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共8页。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1.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2.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可燃性 B.都是无色固体 C.硬度都很大 D.都能导电3.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石墨烯具有导热性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用石墨制取金刚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CO2与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干冰可用于冷藏食品5.“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性质: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加剧“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6.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D.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7.如图所示的实验,能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①不能燃烧 ②一般不支持燃烧 ③密度比空气的大 ④不能供给呼吸 ⑤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8.一种无色气体X通过灼热的碳,得到另一种气体Y,Y和灼热的CuO反应又得到铜和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CO Y是CO2 B.X是O2 Y是CO C.X是CO2 Y是CO D.X是O2 Y是CO29.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②通常状况下,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⑤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10.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鉴别CO2、CO: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B.鉴别CO2、CO:将气体通过紫色石蕊试液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 11.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12.CO和CO2的混合气体7.2 g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 g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 )A.1.4 g B.2.8 g C.4.2 g D.5.6 g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13.(8分)碳是人类接触最早、利用最多的元素之一。(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椰壳经处理可制成优质的活性炭,因其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极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3)《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画中墨迹经数百年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14.(10分)“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2)请写出一个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理念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5.(12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B装置连接,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3)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8分)已知A是非金属单质,E是金属单质,B、C、D是氧化物,且C、D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试推断:(1)物质D的化学式是________,举出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17.(8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___(从A~F中选择)装置。(3)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G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18.(10分)CO在工业上常用于冶炼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将CO2转化为CO并还原CuO,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Ⅰ:制备并收集CO2。取一支试管,将制成糊状的CuO用毛笔刷在试管内壁,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炭粉,再用该试管收集C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步骤Ⅱ:用CO还原CuO。将步骤Ⅰ收集满CO2的试管套上气球,按图E组装。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先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观察实验现象。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收集干燥、纯净的CO2,步骤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CO2时,若导管不伸入试管底部,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2)步骤Ⅱ中加热炭粉时,炭粉与CO2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再加热氧化铜时,1 min左右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挤压气球使气体进入试管,取下气球,立即在试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19.(8分)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 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 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2)计算12.5 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一、1. A 2. A 3. B 4. C 5. C 6.A 7. A8.C 点拨:无色气体X是二氧化碳,它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又生成二氧化碳,符合转化关系,故C正确。9.C 点拨: 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①错误;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②正确;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固态CO2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③错误; CO2会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④正确; 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⑤正确。10.D 点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点燃的,故选项D错误。11.D 点拨:两个反应都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B错误;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具有相同的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故选项C错误;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要防止液体倒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需要防止液体倒吸,选项D正确。12.B二、13.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吸附(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4)分子的构成不同14.(1)二氧化碳(或CO2)(2)人工降雨(合理即可);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合理即可)(3)2CH3OH+3O22CO2+4H2O;CO2+Ca(OH)2===CaCO3↓+H2O15.(1)溶液变红色;CO2+H2O===H2CO3(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b;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6.(1)CO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2)③④(3)C+2CuO2Cu+CO2↑(合理即可)三、17. (1)锥形瓶(2)2KMnO4K2MnO4+MnO2+O2↑;D(3)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4)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5)浓硫酸18.(1)D;C;B;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的CO2不纯(2)化合; CO+CuOCu+CO2(3)让CO转化为CO2,避免污染空气四、19. 解:(1)10 g(2)设12. 5 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4. 4 g答:12. 5 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4. 4 g。点拨:(1)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2. 5 g 即是杂质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12. 5 g-2. 5 g=10 g。
