DCA=20°,
∴∠DHO=20°,
故选A.
【点拨】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0.A
【分析】
根据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
解: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A符合题意;
正方形和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垂直平分,故B不符合题意;
正方形和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正方形和菱形的对角线都平分一组对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拨】
本题考查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性质.
11.B
【解析】
【分析】
如图,根据已知可得△ABD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求得∠1的度数为60°.
【详解】
如图,∵菱形的边长为AD=15 cm,
又AB=BC=15 cm,
∴△ABD是等边三角形,
∴∠1=60°,
故选B.
【点拨】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A
【解析】
【分析】
由题可以发现,后面新得到的正方形是刚得到的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因而得到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表达式即可解答.
【详解】
解:可以发现,后面新得到的正方形是刚得到的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所以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第4个为=.
故选A.
【点拨】
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得到第n个正方形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13.D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设AE=x则BE=14-x
因为四边形AECF为正方形 所以∠AEC=∠AEB=90°
在△ABE中,有勾股定理可得解得x=6或8.
故选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14.D
【分析】
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A、P是直线m上的任意两个点,B、C是直线n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n,
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可得:△ABC与△PBC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
故△ABC的面积等于△PBC的面积.
故选D.
【点拨】
本题考查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
15.C
【分析】
由折叠得:∠DEF=∠D′EF=60°,在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得出内错角相等,得出△GEF是等边三角形,已知边长求出周长即可.
【详解】
解:∵∠DEF=60°,∴由翻折可知∠DEF=∠D′EF =60°,∴∠AEG=60°,
∵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EGF=∠AEG=60°,∠EFG=∠DEF=60°,
∴∠FEG=∠EGF=∠EFG=60°,∴△EFG是个等边三角形,
∴△GEF的周长=3EF=3×6=18,
故选:C
【点拨】
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得到△GEF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D
【解析】
分析:由折叠可得:∠DGH=∠DGE=74°,再根据AD∥BC,即可得到∠GHC=180°﹣∠DGH=106°.
详解:∵∠AGE=32°,
∴∠DGE=148°,
由折叠可得:∠DGH=∠DGE=74°.
∵AD∥BC,
∴∠GHC=180°﹣∠DGH=106°.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7.D
【分析】
连接OB,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O⊥EF,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OA=OB,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BAC=∠ABO,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ABO=30°,即∠BAC=30°,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AB.
【详解】
解:如图,连接OB,
∵BE=BF,OE=OF,
∴BO⊥EF,
∴在Rt△BEO中,∠BEF+∠ABO=90°,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可知:OA=OB=OC,
∴∠BAC=∠ABO,
又∵∠BEF=2∠BAC,
即2∠BAC+∠BAC=90°,
解得∠BAC=30°,
∴∠FCA=30°,
∴∠FBC=30°,
∵FC=2,
∴BC=2,
∴AC=2BC=4,
∴AB===6,
故选D.
【点拨】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综合题,但难度不大,(2)作辅助线并求出∠BAC=30°是解题的关键.
18.20.
【分析】
连接ED,再加上AD⊥BC,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很容易可以推出△ECD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及外角性质即可求出∠BCE的度数.
【详解】
如图,连接ED,
∵AD⊥BC,
∴△ABD是直角三角形,
∵CE是边AB上的中线,
∴ED= AB=BE,
∴∠EDB=∠B=40°,
又∵CD=BE,
∴ED= CD,
∴∠DEC=∠DCE,
∵∠EDB是△DEC的外角,
∴∠EDB=∠DEC+∠DCE=2∠DCE=40°,
∴∠DCE=∠EDB=20°,
∵∠DCE即∠BCE,
∴∠BCE=20°.
【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9.()n﹣1
【详解】
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1,∠B=90°,∴AC=;
同理可求:AE=,HE=,…,
∴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an=.
故答案为.
20.8
【详解】
∵点D是AB的中点,BF∥DE,∴DE是△ABF的中位线.∵BF=10,∴DE=12BF=5.∵CE=14CD,∴54CD=5,解得CD=4.∵△ABC是直角三角形,∴AB=2CD=8.
故答案为8.
21.2.
【分析】
根据作图过程可得得BE平分∠AB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明∠AEB=∠CBE,证出AE=AB=3,即可得出DE的长.
【详解】
根据作图的方法得:BE平分∠ABC,
∴∠ABE=∠CBE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5,
∴∠AEB=∠CBE,
∴∠ABE=∠AEB,
∴AE=AB=3,
∴DE=AD﹣AE=5﹣3=2;
故答案为:2.
【点拨】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出AE=A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2.3<x<11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易知OA=7,OB=4,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范围.
【详解】
∵ABCD是平行四边形,AC=14,BD=8,
∴OA=AC=7,OB=BD=4,
∴7−4<x<7+4,即3<x<11.
故答案为:3<x<11.
【点拨】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有关“对角线范围”的题,应联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差与第三边关系”知识点来解决.
23.13
【分析】
根据中位线性质可以推出CD∥AB,AD∥BC,可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中点可得四边形ABCD的周长
【详解】
∵点A,C,D分别是MB,NB,MN的中点,
∴CD∥AB,AD∥B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BM=6,BN=7,点A,C分别是MB,NB的中点,
∴AB=3,BC=3.5,
∴四边形ABCD的周长=(AB+BC)×2=(3+3.5)×2=13.
故答案为13
【点拨】
本题考查了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掌握中位线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
【分析】
根据AD为△ABC中线可知S△ABD=S△ACD,又E为AD中点,故,S△BEC=S△ABC,根据BF为△BEC中线,可知.
【详解】
由题中E、D为中点可知
,S△BEC=S△ABC
又为的中线,
∴.
【点拨】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牢固掌握并会运用即可解题.
25.+1
【分析】
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
【详解】
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
∵∠AOB=90°,AB=2,
∴OE=AE=AB=1,
∵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1,
∴DE===,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
∴当OD过点E时最大,最大值为+1.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6.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出四边形AEPF为矩形,根据矩形对角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PE⊥AB,PF⊥AC,∠BAC=90°, ∴四边形AEPF为矩形, ∵M为EF的中点,
∴AM=AP, 当AP⊥BC时,AP的值最小,当点P与点C重合时AC的值最大,
∴AP=, AP的最大值为12, ∴.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线的计算法则,属于中等难度题型.将AM转化为矩形对角线的一半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27.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四边形A1B1C1D1的长为,宽为,四边形A2B2C2D2是菱形,边长为四边形A3B3C3D3的长为,宽为,四边形A4B4C4D4是菱形,边长为
依此类推,A2n-1B2n-1C2n-1D2n-1长为,宽为,四边形A2nB2nC2nD2n是菱形,边长为 四边形是矩形,计算周长即可.
【详解】
结合图形,脚码为奇数时,四边形A2n−1B2n−1C2n−1D2n−1是矩形,长为宽为
脚码为偶数时,四边形A2nB2nC2nD2n是菱形,边长为
∴四边形A2010B2010C2010D2010是菱形,边长为
周长为,即
∴四边形是矩形, 长为宽为
∴四边形的周长为:
故答案为:
【点拨】
考查菱形的性质, 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练运用菱形和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8.
【解析】
过点D作DE⊥DP交BC的延长线于E,先判断出四边形DPBE是矩形,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DP=∠CDE,再利用“角角边”证明△ADP和△CD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DP,然后判断出四边形DPBE是正方形,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解:如图,过点D作DE⊥DP交BC的延长线于E,
∵∠ADC=∠ABC=90°,
∴四边形DPBE是矩形,
∵∠CDE+∠CDP=90°,∠ADC=90°,
∴∠ADP+∠CDP=90°,
∴∠ADP=∠CDE,
∵DP⊥AB,
∴∠APD=90°,
∴∠APD=∠E=90°,
在△ADP和△CDE中,
∠ADP=∠CDE,∠APD=∠E,AD=CD,
∴△ADP≌△CDE(AAS),
∴DE=DP,四边形ABCD的面积=四边形DPBE的面积=18,
∴矩形DPBE是正方形,
∴DP=.
故答案为3.
“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和正方形是解题的关键.
29.7.2cm或cm
【解析】
①边长3.6cm为短边时,
∵四边形ABCD为矩形,
∴OA=OB,
∵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OA=OB=AB=3.6cm,
∴AC=BD=2OA=7.2cm;
②边长3.6cm为长边时,
∵四边形ABCD为矩形
∴OA=OB,
∵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OA=OB=AB,BD=2OB,∠ABD=60°,
∴OB=AB= ,
∴BD=;
故答案是:7.2cm或cm.
30.(1)证明见解析;(2)9.
【分析】
(1)在Rt△ABC 中,E为AB的中点,则CEAB,BEAB,得到∠BCE=∠EBC=60°.由△AEF≌△BEC,得∠AFE=∠BCE=60°,又∠D=60°,得∠AFE=∠D=60°,所以FC∥BD,又因为∠BAD=∠ABC=60°,所以AD∥BC,即FD∥BC,由此即可得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2)在Rt△ABC中,求出BC,AC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在△ABC中,∠ACB=90°,∠CAB=30°,
∴∠ABC=60°,
在等边△ABD中,∠BAD=60°,∴∠BAD=∠ABC=60°,
∵E为AB的中点,∴AE=BE,
又∵∠AEF=∠BEC,∴△AEF≌△BEC,
在△ABC中,∠ACB=90°,E为AB的中点,
∴CEAB,BEAB,
∴CE=AE,
∴∠EAC=∠ECA=30°,∴∠BCE=∠EBC=60°,
又∵△AEF≌△BEC,∴∠AFE=∠BCE=60°,
又∵∠D=60°,∴∠AFE=∠D=60°,∴FC∥BD,
又∵∠BAD=∠ABC=60°,∴AD∥BC,即FD∥BC,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2)在Rt△ABC中,∵∠BAC=30°,AB=6,
∴BCAB=3,AC==3,
∴S平行四边形BCFD=3.
【点拨】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31.(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AECF是菱形.证明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B=∠D′,AB=AD′,∠1=∠3,从而利用ASA判定△ABE≌△AD′F;
(2)四边形AECF是菱形,我们可以运用菱形的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来进行验证.
【详解】
解:(1)由折叠可知:∠D=∠D′,CD=AD′,
∠C=∠D′AE.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D,AB=CD,∠C=∠BAD.
∴∠B=∠D′,AB=AD′,∠D′AE=∠BAD,
即∠1+∠2=∠2+∠3.
∴∠1=∠3.
在△ABE和△AD′F中
∵
∴△ABE≌△AD′F(ASA).
(2)四边形AECF是菱形.
证明:由折叠可知:AE=EC,∠4=∠5.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5=∠6.
∴∠4=∠6.
∴AF=AE.
∵AE=EC,
∴AF=EC.
又∵AF∥EC,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又∵AF=AE,
∴平行四边形AECF是菱形.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菱形的判定.
32.见解析
【分析】
先由四边形为矩形,得出AE=CD,∠E=∠D,再由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AEF≌△CDF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E,AE=CD,
又∵∠AFE=∠CFD,
在△AEF和△CDF中,
,
∴△AEF≌△CDF(AAS),
∴EF=DF.
33.(1)见解析;(2)四边形BECD是菱形,理由见解析;(3)当∠A=45°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两组对边平行,证明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E=AD;
(2)先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证明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CD=BD,从而证明四边形BECD是菱形;
(3)当∠A=45°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CD⊥AB,从而证明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
(1)证明:∵DE⊥BC,
∴∠DFB=90°,
∵∠ACB=90°,
∴∠ACB=∠DFB,
∴AC∥DE,
∵MN∥AB,即CE∥AD,
∴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
∴CE=AD;
(2)解:四边形BECD是菱形,
理由是:∵D为AB中点,
∴AD=BD,
∵CE=AD,
∴BD=CE,
∵BD∥CE,
∴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ACB=90°,D为AB中点,
∴CD=B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边形BECD是菱形;
(3)当∠A=45°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理由是:
解:∵∠ACB=90°,∠A=45°,
∴∠ABC=∠A=45°,
∴AC=BC,
∵D为BA中点,
∴CD⊥AB,
∴∠CDB=90°,
∵四边形BECD是菱形,
∴菱形BECD是正方形,
即当∠A=45°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
【点拨】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利用这些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
34.(1)(10﹣2t);(2)t=2.5;(3)2.4或2
【分析】(1)根据P点的运动速度可得BP的长,再利用BC﹣BP即可得到CP的长;
(2)当t=2.5时,△ABP≌△DCP,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得当BP=CP时,再加上AB=DC,∠B=∠C可证明△ABP≌△DCP;
(3)此题主要分两种情况①当BA=CQ,PB=PC时,再由∠B=∠C,可得△ABP≌△QCP;②当BP=CQ,AB=PC时,再由∠B=∠C,可得△ABP≌△PCQ,然后分别计算出t的值,进而得到v的值.
解:(1)点P从点B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时,BP=2t,
则PC=(10﹣2t)cm;
故答案为:(10﹣2t);
(2)当t=2.5时,△ABP≌△DCP,
∵当t=2.5时,BP=2.5×2=5,
∴PC=10﹣5=5,
∵在△ABP和△DCP中,
,
∴△ABP≌△DCP(SAS);
(3)①如图1,当BA=CQ,PB=PC时,再由∠B=∠C,可得△ABP≌△QCP,
∵PB=PC,
∴BP=PC=BC=5,
2t=5,
解得:t=2.5,
BA=CQ=6,
v×2.5=6,
解得:v=2.4(秒).
②如图2,当BP=CQ,AB=PC时,再由∠B=∠C,可得△ABP≌△PCQ,
∵AB=6,
∴PC=6,
∴BP=10﹣6=4,
2t=4,
解得:t=2,
CQ=BP=4,
2v=4,
解得:v=2;
综上所述:当v=2.4秒或2秒时△ABP与△PQC全等.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找准对应边.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6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7.1 勾股定理课时练习</a>,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 专题27.45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篇)(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 专题27.45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篇)(专项练习),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 专题27.45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篇)(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 专题27.45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篇)(专项练习),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