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3.通过到实验室中去:探究金属的性质,培养和锻炼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化学奥秘的欲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感悟和体会到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2.依据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设计多样化、可行性的实验方案,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预习】
实验用品:
1、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细铜丝 、 细铁丝 、 铁钉 、 铝箔 、 白炽灯的灯丝 、 订书钉 、 易拉罐 、 铝合金制品 、 不锈钢餐具等 ; 电池 、
小灯泡 、 导线 、 磁铁 ; 砂纸 、 火柴 、 胶水 等。
2、实验室中的试剂和仪器: 铝粉 、 镁带 、 锌片 、 铁粉 、 稀盐酸 、 稀硫酸 、 硫酸亚铁溶液 、 硫酸铜溶液 、 硝酸银溶液 、氯化钠溶液;坩埚钳、酒精灯、药匙、试管、石棉网。
(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共性: 有金属光泽 、 导电性 、 导热性 和 延展性 等。
2、金属铜的物理性质: 紫红色固体,密度8.92g/cm3,熔点1084℃,导电性优良,电阻率16.78nm,莫氏硬度3.0 。
3、金属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密度7.87g/cm3,熔点1538℃,电阻率96.1nm,莫氏硬度4.0 。
4、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密度2.7g/cm3,熔点660℃,电阻率28.2nm,莫氏硬度2.75 。
【课堂练习】
铜粉中含有少量铁粉,要除去铁粉,可用物理方法 吸铁石 ,也可用化学方法,加入 稀盐酸 ,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
(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夹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的白光 ,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___白色固体 。
化学方程式:_2Mg+O22MgO 。
分析与结论: 镁的活泼性比较强,能够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
2、实验步骤:取少量铝粉,均匀地平摊在滤纸上,再将滤纸小心地卷起来,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
化学方程式:_4Al+3O2Al2O3_;
分析与结论: 铝很活泼性,能够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
【课堂练习】
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金属,甲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金属光泽;乙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腐蚀;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对氧的化学活动性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D
(三)、探究 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实验步骤:取1 mL~2 mL 硫酸亚铁溶液放于试管中, 再将锌粒放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和结果: 锌粒逐渐溶解,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变为无色 。
分析、结论: 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
2、实验步骤:取1 mL~2 mL 硫酸亚铁溶液放于试管中,再将铜丝插入溶液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和结果: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铜的活动性比铁弱 。
【课堂活动】
活动一: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1、 用砂纸打磨细铜丝、细铁丝、铝箔、白炽灯的灯丝、订书钉等,用滤纸(或软布)
擦拭后观察颜色和光泽。
2、选择几种金属制品,尝试一下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
3、铝箔、铜丝,手持金属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烫伤!),试试金属的传热能力
4、利用电池、小灯泡试试步骤3中的三种金属的导电能力
5、用磁铁分别吸引上述金属材料
活动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实验1:用坩埚钳夹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
2、实验2:取少量铝粉,均匀地平摊在滤纸上,再将滤纸小心地卷起来,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
活动三、探究 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实验1:取1 ~2 mL硫酸亚铁溶液于试管中,再将锌粒放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2、实验2:取1~2 mL 硫酸亚铁溶液放于试管中,再将铜丝插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课堂小结】学生谈感受
达标检测
1、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A.导电性 B.抗腐蚀性 C.导热性 D.延展性
【答案】D
2、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答案】D
3、同学们为探究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方案中实验设计、现象、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C
4、 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X>Y>ZB、Y>X>Z C、Y>Z>X D、X>Z>Y
【答案】B
5.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某同学为了探究铜片在空气中生锈的原因,利用下图所示A、B、C装置进行实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该同学会发现______中的铜片生锈,而______中铜片无明显变化.
(1)请你总结铜片生锈的原因______;
(2)写出铜绿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B; A、C.
(1)铜与水、二氧化碳、氧气相互作用
(2)Cu2(OH)2CO3 △ 2CuO+CO2↑+H2O.
【解析】铜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水接触.可知A试管中的铜片与空气隔绝,不会有明显变化;C试管中的铜片是干燥的空气,没有水分,所以也不易生锈;B试管中的铜片在水分、二氧化碳、氧气的作用下最容易生锈.
故答案为:B; A、C.
(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知,铜片生锈的原因是:铜与水、二氧化碳、氧气相互作用.
故答案为:铜与水、二氧化碳、氧气相互作用.
(2)铜绿受热分解成水、二氧化碳、氧化铜,化学反应式是:Cu2(OH)2CO3 △ 2CuO+CO2↑+H2O.
故答案为:Cu2(OH)2CO3 △ 2CuO+CO2↑+H2O.
6.大多数金属材料在空气中都会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一进行实验,研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该同学发现B装置中的铜丝生锈了,而A、C装置中的铜丝无明显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得出结论说:“铜生锈的原因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相互作用。”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吗?_____________,你认为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你的判断,现给你提供上图实验二所示的装置,从左到右每个仪器所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不正确 ;CO2
(2)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碱石灰NaCl溶液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AgNO3溶液
锌片
无现象
锌片表面出现灰褐色固体
锌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锌片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
铁丝
无现象
无现象
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铁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
铜丝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
选项
实验设计
现象
结论
A
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无现象
Ag > Zn
B
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不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锌粉产生气泡的速度比铁丝快
Zn > Fe
C
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无现象
Fe > Cu
D
将铝丝放入硫酸镁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
Al > Mg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讨论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酸及其性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酸及其性质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果,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